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온라인 법률 자문 - 中國生態旅遊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中國生態旅遊發展的問題與對策
壹、生態旅遊的內涵和特征

近年來,“生態旅遊”成為社會熱詞。上山下海看風景似乎和生態旅遊有關系,但生態旅遊到底是什麽,會給我們帶來什麽,卻很少有人能說得準確透徹。生態旅遊最早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特別顧問Ceballas-Lascurain在1983中提出的。當時,關於生態旅遊給出了兩個要點。首先,生態旅遊的對象是自然風光;第二,生態旅遊的目的不應受到損害。從65438到0993國際生態旅遊協會將生態旅遊定義為具有保護自然環境和維護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旅遊活動。生態旅遊的內涵強調對自然景觀的保護,是壹種可持續的旅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旅遊項目協調員奇拉德給出了如下定義:生態旅遊是在純粹的自然環境中進行的旅遊。遊客將在旅途中接受環保教育。這種旅遊對目的地的生態環境沒有破壞作用。此外,它需要當地社區的更多參與和長期利益。世界銀行環境部和生態旅遊協會將生態旅遊定義為:有目的地去自然地區了解環境的文化和自然歷史,這不會破壞自然,並且會使當地社區從保護自然資源中獲得經濟利益。作為壹種綠色旅遊消費方式,生態旅遊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巨大反響。短短20年後的今天,生態旅遊的概念已迅速傳播到全世界,其內涵也在不斷豐富。針對日益惡化的生存環境,筆者認為生態旅遊的本質應包括三層含義:第壹,生態旅遊必須是基於自然環境的旅遊活動,以滿足人類回歸自然的強烈願望;第二,生態旅遊要體現環保意識,不能以資源消耗為代價獲取經濟效益,這與傳統旅遊不同;第三,生態旅遊應該以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為基礎,增加足夠的就業機會,同時為當地創造足夠的經濟效益。

與傳統旅遊相比,生態旅遊具有以下特點:

1,保護性的。與傳統旅遊壹樣,生態旅遊也會對旅遊資源和旅遊環境產生負面影響。然而,相對而言,保護是其區別於傳統旅遊的最大特征。它要求旅遊者和旅遊業約束自己的行為,以保護旅遊資源和旅遊環境。生態旅遊的保護體現在旅遊的方方面面。對旅遊開發規劃者而言,保護體現在遵循自然生態規律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旅遊產品開發設計,充分認識旅遊資源的經濟價值,將資源價值納入成本核算,在科學開發規劃的基礎上尋求可持續的投資效益;對管理者而言,保護體現在資源環境承受能力範圍內的旅遊利用,杜絕短期行為,尋求可持續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對遊客來說,保護體現在環保意識和自身素質的提高,自覺保護旅遊資源和環境。

2.專業精神。生態旅遊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內涵,這就要求旅遊設施、旅遊項目、旅遊線路和旅遊服務的設計和管理應體現較強的專業性,使遊客在短時間內享受和滿足回歸自然的精神,啟發和提高遊客熱愛和保護自然的意識,進而自覺保護旅遊資源和環境;同時,旅遊管理的專業性也是旅遊資源環境保護與可持續利用、三大效益協調發展的前提之壹。而且,專業性還體現在遊客心理上。生態旅遊者不是沒有明確旅遊目的和參與旅遊時尚潮流的盲目旅遊者,也不是認為金錢可以買斷自然以追求奢華物質享受的旅遊者,而是對欣賞、探索和了解自然和當地文化有明確要求的更高層次的旅遊者。

3.普及。在中國,生態旅遊的受歡迎程度不僅體現在生態遊客的受歡迎程度上,還體現在旅遊資源的受歡迎程度上。生態旅遊以傳統旅遊為基礎。因此,中國的生態旅遊不應該是高消費、高素質人群的特權。普通工人、農民、工作人員和學生只要把了解當地環境的文化和自然歷史作為旅遊目的,並能自覺保護和珍惜旅遊資源和環境,就可以成為生態遊客。就旅遊資源而言,西方國家僅將生態旅遊定位於自然景觀,而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自然已與文化融為壹體。因此,中國生態旅遊的對象不僅是自然景觀,而且是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文化景觀。

二,中國生態旅遊發展存在的問題

1,旅遊生態意識落後

我國對生態旅遊內涵的研究還存在壹些分歧。許多人對生態旅遊的認識只停留在去自然中,忽視了生態旅遊的環境教育和文化保護的意義。這種誤解直接導致了許多問題。首先,生態旅遊產品的市場定位不明確。生態旅遊發展的經驗表明,生態旅遊應定位為具有責任感的高層次旅遊群體。目前,在中國,沒有區分傳統的大眾遊客和高水平的生態旅遊遊客,大量遊客的進入對生態旅遊區的環境造成了破壞。其次,大眾旅遊的開發和管理方法被移到生態旅遊區,開發和管理不當造成環境破壞。例如,面對黃金周,大眾旅遊市場被廣泛吸引,導致進入景區的人數過多。

2.旅遊資源的粗放開發和盲目利用。

許多地區的政府有關部門在開發旅遊資源時,缺乏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學論證、評估和規劃,因此急於開發。特別是在新的旅遊區開發中,開發商急功近利,在缺乏必要的論證和整體規劃的情況下盲目進行探索性和粗放式開發。在發展中強調開發而忽視保護,造成了許多寶貴的不可再生旅遊資源的破壞和浪費。

3.缺乏真正科學的生態旅遊規劃。

首先是開發團隊。生態旅遊專業性很強,同時需要考慮生態環境保護和社區經濟發展等多重目標。因此,它不僅需要來自各個領域的專家,還需要當地居民代表的參與。然而,目前我國生態旅遊發展規劃隊伍仍沿用大眾旅遊規劃的傳統人員結構和規劃方法,已不符合生態旅遊規劃的要求。其次,規劃中的保護意識淡漠,缺乏必要的保護手段和技術。

4.景區環境破壞嚴重。

目前,我國旅遊開發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壹是規劃開發不當對生態系統的破壞;二是遊客過度進入超過環境承載能力並造成損害;第三,消費者進入造成的垃圾汙染沒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和管理,造成了損害。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旅遊區有許多酒店和賓館。隨著遊客數量的逐年增加,景區內的建築、大廳和生活設施也大大增加,帶來了生活廢水、垃圾糞便、燃煤等汙染,降低了旅遊區的環境質量和觀賞價值。根據相關報告,在已開展生態旅遊活動的自然保護區中,44%的自然保護區存在垃圾汙染,12%的自然保護區存在水汙染,11%的自然保護區存在噪音汙染,3%的自然保護區存在空氣汙染。由於開發商的不合理開發、管理者的不當管理和遊客的不文明旅行,破壞了自然和人文景觀的自然美,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夥伴關系,阻礙了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5.缺乏生態旅遊專業技術人員。

這是造成生態旅遊問題的另壹個主要原因。真正意義上的生態旅遊對產品設計有專業要求,技術更為復雜。然而,我國生態旅遊發展實踐尚短,生態與旅遊相對獨立,缺乏既懂生態知識又懂旅遊知識、能正確把握生態旅遊內涵的專業人才。更重要的是,發展生態旅遊所依賴的資源大多由不同部門管轄。作為旅遊管理機構,旅遊局很難參與生態旅遊的開發和管理,且大多由保護部門同時開發,無論從專業背景還是管理水平上都無法滿足生態旅遊對開發和管理人員的多元化要求。

三。中國生態旅遊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綜合考慮,統壹規劃

旅遊環境是壹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統壹體,它既是壹個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整體,又是壹個地塊和區域相互結合的整體。如果建設或開發活動缺乏全面規劃和長遠考慮,原有的生態系統將會惡化。做好旅遊發展規劃,貫徹資源環境保護思想,不僅是發展成功的保證,也是防止資源環境破壞的重要措施。生態旅遊規劃必須考慮的主要因素包括:旅遊資源的現狀、特征和空間分布;遊客的類別、興趣和需求;旅遊目的地居民的經濟和文化背景及其適應旅遊活動的能力;遊客的旅遊活動和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活動與旅遊環境融為壹體。在進行生態旅遊規劃時,必須分析生態旅遊目的地的重要性,合理劃分功能區,制定適合動物棲息、植物生長、遊客觀光和居民生活的各種規劃方案。充分利用河流、湖泊、山脈、綠地和氣候條件,為遊客創造美麗的景觀,為當地居民創造衛生、舒適、寧靜的生活環境。

2.加強生態旅遊宣傳工作,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

生態旅遊是壹種具有特殊趣味的旅遊活動,在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國還是壹個新事物。旅遊者、旅遊目的地居民、旅遊經營者、政府官員甚至旅遊學術界對什麽是生態旅遊、如何經營生態旅遊以及如何評價其效果仍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加強生態旅遊的宣傳工作,通過各種宣傳手段和方式提高全民的環境意識,使公眾認識到破壞旅遊資源對他們自己的生活和福利有害,並讓他們自發行動起來,采取措施保護旅遊資源和環境。然而,公眾的生態意識整體上並沒有提高,不同的知識水平和發展階段制約了人們對它的認識。這就需要政府和旅遊企業制定壹些措施,提高公眾的生態環保意識。例如,政府定期向公眾公布環境質量信息和汙染對經濟和健康的損害,並通過宣傳、介紹和安排旅遊活動,旅遊企業有意識地增加與環境保護有關的內容,例如在景區種植紀念樹和開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有關的知識競賽。為提高公眾的生態環境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社會輿論氛圍和價值觀。

3.堅持保護為主、旅遊開發為輔的方針。

自然保護區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保護區內的自然資源和環境,其他壹切工作都必須圍繞保護工作進行,特別是保護區內自然資源的開發不應以破壞資源和環境為代價。因此,發展生態旅遊必須以生態學原理為基礎,以促進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為目標。在保護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的前提下,應當根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適度開發。生態旅遊開發區域必須嚴格限制在保護區實驗區範圍內,旅遊接待量和實際接待量不得大於保護區的旅遊生態容量,真正達到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雙重目的。

4.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依法有序發展生態旅遊。首先,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編制生態旅遊規劃,指導協調生態旅遊資源建設,將生態旅遊納入有計劃、有步驟的軌道;其次,制定適合生態旅遊的管理辦法和規章制度,將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旅遊資源開發納入法制軌道,依法進行生態旅遊開發,避免生態旅遊開發的盲目性和無序性,確保生態旅遊開發科學、規範、有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