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中有關難民的規定包括《關於難民地位的公約》和《關於難民地位的議定書》。中國在1982年簽署了這兩個文件,中國壹直在承擔接收難民的國際義務。近日,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發布的《2015中國國際移民報告》指出,中國正在成為難民接收國。
在所有接納難民的事件中,中國也表現出了應有的責任和擔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二戰時期對猶太難民的庇護。何鳳山於1937被派往中國駐奧地利大使館工作。根據他的回憶錄,壹個年輕的猶太人跑了40多個領事館,沒有壹個會給他簽證。最後,他找到了何鳳山。中國大使館正在盡力幫助猶太人的消息迅速傳開後,領事館門前排起了長隊。法西斯當局沒收了房子,理由是駐華領事館租了猶太人的房子。何鳳山自費租了個小房子,繼續給猶太人發“救命簽證”。下圖是中國在不同時期接收的難民。
?
?所以歐洲難民可以選擇到中國避難。但難民在選擇避難國時,不僅要考慮國家的政策,還要考慮距離遠近,所以目前歐洲國家承擔了大部分難民的接收工作。我國的難民主要來自鄰近的東南亞國家。其中很大壹部分是上世紀70年代末中越戰爭期間逃到中國的北越難民,難民約20萬人,其中大部分是中國人。他們中的許多人自願返回自己的國家,留下來的人已經很好地融入了當地社會。
要避難,妳需要接受面試和篩選:
哪些人可以在中國申請難民庇護?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處區域高級保護專員張佑利表示,任何非本地人都可以申請並預約面試和篩查。如何在中國申請難民身份,見下圖。
篩選面談是必要的,因為並非所有尋求庇護者都是難民。壹些尋求庇護者出於經濟目的來到我國。英國匯豐集團2014年6月發布的《外派人員調查報告2014》顯示,在“最吸引外國人居住的國家或地區”排名中,中國位列綜合排名第三,僅次於瑞士和新加坡。此外,壹些人為了做生意、上學或旅行而申請難民身份。例如,壹些商人申請難民身份,以避免在離開該國時受到懲罰。這些人會用網絡搜索某個時間某個國家發生了什麽新聞事件,然後說自己在事件中受到了攻擊,從而騙取難民身份。
“篩選面試通常是東道國政府的責任。但中國政府沒有接手這項工作,所以我們(聯合國難民署駐華代表處)做了。”張友利介紹。篩選面談的做法是壹對壹的,由難民署工作人員進行。采訪內容主要圍繞“妳為什麽離開妳的國家”。問答都很具體,壹般持續兩個多小時。聯合國難民署的工作人員會根據各種情景和細節是否符合當地情況來判斷申請人回答的可信度,甄別他們是否真正符合難民標準。
至於如何認定,我國現行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依據的是國際標準。其定義是:壹個人,由於可證明的原因,害怕受到迫害,並由於種族、宗教、國籍、屬於某壹特定社會群體或持有某種政治觀點而留在自己國家之外,並且由於這種害怕而不能或不願意受到該國的保護,或者壹個無國籍人,或者壹個其國家已經滅亡,並且由於上述原因而不能或不願意返回該國的人。
國際公約沒有規定因戰爭而逃離家園的人需要被認定為“難民”。不過,聯合國難民署的宋靜表示,與這壹標準相比,國際社會目前的做法是將在戰爭中逃離自己國家的人認定為“難民”。"難民署自然是實施最廣泛的標準."
中國很難成為難民的第二故鄉。
難民可以向難民署申請經濟援助,難民署將對難民的經濟狀況進行評估。如果他們符合要求,難民署將向難民提供財政援助。目前中國大陸的統壹標準是每人每月1.200元。
難民的永久解決方案通常有三種——自願遣返:壹般來說,如果來源地的情況有所好轉,可以申請聯合國難民署幫助妳回國;融入當地:即在申請難民身份的地方定居,成為該國公民;第三國安置:可以向願意接收難民並授予國籍的國家申請,如美國、加拿大、法國、瑞典等。
中國只是難民暫時的避難所,而不是長期的目的地。雖然中國壹直在履行國際義務,接收難民。但是沒有長期收容難民的機制,所以對於留在國內的難民來說,就業、教育等很多需求都無法滿足。難民無權在中國工作,因為《外國人在中國就業條例》中沒有列出這壹身份。
在中國能找到的關於難民的唯壹法律規定是1982憲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於因政治原因要求避難的外國人,可以給予避難的權利。”還有2013年7月生效的《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四十六條:庇護申請人持臨時身份證明可以在中國居留;被認可的難民可以憑其難民身份證件在中國居留。
雖然中國繼續履行接收難民的義務,但在相關機構、政策和法規方面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比如為什麽壹個大國沒有自己負責難民甄別和安置的機構;來中國的難民,幾乎明顯是受法律保護,靠政策;在中國讀書的難民子女,因為沒有公民身份,不能參加高考。除了接收難民,幫助難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