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法律教育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
《英語課程標準》特別指出要把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教學融為壹體,讓學生在學好英語的同時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把法制教育作為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學科知識與相關法律常識融為壹體,讓學生自然地接受法制教育,潛移默化地受到法制熏陶。
1.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法制教育。小學英語教材中很多圖文並茂的解釋都是為了加強學生對規章制度的遵守,在法制教育中很有代表性。在教學中,要盡量挖掘教材中這些顯性的、隱性的材料,潛移默化地滲透法制教育內容,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影響。比如人教版A年級第四單元“我們愛動物”的教學中,孩子表現出對動物的喜愛,但通常會無意或有意地對小動物做出傷害。老師適時告訴學生: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必須照顧他們。讓我們相愛吧。動物是我們的好朋友,所以我們應該多關心它們,保護它們。保護珍稀動物,搶救瀕危動物種群,保存和開發自然資源,不亂捕濫獵,保證它們繁衍生息,世代繁衍,繁榮昌盛。
2.英語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法律制度源於生活,存在於生活,運用於生活。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和了解身邊的事物,將語言教學與我們密切相關的生活結合起來,從中滲透法制教育,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學習了人教版教材Unit4 Lesson34二年級下冊後,老師結合教材內容和《道路交通安全法》介紹了交通工具,教育學生了解和遵守交通法規,不要在道路上擁擠、打架;如果妳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行人或車輛,妳可以用“不要橫穿!(不要過馬路)”,“不要在街上玩!不要在路上玩”等句子勸誡對方。並通過歌謠學習遵守交通規則:
紅燈,紅燈。停下來。停下來。停下來。
黃燈,黃燈。等等!等等!等等!
綠燈綠燈。走吧。走吧。走吧。
3.講解文化背景知識,滲透道德法律教育。在講文化背景的時候,讓學生知道不同的環境會造就不同類型的人物,環境決定人的行為。不同的國家由於社會形態不同,生活方式也不同。比如人教版三年級Unit5的文化知識中,關於生活習慣的知識。刀子在右邊。叉子在左邊。勺子就是刀。盤子在中間。我們中國人用筷子,而大多數外國朋友用刀叉。不僅教學生餐桌禮儀,而且當我們遇到不會用筷子的外國朋友時,不要嘲笑別人,而是表示理解,表揚他們勇於嘗試其他國家的生活習慣。
二,在英語教學中滲透法律教育的註意事項
1.抓住時機。上課時間幾乎是個問題。英語課有其固有的特殊性,把握其固有的特殊性,利用教材中固有的教育因素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教師熟悉教材,統籌安排教育內容。
2.說話的方式。《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在英語教學中“蘊含”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形式上可以采用適合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適時的理解和推理是畫龍點睛之筆,因材施教可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3.求實效。在教學中實施壹個意識壹個無意識,即教師自覺遵循語言教學規律,將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英語教學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好英語,在思想道德上受到積極的影響。
4.避免牽強附會。教師在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要註意適度。德育要自然滲透,切忌牽強附會。
課堂是教學和法律教育的主陣地,法律教育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是壹個長期的過程。只有有計劃、有目的地將法制教育滲透到英語教學活動中,才能培養出具有基本法律知識、自我保護能力和高素質的合格新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