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온라인 법률 자문 - 概述西方行政管理理論發展的歷史階段
概述西方行政管理理論發展的歷史階段
1.簡述西方行政學的發展階段、特點和趨勢。從產生開始就有行政管理,但直到19年底才開始形成壹門學科。它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時期:

1.傳統管理時期

從19年底到20世紀20年代。德國學者l·馮·斯坦首先提出了“行政”壹詞。1887年,美國學者I.W .威爾遜發表了壹篇關於行政學研究的論文。1900年,美國行政學家古德諾提出了政企分開的思想。65438-0926年,美國學者L.D. White對行政學的主要內容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開始形成了行政學的體系。

早期行政以研究行政效率和節約開支為目標,其內容包括:主張政事分開,實現組織系統化,工作方法程序化,辦公事務規劃化,工作要求標準化等。,才能做到責任明確,追求實效。

2.科學管理時期

從20世紀到50年代,由於科學管理、行為科學等理論和方法的不斷引入,行政管理的內容不斷更新。根據F.W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許多行政科學家將目標分解為幾個層次的小目標,並建立合理的組織來實現每個目標。采用科學的程序和工作方法,將使壹切行政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就像工業生產的流水線壹樣。行為科學的興起促使行政管理從社會學、心理學和人類學的角度研究人的行為和心理因素以及人與周圍環境的關系,註意激發人的積極因素。

3.系統管理期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行政管理有了許多新的發展。許多行政專家運用20世紀40年代以來出現的信息論、控制論和運籌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行政管理。同時,由於行政管理涉及的方面越來越多,需要考慮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因此有必要將行政管理作為壹個系統來研究。

2.行政科學的發展歷程主要是西方行政科學發展的幾個階段,看起來行政科學是現代社會的產物。工業革命帶來社會化大生產和科技進步,為行政學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行政管理的實踐為行政管理的產生提供了有益的經驗材料;政治、法律和經濟的發展為行政管理學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論基礎。行政管理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國學者L.von Stein提出的,他在1865年寫了《行政管理》壹書,從行政法的角度闡述了行政問題。美國學者T.W .威爾遜在1887發表了《行政管理研究》壹文,認為,建立獨立的管理學科。威爾遜因此被稱為行政管理學的創始人。1893年,美國學者古德諾出版了《比較行政法》,成為美國第壹部行政管理教科書。1900年出版《政治與行政》,提出政事分開論。越來越多的學者將行政管理作為壹門獨立的學科來研究。1926年,美國學者L.D. White寫了《行政管理學導論》,論述了行政管理的重要性、講求效率的必要性以及行政管理科學研究的可能性。1927年,美國學者威洛比出版了《行政管理原理》。本文系統闡述了行政管理學的理論體系。行政管理學作為壹門獨立的學科已經基本形成。行政管理的產生和形成受到了當時工商企業科學管理的影響,從中吸收了許多原則和方法。美國管理學家泰勒(F.W. Taylor)基於長期的實踐經驗,撰寫了《科學管理原理》壹書。本文提出了壹套企業科學管理的理論。法國管理學家h·法約爾提出了組織管理職能理論,並在實踐的基礎上總結出14管理原則,對改進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和發展行政管理學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個時期通常被稱為科學管理時期或傳統理論時期。他的理論的主要缺陷是過於註重機械效率而忽視了社會效益。將行政組織視為壹個封閉的組織系統,忽視了組織外部環境的影響;片面強調人的物質利益,忽視人的精神因素,缺乏對人的尊重。20世紀30年代,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極大地沖擊了傳統理論。美國哈佛大學的G.E .梅奧教授等人在1938+0927 ~ 0938+0932年通過了霍桑實驗。提出人際關系理論。美國學者C.I .巴納德提出了行政部門職能的均衡理論。20世紀40年代以後,美國學者ан Maslow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美國學者F. herzberg提出了工作動機中的雙因素理論,美國學者D. McGregor提出了X理論和Y理論。與此同時,美國學者H.A .西蒙開創了壹個新的行政管理研究領域,其研究重點是行政決策。他從人類的有限理性出發,將決策理論、數學方法和計算機科學整合成壹個新的研究體系。美國管風琴家馬奇提出了理性與組織壹體化的理論。美國政治經濟學家C.E .林德布洛姆提出了漸進決策理論。他們將行為科學和決策理論應用於行政研究,對行政管理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個時期通常被稱為行為科學時期。行為科學促進了行政管理的發展。行政管理的研究集中於行政組織結構、法律、規章制度和權責分配,同時關註組織成員意見的溝通、個人欲望的滿足和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從只關註監控制裁到激發人的積極性;從專制領導到民主管理;從“重視物”到“重視人”,這些都顯示了行政管理的飛躍。但這壹時期出現了新的片面性,如過分強調人的行為因素;過於註重人的理性作用,忽視組織結構和法律制度的作用,忽視環境的影響等。20世紀60年代,行政管理理論有了新的突破,進入系統科學階段。主要特點是廣泛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的新成果研究行政管理,特別是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的應用。行政組織是壹個具有壹定功能的系統,由許多相互依存的要素組成。各部分相互獨立,但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因此,行政管理不僅要重視行政系統與外部環境和外部系統的關系,還要重視行政系統內部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既要強調行政組織結構、工作程序等因素,也要強調人的因素。也認為管理活動中的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人的價值越來越被重視,很難找到唯壹最佳的管理方法。因此,提倡隨著環境的變化選擇管理方法。這壹時期的代表人物有:倡導生態系統理論的美國學者F.W雷格斯;提倡社會系統理論的美國學者帕森斯(t . Parsons);研究環境系統理論的美國學者F.E卡斯特;以及提出Z理論的日裔美國學者威廉·大內等。系統管理理論已被普遍接受,成為當代行政管理研究中值得關註的理論。西方國家編輯這壹段的興起,誕生於美國。美國學者和改革者為此做出了重要貢獻。1988+0887年,威爾遜出版了《行政研究》, 1990年,古德諾出版了《政治與行政》。懷特出版的《行政管理學導論》1891 ~ 1958)論述了行政管理學的主要內容,使行政管理學成為壹門獨立的重要學科。西方壹些學者將公共行政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傳統行政階段。人性的行政管理階段(大致在1930之後);系統權變的行政管理階段(大致經過1960)。有學者將其分為形成階段——傳統管理階段;成長階段——科學階段;科學階段-現代管理時期。誕生於西方國家的條件行政管理學,萌芽於19年底,誕生於20世紀初。

3.西方管理理論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08年底到09年底的傳統管理階段有哪些?

在這個階段,管理職能從體力勞動中分離出來,管理工作由資本家自己進行,其特點是憑個人經驗做壹切事情。

2.科學管理階段從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

在這個階段,出現了資本家和管理者的分離。管理者總結管理經驗,將其系統化並加以發展,逐漸形成了壹套科學的管理理論。科學管理的創始人泰勒。

3.20世紀50年代後的現代管理階段。

從經濟的定性概念到定量分析,采用數學決策方法,在各種管理中廣泛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控制。

根據壹般管理理論,當代西方管理理論和管理學派的形成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壹階段是本世紀初形成的以泰勒等人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論。

泰勒等人倡導的科學管理,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目標,在操作程序、工作定額、差別工資制、職能分工、管理原則等方面進行了壹系列探索,開創了科學管理的新時代。但是對人的理解是有缺陷的。

1,把人當經濟人,過分強調物質* * *。

2.像機器壹樣把人當工具。

第二階段是20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的行為科學理論。

行為科學著重研究人的需求、行為動機、人際關系、激勵理論等。,主張用各種方式激發人的積極性。但在當時,人們的激勵仍然被視為壹種管理工具,而不是目的。

第三階段是管理科學學派,其特點是廣泛使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機。

在這個階段,出現了許多新的管理技術,促進了管理手段和方法的現代化,提高了管理的精確化和科學化水平。然而,實踐表明,現代管理技術雖然有效,但不能代替管理思想和人員的現代化。

4.簡述國外管理思想發展的五個階段。在傳統管理階段,人類最早的管理活動是從原始的家庭組織開始的。隨著人類實踐活動的不斷擴展,社會組織結構也由簡單向復雜發展,管理活動也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領域。

65438+60年2008年,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開始了第壹次工業革命,人們開始將科學思想運用到管理過程中。出現了壹批傑出的思想家、經濟學家和管理學家,進入了傳統管理的階段。他們的代表是亞當·斯密、查爾斯·巴貝奇和羅伯特·歐文。(1)亞當·斯密關於分工和經濟人的觀點。

斯密在1776年出版了《國富論》,認為分工可以帶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提出了“經濟人”的觀點,認為人們在經濟行為中完全追求私人利益。(2)查爾斯·巴貝奇的作業研究和獎勵制度。

巴貝奇在1832年發表了《論機器與制造業的經濟》,認為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須認真研究工作方法,同時他提出了工資加利潤的分配制度,為現代勞動工資制度的發展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貢獻。(3)羅伯特·歐文的人事管理。

歐文提出縮短工人工作時間,提高工資,改善住房,並在自己的企業進行改革實驗,證明重視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廠獲得更多的利潤。在傳統管理階段,管理基本上處於積累經驗的階段,這為泰勒等人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奠定了基礎,開始了從經驗管理向科學管理的過渡。

2經典管理理論階段經典管理理論產生於19年底至20世紀20年代。這個學派把管理分成三個主要的功能——計劃、組織和控制。經典管理理論主要包括科學管理理論和經典組織理論。

2.1科學管理理論這壹管理學派認為,我們可以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所做的工作並監督勞動,我們應該能夠通過客觀事實分析並利用從經驗中獲得的數據找到開展工作的最佳方式。(1)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

泰勒在1911年發表了《科學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學管理理論的基礎。其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確定合理的工作標準;工作方法的標準化;工人的合理分配;差別計件工資制;執行職能領班制度;異常管理。

(2)莉蓮·吉爾布雷斯和弗蘭克·吉爾布雷斯的簡化工作原則。吉爾布雷斯夫婦在動作研究和勞動簡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在勞動中總結出了許多具有不同特點的子動作,提高了勞動效率。

(3)甘特工作計劃的原則。甘特的貢獻主要有甘特圖、任務獎金制度和非貨幣因素理論。

甘特還認為,提高效率最重要的源泉是管理者而不是工人的工作方法。(4)哈林頓·愛默生的效率原則。

哈林頓·埃默森的思想體現在12效率原則中,解釋了如何有效利用資源。愛默生還指出,陸軍采用的人員編制已經過測試,顧問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如此。

2.2古典組織理論在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盛行於美國的同時,以法約爾為代表的法國組織管理理論對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1)法約爾的壹般管理理論。

法約爾在1915出版了《工業管理與壹般管理》,首次提出了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職能,確立了14管理的基本原則。(2)韋伯的行政組織理論。

馬克斯·韋伯對管理思想的主要貢獻是提出了“理性行政組織模式”。韋伯把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的特征概括為:分工明確、層級分明、人員任命、專職管理、遵守規則和制度、組織內人員關系融洽。

(3)詹姆斯·穆尼的組織原則。穆尼根據自己在企業和其他類型組織中的經驗指出,每個組織中都有壹個任務和權力的結構,即有專門的任務分工和權力層級。

人們相信有自然的組織規則或原則。(4)林達爾·厄威克的管理原則。

1944年出版的林達爾·厄威克《行政管理原理》是管理學文獻中的壹個重要裏程碑。厄威克從泰勒那裏學到了管理過程應該以科學調查為指導,並指出了構成管理過程的三個職能。

烏爾維克根據法約爾提出的原理分析了控制函數。最後,他總結了管理的間接目標:秩序、穩定、主動性和集體精神。

古典管理學派的人性假設是“經濟人”,管理方法強調制度化、規範化和標準化,管理的目標是追求企業的效率。它的貢獻不僅僅是確認了管理學的領域、作用和原理,很多現代管理技術都是這個學派的直接產物。3行為科學理論以泰勒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重點收文日期:2008-12-08西方管理思想的發展歷程與趨勢周市張永鋒王明(山東濟南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250031)摘要西方管理思想從傳統管理階段到現代管理理論,從以物為本到以人為本的深刻轉變,有利於正確吸收和消化其先進的管理思想,實現管理科學的發展。

在生產過程和組織控制的研究中,較少關註人的因素。隨著科學管理的普及,壹些管理科學家開始重視管理中人的問題的研究,並發展出壹個新的學派——行為科學學派。

3.1人際關系管理的人際關系理論最重要的代表是美國行為科學家埃爾頓·梅奧。梅奧通過霍桑實驗得出以下觀點:①人是“社會人”的假設;(2)企業中存在非正式組織;③領導的能力在於提高員工的滿意度。

梅奧的人際關系理論克服了經典管理理論的缺點。

5.1.管理的第壹階段是什麽?形成階段——傳統管理時期(大致從1887到1930)。在這個階段,行政學的產生和形成受工商企業管理科學的影響很大,它的許多原理都是從那裏借鑒或移植過來的。因此,行政管理在這壹時期也被稱為傳統管理時期。

第二階段:成長期——科學管理期(大致從1930到1960)。在這個階段,管理受到梅奧、巴納德、馬斯洛、麥格雷戈等人的理論和觀點的極大影響。因此,管理也被稱為科學管理時期。

第三階段:科學階段——現代管理時期(大致從1960年至今)。這壹階段,行政管理受系統論的影響很大,所以也稱為現代管理時期。

6.1.什麽是行政管理,是指不屬於審判、檢察、立法的其他法律和國家行政機關依法制定的法律、法規的具體應用的解釋。狹義上是指國家除立法和司法以外的所有職能;廣義上是指政治之外的行政職能,作為決策職能。

“行政”是指壹定的社會組織在其活動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組織、控制、協調、監督等活動。

西方行政學的發展;

1.提出和創立時期:1887-1918。

2.西方行政學正統時期:1919-1941年。

3.轉型批判期:1941-1959。

4.應用發展時期:20世紀60年代。

5.挑戰與創新時期:70年代。

6.總結探索期:80年代。

中國行政的特點:

1,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

2.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壹。

3.體現了更強的公共性、服務性和公平性。

7.簡述西方行政管理的演變過程。行政行為是指行政主體在實施行政活動和行使行政權力過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

行政行為包含以下含義:1。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做出的行為。這是行政行為的主要內容。

2、行政行為是行政主體行使行政職權、履行行政職責的行為。這是行政行為的職權和義務要素。

3.行政行為是具有法律意義的行為。這是作為法律概念的行政行為的法律要素。

行政行為的內容是指行政行為對相對人權利和義務的具體影響,即對相對人的權利和義務作出壹些具體的處理和決定。行政行為的內容復雜多樣,難以壹壹列舉。

根據各種行政行為對相對人權利義務的影響及其引起的不同法律效力,行政行為的內容可以概括為:1。行政行為表現的壹個重要方面是賦予壹定的權益或主體壹定的義務,這實際上是設定了壹種新的法律地位,形成了行政主體與行為客體之間、行為客體與他人之間的行政法律關系。賦予壹定的權益體現為賦予行為對象壹種法定的權力或權益,包括行政權益,也包括民事權益。

主體具有壹定的義務,是指行政主體通過行政行為命令行為對象為某種行為或不為某種行為,包括單純的行為義務,如接受審計監督;還包括財產義務,如稅收決策行為;它還包括個人義務,如拘留決定。2.剝奪權益或免除義務這是為了解除現有的法律關系而取消某種法律地位。

剝奪權益是對訴訟對象原有法律權力或權益的喪失。免除義務是指行政行為的內容是行為對象原有義務的解除,不再要求其履行義務,如免除納稅人納稅。

3.法律地位的變更這是改變行為對象原有法律地位的行政行為,具體表現為縮小其原有權利或義務的範圍,或者擴大其原有權利或義務的範圍,如批準營業執照擴大或縮小經營範圍,減少或增加稅種和稅率等。4.確認法律事實和法律地位確認法律事實是指行政主體通過行政行為對某種法律關系產生重大影響的事實是否存在並依法得到確認。

法律地位確認是指行政主體通過行政行為對某種法律關系的存在和範圍的認定。確認法律事實與確認法律地位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法律事實的確認必然影響法律關系的確認,但法律事實的確認不等於法律關系的確認。當事人之間是否存在法律關系,在事實確認中無法完全確認。法律關系的確認是以法律事實的確認為基礎的,在某些法律關系中,還包括法律事實的確認。

但是,某些法律關系和法律事實的確認的法律要求是分離的,不能相互替代或相互交織。

8.總結西方管理學的發展,並簡要評價每個階段的主要理論。先從管理學的發展歷史入手,找到管理學的發展脈絡,然後再繼續妳感興趣的深入學習!附相關資料:管理學概述管理學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壹般方法的科學。

管理是為了適應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需要而產生的。其目的是研究如何在現有條件下,通過對人力、財力、物力等要素的合理組織和配置,提高生產力水平。管理學是壹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

管理活動有了自己的人,同時也逐漸產生了管理思想。事實上,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我們都能找到古代哲學家對管理思想的精彩論述。

現代管理科學的誕生以F .W .泰勒的巨著《科學管理原理》(1911年)和法約爾的巨著《工業管理與壹般管理》(1916年)為標誌。現代意義上的管理學也不過走過了80多年。

80年來,管理科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管理科學的研究者、學習者、書籍和文獻都呈指數級增長,顯示出作為壹門年輕學科的蓬勃生機和繁榮景象。但是管理還是要發展的,因為人類將進入21世紀,人類文明需要管理。

管理科學的規定性是指管理科學的研究內容。管理學的規定性取決於管理學研究對象的規定性,即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麽?哈羅德?孔茨(管理學):“本書的目的是闡明管理理論和管理科學的基本知識”。

換句話說,孔茨認為管理科學的研究對象是管理理論和管理科學,或者說管理科學是這兩部分的結合。詹姆斯。h?唐納利(J.H .,《管理學基礎》):-“只討論與壹個未決(雖然也相當普遍)案例相關的管理過程。

我們將討論有限資源的管理(包括他人的權力),即管理理論是研究有限資源的管理。羅納德?科斯(新制度經濟學創始人,《企業的本質》)——“管理就是通過簽訂新的合同,運用價格機制進行預測和經營。

管理只是對價格變化做出反應,並在其控制下重新安排生產要素。“羅納德?科斯教授對經營管理的定義是從契約和價格反應的角度出發的,但他抓住了管理的本質:即經營是與市場打交道,它利用價格機制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在市場上獲得有益的利益。

管理是壹個如何用行政指揮機制分配組織的有限資源以獲得最佳分配效率的過程;管理層不與市場打交道,盡管它應該對市場中的價格做出反應。按照科斯的定義,管理應該以這樣壹種規定的管理為研究對象。

這樣,管理科學的研究範圍應該是兩個方面:組織本身包括組織的動力機制、組織的結構和運作等;組織中依賴於行政機制的各種管理方法包括資源配置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方法以及針對局部問題的各種功能性方法。其實大部分著名的管理學書籍和教材在章節安排、行文風格、觀點采納等方面都各有特色,但基本都是圍繞這兩個方面展開論述的。事實上哈羅德。孔茨和西裏爾?奧唐納的管理也是如此。

管理學的定義:研究和探討組織中資源配置的結構、過程、模式和方法的學科,是壹門應用理論學科,是管理學科群中最基礎的學科。管理科學的這樣壹個規定,本來是美國管理學者的觀點,但是其他國家的學者,比如德國和日本的學者並不這麽認為。當他們把管理局限於企業時,認為管理也應該包括管理,於是就產生了管理學的理論,於是就有了中國的管理學之名。

管理科學的流派與構成1,管理科學的流派誕生於20世紀初。在理論研究者和實踐者的努力下,理論和實踐都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流派堆積,新的理論和思想不斷產生,人才大量湧現。哈羅德?孔茨曾經寫過兩篇著名的論文《論管理理論的叢林》(1961年)和《論管理理論的叢林》(1980年),對1980年之前管理領域輝煌的理論和命題做了精辟的總結和分析。

他認為到1980,管理學至少出現了十幾個學派,比較典型的有:古典學派、行為學派、社會系統學派、決策理論學派、系統管理學派、經驗主義學派、權變理論學派、管理科學學派、組織行為學派、社會技術系統學派、經理角色學派、企業管理學派等等。2.各派研究的內容雖然各派對管理有自己的看法,也有自己的理論主張,但在內容上不超過三大內容:組織、管理方法、運作。

?科學管理原理的代表人物泰勒,本質上可以概括為壹種管理模式或方法,因為人的科學工作與合作,人的動機與效率關系的研究,實際上已經發展出了相應的管理模式和方法。?經典組織理論:法約爾和韋伯的典型組織研究成果。

?行為科學派的代表人物有梅奧(E.Mayo)、馬斯洛(A.H.Maslow)、麥格雷戈(D.MeGregor)、勒溫(K.Lewin)和羊肉等。他們有的研究人際關系,有的研究人的需求與行為的關系,有的討論人性及相應的管理問題。前者可以歸結為組織的動態過程,後者可以歸結為對人本管理方法的探討。

C.I .巴納德,社會系統學派的代表人物,其研究成果僅來自組織中的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