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和朋友聊到生命這個話題的時候,我總是說自殺的人不尊重自己的生命,也不會尊重別人的生命。直到我看到劉學的“遺書”,我突然對我曾經的絕對觀點產生了懷疑。也許不能壹概而論。壹個少年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想要的幸福的家,這壹切都讓這個本該陽光快樂的孩子因為各種原因而變得幸福。
“太陽照耀著大海,而我也屬於大海。從這裏結束我的生命也帶走了世界上最美的風景。”他仍然沒有放棄對他所期待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我小時候被親生父母賣了換彩禮。當我第壹次聽說這件事時,我個人感到震驚。這個世界上怎麽會有這種東西?有孩子卻不養孩子是壹件多麽可惡的事情啊!
馬克思主義的具體內容包括辯證唯物主義等。辯證法最基本的要求,用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相互性和相互性,這不僅體現在社會制度、處事原則上,也體現在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子女而言,父母養育子女的善心應該得到感激,他們應該知道如何孝順父母和贍養父母。法律還規定贍養父母是他們的義務。對於父母來說,他們要麽選擇不要孩子。既然他們選擇了生孩子,他們至少應該把孩子撫養成人。法律還規定,父母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是無條件的。這至少是孩子和父母應該知道的最簡單的辯證法。
有孩子不養已經很可惡了。在有能力撫養的情況下選擇出售是違法的,只是為了換取所謂的彩禮。這樣的父母有什麽資格做父母?
當我只有四歲的時候,我的養父母去世了。可能我小時候就已經精神創傷了,二年級就去了寄宿學校。在這種情況下,壹個成年人都會感到孤獨,更何況是壹個孩子。壹路走來,我在學校無依無靠,還遭受男老師的各種排擠冷嘲熱諷和變態猥褻。壹個從小沒有歸屬感,父母雙亡的孩子,壹直遭受著各種各樣的校園欺淩,妳期待他有什麽樣的力量?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幾年前,有壹個視頻對比日本小學生在中國的表現,都是在體育課上“跳馬”。中國班裏壹個孩子沒跳過去,結果班裏所有的孩子都嘲笑他“哈哈哈”,甚至有些孩子很輕蔑,包括老師也笑了笑,沒說什麽;再看看日語課。當壹個孩子沒有跳過去的時候,班上所有的孩子都圍過來對他說“加油”,包括老師。
這只是壹件非常小的事情,大多數人可能認為這沒什麽。他們可能從小就經歷過,當然我也經歷過,但對我來說,我小時候記得這件事的原因是因為我感到羞恥。也許有些人心胸寬廣,有些人心胸狹窄。我屬於那種小心眼的人,會想很多,在意很多,包括別人對我的看法。心胸寬廣的人和謹慎的人都需要更多地相互理解,這樣團隊才能更加團結,“短板效應”也是如此。妳認為妳能告訴壹個青少年放松,不要想太多嗎?妳認為他能做到嗎?他只是壹個孩子,壹朵“祖國”的花朵,壹個需要被關心、鼓勵和引導的年齡。
因此,幾乎很多校園欺淩都是從很小的時候開始的,無論是對施暴者還是受害者。但如果像前面說的那樣,簡單地要求壹個被虐待過的孩子有壹顆堅硬堅強的心,顯然是不合理的。問題的關鍵是肇事者嗎?也許在他還處於兒童階段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屬於暴力是壹個問號,所以問題的根源在於“教育”(這裏的“教育”不僅僅指書本上的教育)。
近年來,中國壹直在倡導“素質教育”,但“素質”在哪裏?不還是壹樣的“分數”第壹嗎?我們不應該讓“素質教育”只是壹句口號,但我們的行動在哪裏?
我說的教育,是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我認為這不重要。這兩者對孩子的壹生同樣重要。要讓孩子對世界有正確的認識,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這種努力不應該只停留在書本上看得見的東西上,還應該是書本上看不見的東西(他們心中的東西),這需要家庭長輩和學校老師為孩子盡最大努力。家庭和學校不應該把孩子的教育問題推卸給孩子,而應該相互理解、相互配合。這不也是壹種辯證的體現嗎?試想壹下,如果每個孩子都對世界有壹個正確的認知,那麽上面提到的視頻中的情況會發生嗎?
很多人過去說日本公民素質高,因為他們的本科教育率是世界上最高的,而中國近70%的網民受過非本科教育。但是,我個人認為,日本公民的高素質與他們的教育水平之間可能有很小但不多的本質聯系。誠然,眾所周知,即使是日本的家庭主婦也可能畢業於早稻田、慶應義塾和東京大學等名校,有些甚至是僧侶或醫生,但他們的素質普遍很高只是因為他們的學歷嗎?
我在大學的時候,有個同學總是看不出我在任何方面比他強,所以他總是試圖用各種方式偷偷對抗我。基本上從大壹開始,他看到壹個和我關系很好的同學,總是偷偷和那個人安排我的壞話。有些話是跟別人說的,別人跟我說我特別細致,容易多想。他在老師領導面前幾乎是壹個小偷,然後他給我制造各種麻煩。當然了。僅僅因為是在大學裏,這種行為可能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如果是小學生,就不會被欺負嗎?我認為嫉妒是存在的。每個人都在暗地裏互相競爭,共同進步,這是良性的。但如果內心陰暗,思想陰暗到讓人栽跟頭,這個人素質高嗎?雖然妳可能學習很好。
我再舉壹個簡單的例子。以前總和朋友提起壹個人。他的名字叫石平。他本科時是北京大學的高材生,後來他被國家公派到日本留學。結果如何?於是壹個被認為成績優異的中國學生幹脆加入了日本國籍,並改名為“石平太郎”。日本各行各業每天都在安排關於中國的各種壞事。在他成為大漢奸之前,他並不是那位中國家長口中的那樣。最後發生了什麽?
試想壹下,如果家庭和學校真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引導和選擇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又怎麽會有那麽多所謂的“優秀人才”待在身邊呢?如果是的話,怎麽會有這麽多校園欺淩事件?只看重“分數”的家長和老師難道不值得反思嗎?“中國教育”的“內卷化”也要適可而止!
因此,經常說日本國民素質普遍較高是因為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可以醒醒了。日本國民的素質很高,因為不僅學校和教育部門在努力工作,而且他們的家庭也在努力工作。什麽叫做“家風”和“國風”?歸根結底,不就是長輩對晚輩的“影響式”教育嗎?日本人也在向中國的祖先學習。為什麽我們都被落下了?
雖然周雪已經離開了,但我還想多說幾句。就像王興之前說的:“如果妳和壹個外行(或不講道理的人)講道理,妳只會是壹個外行(不講道理的人)。”或許,正如前文所述,壹個還處於青春期的青少年可能很難改變他所承受的巨大心理壓力。
魯迅先生也說過:“沈默是最高的蔑視,說真話是最大的勇氣。”
我曾經建議自己在無法改變壹些我討厭的社會事件時選擇沈默,並保存實力,直到我有能力改變它。直到我今天看到他去世的消息,了解到各種事情,我決定寫點什麽。大多數普通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選擇:“追隨命運或被命運所牽引”,而劉學最終仍然選擇反抗不公平的命運。
事實上,在讀完劉學的“遺書”後,我腦海中閃現的第壹句話是“為什麽好人會得到壞消息,好人會離開這個世界,而壞人卻仍然活著?”今天和壹個朋友聊天,他提到“人性本惡”,是荀子的性惡論。但我覺得無論是“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人的性格在很多方面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並不意味著每個方面都是好的。妳在妳的男女朋友,父母,嶽父母,嶽父母,同事,老師和同學中嗎?劉學在離開前不得不把他的積蓄留給了他的祖父母和石家莊孤兒院。這種行為難道不能讓壹些躲在互聯網角落的暴力網民收起妳那張“骯臟”的臉嗎?這麽善良的孩子難道不能讓沒有孩子的父母感到羞恥嗎?讓壹個從小遭受各種冷遇、淫穢、欺淩的孩子保持壹顆追光的心,讓那些曾經的施虐者和變態老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還不夠嗎?
最後,我希望周雪能回到他幸福的家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