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龍覺醒: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婦女、體育與社會》,《國際體育史雜誌》,2001.2(6月),第18卷,第1頁。
“新中國的流動性、分層和女運動員”,《文化、體育、社會》,2001.3(9月號),第4卷,第1-26頁
《新中國的足球:政治聲明、企業家誘惑和愛國激情》,《社會中的足球》,2001.3(12月)。
“對性別與體育的跨文化和多學科研究的前景”,在北京舉行的跨文化和多學科研究會議上發表的論文,由國際體育科學和體育促進會主辦,2006年6月5438+0。
“中國高等教育中女學生與體育的跨文化分析”,在第21屆FISU/CESU會議上發表的論文,北京,2001。
“體育與女性形象的投射:對抗與征服——成功的中國女運動員”,北美體育歷史學會會議,2002年。
“大眾體育、體育活動和個人健康——中國大眾體育的發展”,《國際體育科學和技術促進委員會公報》,第36期/2002年9月,第34-38頁
“上升然後下降?現代中國的女子足球”,《足球與社會》,第3卷第2期(2002年夏季),第1-18頁
新世紀中國大學體育重建研究,2003年韓國大邱世界大學生運動會。
“中國精英體育中的性別關系”。(編輯。)、體育、婦女和兒童;領導力:國會議事錄。布赫斯特勞布,2005年
婦女、民族主義和北京奧運會:為榮耀做準備。)、現代體育:全球癡迷——政治、宗教、階級、性別;紀念J.A .曼根,倫敦和紐約論文集:勞特利奇泰勒& amp弗朗西斯集團,2007年。
奧運願望:中國女性處於領先地位——思考與結果
《國際體育史雜誌》,第25卷第7期,2008,779
“北京奧運會遺產:某些意圖和某些不確定的結果”(與J.A .曼根合著),《國際體育史雜誌》,第25卷,第14期,2008年12月,188-209
《北京2008:為榮耀做準備:中國世紀的中國挑戰》(全球社會中的體育),作者J. A .曼根和董金霞,勞特利奇出版社;1版(2009年7月4日)
北京奧運會,中國的國家認同和現代化,《國際體育史雜誌》,第27卷,第16 - 18期,2010年11月,第2798 - 2820頁
國家認同、奧運勝利和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女運動員。),《東亞的奧林匹克:世界體育舞臺中心的民族主義、地區主義和全球主義》,耶魯大學Ceas不定期出版物第3卷。第161-184頁
中國人
“北京體育大學高等教育發展與教學改革”,《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第25卷第1期,第83-85頁,2002年。
《才女的形體訓練觀——北大女生談形體課》,林晃主編:《性別視角》,知識出版社2003年2月版,第247-254頁。
北京大學女子體育研究中心成立暨“北京奧運——女性的機遇與挑戰”研討會在京舉行。2003年3月,《婦女研究叢刊》第2期,第51期,第66頁。
“與時俱進開創高校體育改革新局面”,《體育文化導刊》2003年第4期,第二作者8-9頁。
《中國社會變遷與運動員的區域流動》,《體育文化指南》,2003年第8期,第33-35頁。
中國女運動員生存紀實,編輯於王紅旗:追逐夢想的中國女性,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年,第153-177頁。
體育與女性形象的建立:對抗與征服——以中國優秀女運動員為例。),《中國婦女與文化》,香港萬海語言出版社,2003年,
影響中國女足2008年奧運會成績的社會學因素分析,《體育文化指南》,2004年第4期,第3-5頁。
“國際奧委會無形資產營銷中的定價及其對中國奧委會的借鑒”,《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第27卷第7期,2004年7月,第869-8765438頁。
《新世紀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的目標定位》,《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4。,第508-510頁
“奧運會、體育與性別”,林晃(主編),《中國女性主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秋季版,第65438頁。
“家庭、性別與競技體育參與的關系——20世紀90年代中國運動員的社會經濟背景分析”,《北京體育大學學報》,第28卷,第1、11-12期,2005年。
“2005年首屆中國婦女與體育文化國際論壇綜述”,《婦女研究論文集》,2006+0。
“中國社會與女性體育”,《體育與科學》2006年3月第27卷第2期(第159期),第192005期《首屆中國女性與體育文化國際論壇》,《健康顧問》2006/1-2期。
《北京奧運遺產展望:不同國家舉辦洲際奧運會的比較研究》,《體育科學》2006年第7期(第26卷),第3-12頁;體育(人大書報信息中心),2006年第10期(G8),第11-23頁。
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舉辦的第九次奧林匹克精神與人的全面發展講座:《新北京、新奧運講座》,北京出版社,2006年9月。
《北京奧運會遺產展望》,國家體育總局政策法規司編《體育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匯編(2006)》,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年。
“奧運會、女權主義和性別”,《在荒蕪的森林中等待:微笑的話語和行動——中國女權主義學術沙龍文集》,九州出版社,2007年。
新世紀中國女性體育研究綜述,《體育與科學》2007年第1期29-32。
從性別視角探討中國競技體育的發展,《體育科學》2009年第12期3-11。
21世紀世界女子體育研究動態:對中國女子體育現狀與未來的思考,《體育科學》第11期,2010。
專題論文
《新中國的婦女、體育和社會》,倫敦:中國社會科學院,2003年。
《現代體操運動訓練方法》,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
《婦女與體育:歷史視角》,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
走向北京奧運會:多國大會ABC,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年。
《運動員基礎訓練人文社會科學指導》(第三作者),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5年。
休閑體育——高校體育系列教程,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年。
《女性、文化與體育研究趨勢》(編輯),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7年。
《她們能頂半邊天——中國當代女子競技體育透視》,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論奧林匹克文化——雙語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奧運、文化與世界和諧——北京論壇奧運論文集》(第壹輯),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9年。
翻譯:
兩章,“體育的地位”和“體育的經濟意義”,由金、等譯。世界體育峰會:主要報告論文,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年。
金等譯《體育哲學、體育政治學、體育社會學》。國際體育科學和教育理事會:體育科學指南,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年。
《體育營銷-戰略視角》,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承擔的主要任務
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項目(2001-2003):當代中國女子競技體育的多學科跨文化研究。
2002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與軟科學研究項目:影響中國女子2008年奧運會成績的人文因素分析;
2002年,教育部啟動了研究基金項目:“探索北京奧運會與中國婦女體育和婦女地位的互動關系”。
2004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與軟科學研究項目:北京奧運會遺產展望:不同洲際奧運會舉辦國的比較研究
2006年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社會科學研究面上項目:中國體育社會性別關系調查研究
2007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女子體育發展研究”
2011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年度研究項目,北京大學-清華賽艇比賽早逝原因分析-兼論我國高水平校際體育比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