第壹單元公民政治生活
1,(理解)國家的含義和根本屬性
(1)國家的含義: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統治階級的工具。
(2)國家的根本屬性:階級是國家的根本屬性。
2.(了解)我國的國民性。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
(1)我國的國家性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2)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人民是我國的統治階級,國家權力掌握在人民手中,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因此,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
3.(理解)中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1)中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
壹方面,人們享有廣泛的權利;人民享有廣泛的權利,包括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政治自由權、監督權等等。另壹方面,民主的主題是廣泛的。在我國現階段,包括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解放軍軍官和其他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支持祖國統壹的愛國者在內的全體人民都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都平等地享有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利。
②中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
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制度、法律和物質的保障,人民可以自己管理國家,這也表現在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日益得到充分實現。
4.(理解)中國公民政治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中國的民主和專政是辯證統壹的:壹方面,民主和專政是不同的和對立的,民主只適用於人民,而專政適用於敵對勢力。另壹方面,民主和獨裁相輔相成,互為前提。民主是專政的基礎,專政是民主的保證。
5.(理解)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
(1)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壹律平等的原則。
(2)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壹原則。
(3)堅持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國家利益相結合的原則。
6.了解選舉方法
直接選舉、間接選舉、平等選舉和差別選舉
目前,中國實行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制度。不同時期和地區采取什麽樣的選舉方式,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和選民受教育程度等具體情況來確定。中國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制度是基於中國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的基本國情和當前社會發展相對落後和不平衡的現實,是符合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選擇。
7.(理解)公民應該珍惜他們的選舉權。
(1)參與民主選舉的選民的素養即其參與選舉的態度和能力是影響選舉結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積極參加選舉並切實行使這壹權利是衡量公民參與感和責任感的重要標準。
(3)如何行使選舉權提出自己神聖的壹票選舉權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的體現,是公民政治素養的重要標誌。
8、(了解)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方式。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決策機關在決策前廣泛征詢民意、集思廣益的制度,公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提出好的建議和意見,積極參與決策。它可以使決策不僅滿足公眾的需求和願望,而且具有實用性。
(二)公示制度:決策機關通過公示板、公示牌、電腦觸摸屏、公開傳單、工作指令卡等方式對涉及公共利益的決策進行公示的制度。有利於公眾了解決策內容、發表意見和提出建議,提高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
(3)專家咨詢制度:通過召開論證會、座談會等形式聽取專家意見、集中學者智慧、充分發揮專家學者決策作用的制度。這壹制度有利於充分發揮專家學者掌握的專業知識、相關信息和科學預測方法,在決策過程中發揮“望遠鏡”和“顯微鏡”的作用,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四)社會聽證制度: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行政處罰、重大行政許可事項等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時,聽取有關團體、專家學者和利害關系人意見的制度。有利於集思廣益,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制度保障。
9、(了解)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監督的渠道和方式。
(1)投訴舉報制度:公民通過向國家機關寫信、打電話或親自向有關人員反映情況來行使監督權的制度。它是行使憲法賦予的批評、建議、申訴、控告、舉報權利的重要方式,是實施民主監督的有效途徑。
(2)人民代表聯系群眾制度:公民向人民代表反映意見、建議和要求,形成人民代表議案,並迅速傳遞給國家權力機關監督系統。它能使公民行使監督權和參與民主監督得到真正實現和有效保障。
(3)輿論監督制度:公民在新聞媒體(電視、廣播和報紙、雜誌、書籍等)上公開表達意見的制度。),依法行使監督權利,參與民主監督。輿論監督具有透明度高、權力大、影響廣、時限快的特點,在對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4)其他方式:監督聽證會、民主評議會、網上評議政府、監督員制度是民主監督的新形式和新方法。隨著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將為公民直接行使監督權和參與民主監督提供越來越多的有效渠道。
10,(使用)公民監督權的行使。
(1)民主監督的意義:有利於克服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改進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有利於維護國家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有助於激發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建言獻策的主人翁精神。
(2)負責任地行使監督權:
(1)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我們應該敢於與黑惡勢力作鬥爭,並使用憲法和法律賦予我們的監督權。
②負責任地進行民主監督,依法行使權利。
A.公民在行使這壹權利時,應遵守法律,按照規則和程序行事,不能采取張貼海報和聚眾鬧事等非法方法。
B.依法行使申訴、控告、舉報權利時,應當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如實反映情況,不得捏造、歪曲事實,誣告陷害他人。
c、我們不能以舉報的名義制造事端,幹擾監察機關的正常工作,也不能圍堵、沖擊國家機關和攔截公務車輛。這些不僅不受法律保護,還會受到法律制裁。
公民積極有序參與政治生活的意義
公民有序的政治參與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公民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可以:
(1)正確表達妳的願望
(2)切實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3)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和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4)不斷完善公共管理,創建文明祥和的新社區。
(5)有效促進政府機構誠信。
第二單元政府為人民服務
12,(了解)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
(1)保障人民民主、維護國家長治久安的職能。政府負責捍衛國家的獨立和主權,保護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各種合法權益,保護國家、企業和個人的合法財產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協調人民內部矛盾,懲罰犯罪分子,維護社會安全和社會秩序。
(2)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政府在經濟建設中發揮著特別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等方面,從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生產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3)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壹方面,政府宣傳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引導人們抵制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並在全體人民中進行“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教育”,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另壹方面,政府組織和發展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
(4)提供社會服務的功能。它表現在:政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提供各種社會公共服務。比如,加強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文化設施和公共衛生設施建設;提高醫療水平;促進收入分配公平,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控制人口增長,促進產前和產後保健;保護公共環境,防止各種汙染。
對人民負責是我們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
(1)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對人民負責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這是由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的。
(2)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滿足以下三個要求:
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工作態度。政府及其公職人員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真心為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的思想。在執行公務的過程中,必須深入群眾,關註民生,體察民情,尊重民意,不得損害人民利益,不得以權謀私,不得搞權錢交易。
②樹立務實的工作作風。政府及其公職人員堅持為人民服務,不僅僅是在文件和口號上,而是在具體的工作上。要真抓實幹,把各項工作壹步壹步落實下去,壹項壹項分解,壹項壹項落實。要真正把精力放在研究解決人民生產生活中的緊迫問題上。政府的壹切工作都要經得起實踐、群眾和歷史的檢驗。
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應通過各種渠道和利用各種群眾組織和社會團體收集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並認真對待群眾來信來訪。還要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盡最大努力解難題,堅持把好事辦好。
④制度:建立壹支嚴格、公正、廉潔執法的行政執法隊伍;形成規範、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14.(了解)中國政府部門為公民的求助或投訴提供服務。
(1)設立熱線
(2)設立信訪部門
(3)發展電子政府。
(4)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制度。
15、(理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
(1)具體要求:依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當、高效便民、誠實守信、權責統壹。
②基本要求:
①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嚴格規範行政執法;
(2)建立權責明確的執法體系,確保行政權力依法授予、規範行使和有效監督;
③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推進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
第三單元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6、(理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和職能。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行使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和監督權。
(2)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其行政區域內的所有重大問題都由它討論和決定,並由其監督執行。
17,(了解)全國人大代表的產生辦法。
中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都是由民主選舉產生的。
(2)實行差額選舉。
(三)縣級以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由直接選舉產生;縣級以上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是間接選舉產生的。
18,(理解)中國的國家制度和政權及其關系。
(1)中國的國體:人民民主專政;中國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相互關系:a .國體決定政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b、政權反作用於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人民當家作主為宗旨,真正保證了人民參與國家管理,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誌和利益。
19、(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其組織和活動原則是民主集中制。
20.(應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必要性: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由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性質決定的,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最鮮明的特征。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國家壹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在普選的基礎上產生代表,並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國家權力機關設立的其他國家機關依法行使各自的職權;民主集中制的組織和活動原則。
(3)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性:a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以人民當家作主為宗旨,真正保證了人民參與國家管理,充分體現了人民的意誌和利益。b、實踐證明,這種制度是適合中國國情的好制度;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決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21,(了解)中國* * *產黨的性質和宗旨?
(1)中國* * *產黨的性質: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中國* * *生產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22、(利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中國* * *產黨的領導?
(1)只有堅持中國* * *產黨的領導,才能始終保持現代化建設的社會主義方向。
(2)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國家統壹和民族團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3)只有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壹切積極因素,才能搞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3.(理解)中國* * *黨科學、民主、依法執政的含義?
(1)科學執政:是指遵循生產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用科學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2)民主執政:就是堅持執政為民、執政為民,堅持和保障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和完善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通過發展黨內民主發揚人民民主,擴大最廣泛的愛國統壹戰線。
(3)依法治國:就是堅持依法治國,領導立法、帶頭守法、保障執法,不斷推進國家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法治化、規範化。
24、(理解)三個代表理論的含義。實踐三個代表的關鍵、本質和核心。
(1)三個代表理論的含義:中國* * *生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與時俱進。
(3)“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4)“三個代表”理論的核心是堅持黨的先進性。
25、(理解)我國政黨制度的基本內容和優勢。
(1)中國政黨制度:中國* * *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2)中國政黨制度的基本內容:
壹、合作友誼:中國* * *產黨是執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 * *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是親密的朋友。
B.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堅持中國生產黨的領導和四項基本原則。
C.多黨合作的基本原則:長期生存、相互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
D.多黨合作的根本活動準則:遵守憲法和法律。
(3)我國政黨制度的優勢: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推進祖國和平統壹大業。
26、(理解)CPPCC的性質和功能。
(1)CPPCC的性質:它是中國* * *產黨領導的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愛國統壹戰線組織,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2)CPPCC的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
27、(理解)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基本原則及其相互關系。
(1)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堅持民族平等(第壹原則)、堅持民族團結(重要原則)、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根本原則)。
(2)相互關系:民族平等、國家統壹和各民族繁榮三項原則是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實現國家統壹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各民族繁榮昌盛,特別是經濟發展,是民族平等團結的物質保障。
28、(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自治機關及其自治權的含義。
(1)含義:在國家的統壹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
(二)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3)自治包括:立法自治、變通自治、經濟自治、文化管理自治和其他自治。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
29.(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堅實基礎和重大意義。
(1)堅實的基礎:統壹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使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社會基礎和政治基礎。
(2)意義:有利於維護國家統壹和安全;有利於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利於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於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蓬勃發展。
30.(了解)中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內容。
(1)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都受到保護;
(二)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3)堅持獨立自主和自我管理的原則;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第4單元當代國際社會
31,(理解)壹個主權國家的構成要素和基本權利義務。
(1)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是主權國家的基本要素。
(2)主權國家在國際社會中享有獨立、平等、自衛和管轄權等基本權利。
(3)我們應該履行不侵犯別國、不幹涉別國內政以及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義務。
32.了解聯合國的宗旨、原則和職能。
(1)《聯合國憲章》規定,聯合國的宗旨是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國際合作與發展。
(2)《聯合國憲章》還規定了聯合國本身及其會員國應遵循的原則:所有會員國主權平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不對其他國家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集體合作,不幹涉任何國家的內政,並確保非會員國遵守上述原則。
(3)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以及實施人道主義援助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33.了解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和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2)作用:壹貫遵循《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支持根據《聯合國憲章》精神開展的壹切工作,支持聯合國改革,積極參與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活動,在世界軍事裁減、環境保護、保護人權和解決地區沖突等壹系列全球性問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34.(理解)國家利益是決定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國力是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
(1)國家利益是決定性因素。國家之間的共同利益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的對立則可能導致國家之間的分歧甚至沖突。
(2)國力是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國力又稱國力、綜合國力。它是壹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捍衛自身利益、實現國家目標和影響其他國家的能力,是衡量壹個國家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影響力的重要尺度。
在國際關系中,中國必須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
答:中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根本利益是壹致的。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理所應當的,也是正義的。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其他國家的合理國家利益,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
36.(理解)當今時代的主題是什麽?
和平與發展。
37.(了解)世界多極化發展趨勢有哪些表現?
(1)世界多極化曲折發展是當今國際形態的突出特征。
(2)目前,世界正在形成幾個政治和經濟權力中心:美國、歐盟、俄羅斯、中國、日本等大國和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廣大發展中國家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盟友。
38.(理解)當代國際競爭的特點是什麽?
(1)當代國際競爭形成了國家間合作與競爭並存的局面。各國在加強合作的同時,競爭也在加劇。
(2)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39.(理解)為什麽中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中國的外交政策?
中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消除了壹百年來屈從外國侵略的社會根源。中國正在進行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同時,中國承諾永遠不稱霸。中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0.(了解)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是什麽?
(1)維護中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維護中國的獨立和主權,就是維護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是我們外交政策的目標。
(2)獨立自主是中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