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納個人所得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但是,人們在履行繳納個人所得稅義務的同時,也要懂得利用各種手段提高家庭的綜合財務收入,合理規避個人所得稅,尤其是隨著收入的增加。通過稅收籌劃進行合理合法的避稅也是有效的理財手段之壹。
避免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壹,巧妙利用公積金避稅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工薪階層個人每月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在稅前扣除,也就是說按標準繳納的住房公積金不納稅。同時,職工可以繳納補充公積金。因此,普通職工增加公積金繳存仍有壹定空間,工薪納稅人巧用公積金避稅也是合理可行的。需要強調的是,利用個人繳納補充公積金進行避稅需要註意兩個問題:壹是納稅人應當在其單位開立個人補充公積金賬戶;二是納稅人每月繳納的補充公積金雖然避稅,但不能隨意提取,固化了個人資產。
二、利用捐贈抵稅實現避稅。
(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
個人通過中國境內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將其所得捐贈給教育等社會公益事業和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地區、貧困地區,金額不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的,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也就是說,個人在捐贈的時候,在捐贈的方式、捐贈的投向、捐贈的金額等方面都要符合法律規定,這樣這部分捐贈才可以免征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為:捐贈限額=應納稅所得額×30%,允許扣除捐贈金額=實際捐贈金額(≤捐贈限額)。
(二)2008年5月23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於對地震災區個人捐贈征收管理個人所得稅的通知》(國稅發[2008]55號)。
根據通知,個人通過指定機構向災區捐贈款物的,在繳納個人所得稅時,可以按照規定標準在稅前扣除。具體規定如下:壹是個人通過扣繳單位向災區的捐贈,由扣繳單位在扣繳稅款時據實扣除,憑單位或非營利組織出具的匯總捐贈憑據和扣繳單位記錄的個人捐贈明細清單。其次,個人通過扣繳單位和公益組織對災區的捐贈直接納稅的,捐贈人應及時向扣繳單位出示單位和公益組織出具的捐贈憑據,扣繳單位在扣繳稅款時據實扣除;個人自行申報納稅的,稅務機關憑單位或者非營利組織出具的捐贈接受證明依法據實扣除。以後扣繳單位向稅務機關申報全額扣繳個人所得稅時,應提交本單位或非營利組織出具的匯總受理證明(復印件)、本單位各納稅人的捐贈總額及當期扣除的捐贈金額。
(C)地震“特別會員費”
國稅發[2008]60號文件規定,廣大黨員響應黨組織號召,以“特殊黨費”的形式積極向災區捐款。黨員個人通過黨組織繳納的抗震救災“特殊黨費”,屬於對公益救濟事業的捐贈。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黨員的個人捐贈可以在繳納個人所得稅前扣除,這是合理可行的。
第三,可以選擇理財的避稅產品類型
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新的理財產品不斷推出。這些理財產品很多不僅收益比儲蓄高,而且不用交稅。例如投資基金、購買政府債券、保險、教育儲蓄等等。眾多的理財產品無疑為工薪階層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深思熟慮再選擇:既能避稅,又能合理分散資產,增加收益的穩定性和抗風險性,是現代人的理財智慧。
(A)教育儲蓄免稅和優惠利率
儲蓄存款占很多工薪階層流動資產總額的80%之多。而存款利率通過加利息和銀行手續費降到很低的水平,加上原來的利息扣除5%的稅就所剩無幾,對於工薪階層來說確實不劃算。面對儲蓄存款利息收入高達20%的稅收成本,優惠利率超過25%的教育儲蓄,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將是壹個很好的理財法寶。
(2)選擇免征個人所得稅的債券投資。
《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規定,債務利息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的利息,免征個人所得稅。其中,債務利息是指個人持有我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取得的利息收入,即國債利息;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是指個人持有經國務院批準發行的金融債券取得的利息收入。5438年6月至2007年2月,1年期記賬式國債年票面利率為3.66%;10年期記賬式特種國債(八期)年票面利率4.41%;3個月期限的19期記賬式國債票面利率3.38%,兩個收益率都不錯。選擇投資20%個人所得稅免稅的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和國債,既遵守了稅法的規定,又從中賺取了壹些收益。因此,購買國債是大多數工薪階層避稅增收的好渠道。
(三)選擇合適的保險項目獲得稅收優惠。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居民購買保險可享受三大稅收優惠:1。個人按照國家或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提取並向指定金融機構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和醫療保險費,不論其當期工資薪金收入多少,均免繳個人所得稅;2.因為保險賠款是補償個人意外的、不幸的損失,不屬於個人收入,免征個人所得稅;3.按照國家或省級地方政府規定的比例繳納並存入個人銀行賬戶的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費、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失業保險基金的利息收入,也免征個人所得稅。
四、利用臨時免稅優惠政策,積極利用國家給予的時間差避稅。
根據現行稅收規定,對個人投資者買賣股票或基金取得的差價收入不征收個人所得稅,這是少數對個人財產轉讓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項目之壹。納稅人可以自行選擇股票或基金買賣,通過低買高賣獲得差價收入,從而間接實現避稅。但由於很多納稅人不是專業的財務人員,不具備專業知識,在采用這種方式時需要咨詢專家,及時學習相關知識,謹慎行事。
動詞 (verb的縮寫)利用稅收優惠政策
稅收優惠政策,俗稱稅式支出或稅式支出,是政府為了支持某些地區、行業、企業和商業的發展,或者照顧某些有實際困難的納稅人,通過某種制度安排,給予某些納稅人特殊的稅收政策。比如免除全部或者部分應該繳納的稅款,或者按照繳納稅款的壹定比例返還等等。壹般來說,稅收優惠的形式有:免稅、免征額、起征點、扣稅、優惠退稅、加速折舊、優惠稅率、保本、稅收優惠、延期納稅等。稅法中規定的這種減輕某些特定納稅人稅收負擔的條款,就是稅收優惠政策。
六、積極利用通訊費、交通費、差旅費、餐費發票進行避稅。
我國稅法規定,所有通訊、交通、誤餐補貼均以現金形式支付,視同工資薪金,計入計稅依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凡已按經濟業務本質報銷並取得合法發票的,均屬於企業正常經營支出,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筆者建議納稅人在報銷通訊費、交通費、差旅費、餐費時,應按照真實、合法、有效的發票進行報銷,以免在壹定程度上誤認為是避稅的補貼性質。
七、利用年終獎實現避稅
稅法規定,在實行年薪制、績效工資的單位,個人年終實現的年薪、績效工資,按照納稅人取得的年度壹次性獎金,作為壹個月的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但員工獲得的除全年壹次性獎金以外的所有獎金,如半年獎金、季度獎金、加班獎金、先進獎金、考勤獎金等。,應與當月的工資、薪金所得合並,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這無疑給納稅人提供了壹個避稅的途徑。根據國稅發[2005]9號文件中的優惠政策,納稅人可以要求所在單位以壹部分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為代價發放年終獎,實現避稅。註意,在壹個納稅年度內,對於每個納稅人,這種計稅方法只允許采用壹次。
八、通過企業改善職工福利支出實現避稅。
企業可以用非貨幣支付的方式增加員工的福利支出,如免費為員工提供宿舍(公寓);提供免費交通設施;給員工提供免費餐,等等。企業為職工個人支付這些費用,可以作為費用沖減企業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個人可以在實際薪酬水平不下降的情況下,減少壹些應該由個人承擔的稅收,對企業來說可謂是雙重利好。
九、利用級差、扣除項目計算,合理納稅籌劃,爭取利潤最大化。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分期扣除,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減除必要費用800元;超過4000.00元的,必要費用為每筆收入的金額×(1-20%)。在獲得相應的業務後,可以根據收益制定合理的計劃,訂立相關合同,實現利潤最大化。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召開,對我國經濟發展和各階層個人收入的提高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與其他階層相比,工薪階層的個人收入相對較低,但卻是個稅的納稅大戶。考慮到我國目前的社會現狀和貧富分化擴大的趨勢等社會不和諧因素,尋求合理的避稅方式不僅有利於大量工薪階層等社會階層的穩定和發展,也對和諧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其他與受雇或者受雇有關的收入。也就是說,個人所獲得的收入,只要是與其職務、就業相關的,不論其所在單位的資金支出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都是工資薪金的征稅對象。
也就是說,只要稅務機關查了上述收入,無論會計和貨幣形式(包括職工福利費中包含的有價證券或實物),妳都要繳納。個稅的標準不是特別高。如果逃避繳納個人所得稅,企業會為其代扣代繳付出代價,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因小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