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2000年裏,發生了三次大型合並。第壹次,從南北朝後期到隋唐時期,周福海和大陸等沙洲上升到現在的如東縣。第二次,唐末五代初,胡豆州與其西北土地相連,即南通市區和通州區西部。第三次,北宋初,東布洲等沙洲與大陸相連,位於今天啟東市東部,後來大多坍塌。第四次,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河口水域形成惠安沙、連生沙等沙洲,先後與北岸相連,成為海門、啟東的南半部。今天的南通市原屬胡豆洲。胡鬥洲最早記載於《梁書》中關於“侯景之亂”的記載。南北朝時,東魏大將侯景投降南梁。後來,東魏與梁統成為朋友,梁想以交出侯景為條件換取東魏俘虜的將領。因此,在梁太慶二年(548年),侯景造反。後金叛軍攻占了梁的都城建康(今南京),並向四周擴張勢力。不久,梁國將領王僧辯和陳霸先聯手對侯景發動了進攻。梁成聖元年(552年),梁軍收復建康,侯景兵敗東逃。他在上海(今上海西部)乘船為疾走做準備。船離開岸邊後,侯景蒙著頭睡著了。這時,他的下屬羊鷂命令水手們將船轉向上遊,駛向京口(今鎮江)。當船到達原始狀態時,侯景醒來了。他發現航向不對,立即叫船靠岸。他向岸上的人打聽消息,岸上的人告訴他,南兗州刺史、北臺灣太尉郭駐紮在廣陵(今揚州),侯景想去找他,並與他的人發生了爭執。羊鷂等人殺死了侯景。由此可知,公元6世紀中葉,胡豆島已被開發,大陸上的居民與西部的廣陵交流。
唐代的胡豆洲已經是長江口北側壹個面積約65,438+0,600平方英裏的大沙洲。沙洲上有來自四面八方的“移民”,他們大多從事鹽的生產,因此在這片大陸上有生產鹽的售貨亭。北宋初年的音樂史書《太平宇宙》中有明確的記載。
湖兜洲形成後,長江在此分岔,沙洲與內地之間有壹條寬闊的航道。其北岸大致在西起如臯江岸、東經白蒲挖港壹線上,南岸大致在平潮經劉橋至石崗壹線上。紅島逐漸淤塞,直至唐末。北宋初,它成為壹條向東入海的“小河”,仍有壹些小湖泊,包括西部的車馬湖和東部的萊文當。
胡鬥洲與大陸相連後,不再是沙洲。然而,沙洲居民的原始語言是獨特的,即南通話。這種方言的流行區域比較小,大致在石崗、劉橋壹線以南到南通市區,平潮以東到金沙的範圍內。這個南通話不同於海門、啟東,也不同於如臯、如東,就像壹個“方言島”。這種方言外地人幾乎聽不懂,因為胡豆洲長期與大陸分隔,來自四面八方的居民的方言在沙洲上混合融合,形成了這種獨特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