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不時地琢磨班主任的話。犯錯誤而不知道它們怎麽會比犯錯誤而知道它們更嚴重呢?而且,既然妳還在犯錯,妳怎麽能相信這樣的人會改變呢?我們寧願相信不知道自己錯誤的人在知道錯誤後會改正錯誤。而我們經常聽到的是“過壹段時間再改就不好了”之類的話?
作為父母,我們最喜歡對孩子說的話就是“聽話”,似乎我們很討厭把孩子變成“機器人胖乎乎”。孩子的“不聽話”是父母最頭疼的問題,而“不聽話”會進壹步演變成壹種讓父母談之色變的逆反心理。說白了,“不聽話”並不是我們所說的犯錯。我告訴妳什麽是對的,但妳沒有照我說的做。從這個角度來看,犯錯簡直是我們教育的大忌!
隨著兒子壹天天長大,我對這個問題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在我看來,從人類成長的軌跡來看,錯誤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不知道錯誤。剛出生的嬰兒是這樣的。無論他/她做什麽,我們都不會責怪他/她,因為他/她根本不知道什麽是對的什麽是錯的。
第二階段:“知錯”並犯錯。從童年到成年,基本上屬於這個階段,這也是壹個讓父母擔心和不安的階段。
第三階段:我們很少故意犯錯或幾乎不犯大錯誤。這就是我們成年後的樣子。
對於極少數人來說,可能存在第四階段,即聖人境界。如果妳知道妳的錯誤,妳就不會再犯了。反正我是不可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知道並犯錯誤實際上是孩子成長的階段,知道並犯錯誤確實比犯錯誤好。聖人就是聖人!
但是孩子為什麽要犯錯呢?為什麽不聽呢?有什麽辦法可以直接跨越這個階段?似乎無論我們做什麽都無法讓孩子服從,很多時候甚至變本加厲!為什麽?
讓我們首先來看看幾個顯而易見的原因:
孩子的自制力比較弱。
榜樣的力量:我們經常犯錯,比如抽煙、喝酒、打麻將和玩電子遊戲。哪個父母能說自己什麽都沒做過?光說不做言傳身教的父母,憑什麽要求孩子聽話?昨天,我在輕軌上看到壹位母親帶著兩個孩子。起初,兩個孩子在打架,所以母親很生氣,對兩個孩子大喊大叫,因為他們無知和吵鬧,影響了其他人。但她的聲音在幾節車廂裏回蕩了很長時間。妳覺得她的兩個孩子會怎麽想?
信口開河的後遺癥:有多少父母對孩子的問題給出了深思熟慮的回答?妳打過自己的臉嗎?記住,妳每在孩子面前犯壹次錯誤,妳在孩子心目中的聲譽水平就會降低壹級。妳壹次又壹次犯錯的結果是孩子不再信任妳。妳覺得這時候孩子會聽話嗎?
那麽,是不是隨著孩子的成長,自制力的增強,我們以身作則,不再胡說八道,孩子就會逐漸聽話了呢?
也許吧,但我更想說的是,在我們看來許多錯誤的根本原因在於無知。知錯其實就是孩子“知錯”的過程。孩子們的言語錯誤實際上是我們的傲慢所迫使的。
所有的生活都需要情感接觸才能真正了解世界,而犯錯是情感接觸的重要手段之壹。如果我們不跌倒,我們怎麽知道什麽是痛苦?不碰開水怎麽知道什麽是燙?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不僅要試著做對,還要試著做錯。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深刻地感知和認識世界。就像我們的物理和化學課程中安排了實驗壹樣。所以犯錯是人生的壹種本能,也是對知識的壹種驗證。
我們都知道趙括是壹個紙上談兵的人。我認為在他成為長平之戰中趙軍的主教練之前,他可能沒有太多機會犯錯誤。不幸的是,他沒有犯錯,而當他犯錯時,他被白白殺害了,也將他的祖國趙國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然而,如果壹切都是通過“犯錯誤”來認識和理解的,那豈不是致命的!妳不用跳樓就知道自己會死,對吧?
確實如此!我認為,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在孩子“犯錯”的過程中做好兩件事:
首先,如果可能的話,讓孩子犯錯並嘗試和犯錯,這可以使他們走彎路和跌倒。之前聽過壹個故事,講的是世界超級富豪洛克菲勒老人。當他的孫子看到他並高興地撲進他的懷裏時,老人故意閃了壹下,讓他的孫子倒在地上。老人抱起地上哭泣的孫子,語重心長地說:記住,在這個世界上,壹切只能靠自己。這個故事有不同的版本和解釋,但我在這裏看到的是洛克菲勒老人為他的孫子創造的試錯環境。他寧願承受道德和親情的責備,也要讓孫子深深記住他想讓孫子知道的道理。我們不必如此極端,但我們真的不必害怕給孩子壹些犯錯、走彎路和栽跟頭的機會,前提是孩子付出的代價是可控的。這是我們作為父母的價值觀之壹。
其次,通過對“錯誤”結果的分析和思考,提高孩子對錯誤的認知能力和判斷能力。我們都知道伽利略的比薩斜塔實驗,但他在此之前分析了亞裏士多德的錯誤。他在《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中寫道:根據亞裏士多德的理論,如果有兩塊石頭,大的是8,小的是4,那麽大的落在8處,小的落在4處。當兩塊石頭綁在壹起時,快壹塊會因為慢壹塊而變慢。所以整個系統和下落速度在4到8之間。但是兩塊綁好的石頭整體重量是12,下落速度應該大於8,這就陷入了壹個矛盾的境界。像這樣的思維能力是我們在教育中需要追求的,而試錯和犯錯是孩子形成這種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最後我想說:錯誤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為什麽哥白尼被認為是壹個邪惡的人?商鞅為什麽會被車破解?楊過和小龍女孩的愛情是對是錯?事實上,對與錯都有其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如果我們沒有勇氣去認識和犯錯,又怎麽會有人類的進步呢?事實上,我們不知道我們的自滿扼殺了孩子多少創造力!面對孩子的越軌思想和行為,我們應該多壹些寬容和理解,而不是壹味地指責和懲罰。也許他們看似荒謬的想法中孕育著改變世界的發明或發現!?
《人性的弱點》中有壹個觀點:即使是那些看起來十惡不赦的壞人,也不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錯的!由此可見,讓壹個人“知錯就改”有多難!這涉及到太多的人性和心理原因,我就不深入討論了。但我想說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知錯就改”才是最關鍵的。壹旦他們真正知道自己的錯誤,他們肯定會努力改正。什麽孩子會自甘墮落,不願意上進?知錯不是“聽話”,也不是死記硬背規章制度,而是在家長、老師和大家的幫助下,對知識有深刻的理解和靈活的運用。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是耐心、自信、寬容和理解,與孩子壹起思考和進步。說實話,隨著兒子的成長,我真的覺得自己有進步。
近年來,“素質教育”壹詞開始流行。我認為最重要的素質教育是培養認識錯誤的能力。
寫完這篇文章後,我想查壹下資料,看看孔子是如何描述這個問題的。我可以查我能找到的所有信息,但我從未見過相關的討論。突然有點害怕,如果聖人沒有說這樣的話呢?妳敢表達妳的觀點嗎?後來我忍不住笑了:孔子說這話,真的有那麽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