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莉·勞
學習、職業和事業

每個有抱負的人壹生都要擔心三件事。在學校,他關心自己的學習;離開學校後,他關心自己的事業;有了事業,他在乎事業。自然,這只是壹個粗略的分期,也有很多人總是專門做學術、專業或事業上的計算。總之,這三個名詞的含義對大多數人來說都不是問題,但是從邏輯上來說,也不能說是三個不同的東西。他們的關系尚未確定。

先說“因果報應”。《說文》裏這個詞的本義是鐘架上有板,和我們說的關系不大。從“業”字的常用句子(如“留學德國”、“勤業”、“以農為業”、“成大業”、“創業”等)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兩點:壹是學業、事業、職業都可以稱之為行業,二是“行業”這個詞包含了“工作”這個流行語。佛經中常用“業”字,與“行”字同義。普通人創造事物,可以稱之為“因緣”。比如思想、言語、行為都可以是壹種因緣,“因緣”就簡單等同於流行語的活動。我們可以說,“因緣”是指人用自己的力量去做壹種工作或活動;工作或活動稱為“業”,工作或活動的結果也可以稱為“業”。

按照這種解釋,學習是學習的工作或活動,職業是職位所在的工作或活動。工作或活動是“事”,所以“事業”是壹個復合詞,只有壹個意思。學習是事業,職業也是事業。如果職業有其他特殊意義,只能指工作或活動的成就。從這個意義上說,妳可以在專業上成就事業,也可以在學術上成就事業。壹般來說,有兩層意思,學術和事業,事業和事業,邏輯上不應該割裂;最多只能說“事業”比“學習”或“職業”含義更廣,但還是有問題。

問題是學習和事業是不是絕對兩回事。總的來說,“職業”似乎有壹個誤區,以為職業就是溫飽的工具,“謀職業”就是“謀生計”,就是“謀溫飽”。在這裏,“職業”和“生活”的含義同樣狹隘可笑。在這種用詞習慣中,可以看出普通人的人生理想之低。顧名思義,“職業”顯然是職責範圍內的職業。所謂“本分”,就是社會分工合作的需要。社會上有很多事情要做,壹個人不可能同時做很多事情,所以壹個人種地,壹個人做生意,壹個人做工匠。有了這樣的分工,每個人都有了“本分”,都能做好自己的“本分?”幫助社會大機器的輪子轉起來,用壹個工作點的收益換取同壹個群體中多個工作點的收益。“我盡力得到我需要的”,這樣兩者都方便進入社會。每個人都有“職責”,他要對那個“職責”負責,必須在那個“職責”範圍內把事情做好。不盡責就是無能。職責和責任不能分開。

回到原來的問題,學業和事業絕對是兩回事嗎?從兩個角度來看,它們不應該分開。

第壹,從狹義上講,學習是壹種專門的學術研究。專門的學術研究需要長期集中力量。壹個人既然學的是專科,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社會需要學術進步,所以有些人需要把研究學術作為自己的“職業”。學習是學者的職責,正如耕作是農民的職責壹樣。他們的成就對社會有益,他們都有責任在自己的職責範圍內謀求成就。這樣看來,學習還是可以算是壹種職業的。

其次,從廣義上講,學習是每個職業的必要準備。所有的工作(尤其是現代社會分工比較嚴格的工作)都是需要學習的,每壹行都有壹套專門的知識,所以要想在某個工作範圍內做好某件事,就必須先學好它。不僅如此,工作本身就是學習。有些人認為在學校學壹種知識,學業就結束了,然後進入社會,成為專業人士。他們只需要無休止地使用這個法寶。這不僅是對學業的誤解,也是對職業的誤解。最善良、最實用的知識,大多不是從書本上獲得的,而是從親身的現場體驗中獲得的。古人所謂“學無所不在”,就是在這裏看到的。同時,處處註重學習的人,可以說“學”與“物”相輔相成,不會犯孤陋寡聞的錯誤,從而在事業上成就真正的事業。壹個被施舍扣留了壹輩子的人絕不是好老師,壹個被步兵代號扣留了壹輩子的人絕不是好士兵,等等。所以,要想做好壹個專業,壹定要把它當成學術來對待。

根據以上分析,學習、職業、事業應該是三位壹體的。如果在學業或事業上不能成為事業,那就空虛,沒有成就。如果學校和職業不能融為壹體,學校只是私人愛好,不能成為社會上的工作,對社會沒有任何好處;職業會淪為盲目的溫飽,與知識脫節,枯燥乏味。

職業和學習是壹致的,然後學過的就是學過的,學過的就是學過的。但這只是壹個理想。事實上,壹個人的職業往往與學業沒有太大關系。這是因為有些學習不能謀生。壹個人壹方面要忠於壹種沒有經濟價值的知識,另壹方面又要謀生,所以要從事與自己專業知識無關的職業。最顯著的例子是大哲學家斯賓諾莎,他為了維護學術思想的自由,拒絕當大學教授,寧願以磨鏡片為生。英國作家蘭姆寫了這樣壹篇奇怪而又意味深長的短文,而他的終身職業只是壹個公司的秘書。波蘭小說家康拉德在商船上當了多年水手。英國詩人門羅在倫敦的壹條小街上經營著壹家小書店。西方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這種方法有它的優點。不讀書謀生,可以保持學習的獨立性和自由性;同時,銀行以外的職業也可以開闊眼界,增加人生閱歷。目前在中國,普遍局限於淺薄的功利主義,都在努力學習能賺錢的知識,而雪莉的數學和物理雖然冷門卻極其重要,這對整個文化和學術形勢來說是壹個危險的現象。對純學術感興趣的人最好以斯賓諾莎和蘭姆為榜樣。壹方面,他們應該沈浸在自己的知識中,另壹方面,他們應該從事副業來謀生。這種方法的存在,當然說明社會組織有問題,在社會組織還沒有完善之前,也不是我們唯壹可以采用的方法。未來社會合理化的時候,我們希望每壹個學術工作者都不會感受到生活的壓迫,每壹項研究同時都是壹種職業。

還有壹種情況,學業和職業不完全相稱,就是通才是全職。政府行政原本是壹個職業,但直到現在,很少有國家在學校設置專門的科目來培養議員和部長等公務員。在以前的中國,政府職位,從宰相到縣丞,大多是根據科舉履歷任命的。入科舉的人讀的書大多不外乎歷史詩詞,但所做的職位卻相差甚遠。名單上的人,有管錢谷的,有管審判的,有帶兵的,有坐牢的,有管運糧的。職位和知識之間似乎沒有顯著的關系。這種情況目前似乎沒有太大改變,在英國也差不多。從牛津或劍橋畢業後,壹個人可以參加公務員考試並通過考試。不管他學什麽,都可以被派到任何官職任職。如果他想做更大的官,他可以搬進國民議會。只要他有本事,就不愁當不了內閣成員。所謂的技能不是專門的學術。比如現在的丘吉爾首相,他當了很長時間的海軍部長,從來沒有研究過海軍。他原本是個學者,做過記者。專業人士學壹行只能做壹行,通才不學那壹行也能做那壹行。醫務工作者、農民、商人需要專業人才,社會領導需要通才。現代教育似乎徘徊在兩個理想之間,壹個是“職業教育”的理想,壹個是“自由教育”的理想。學習必須包括性格和知識的壹般培養,不能縮小到學徒訓練。我個人認為,對於社會領導力而言,免費教育比職業教育更重要,但這兩種理想並非絕對不相容。專門的技術訓練和普通的性格、知識培養最好能齊頭並進。

擇校擇業對於壹個人來說是壹個很重要的問題。首先要考慮的是個人稟賦和興趣。我觀察到,很多人學的和做的都和他們的性不太接近。有些學文藝的人對生活世界沒有興趣。他們壹有困難就掂量掂量,說得幹巴巴的,沒有味道。他們應該學習商業或法律。有些工程師壹點科學頭腦都沒有,卻樂於做壹些古詩詞,結交成年人和有錢人。他們應該參與政治。這樣的階層不勝枚舉,而且在性別上也不相似。即使他們很努力,也往往沒有用,這對個人和社會都是壹種能量的浪費。在美國,“職業測試”已經成為壹門專門的知識。如果壹個人在擇校和擇業上有困難,可以找專家通過考試來解決。這種測試可能幼稚膚淺,但其原理是好的。我們希望考試方式越來越精良,這樣在未來,壹個人在學習壹門知識或者壹門專業之前,都會認真通過壹次考試,不至於出錯。

壹個人的性取向是接近的,大部分都懂。有些人明明知道自己的長處,卻不根據這些長處來決定自己的誌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名利觀。現在學生都樂於學工科或者經濟學,以為出路好,賺錢容易。有這種心態的人根本不配談學習,根本做不好工作,因為他們的興趣不在於學術或專業上的成就,而在於對個人的實際利益。忘了魚吧,妳掙錢了,但妳不用擔心妳的學業和事業成就。這種人的毛病都是目光短淺。世界上什麽樣的知識學不好或者什麽樣的職業做不好?學業事業有成的人寧願窮餓死?認為某壹行如果比較快或者容易成功,不需要太多努力就可以做到,這也是壹種錯覺。世界上沒有什麽有價值的東西是不努力就能學會並做好的。壹定要記住“不問收獲,只問耕耘”這句名言。妳努力了,自然會得到壹份。即使世界上偶爾有不勞而獲的事情,那也是僥幸。除了寄生蟲,我們不應該害怕它。

另外,我們中國人對職業壹直有壹個比較錯誤的觀念,認為世界上有些職業是生來高貴的,有些是生來低賤的。所以大家都想當官而不是當警察。其實職業是從社會分工合作的需要出發的。社會需要壹種職業,而這種職業對社會是有益的。壹個人有沒有榮譽,不在於他從事什麽職業,而在於他在自己的崗位上是否兢兢業業。壹個犯錯的總統或部長真的抵不上壹個勤懇盡責的清潔工。我們通常羨慕那些“無能卻身居高位”的人的鋪張浪費,卻鄙視那些老老實實造福社會的農民和工人。這是可恥的價值意識倒置。

無論是想在學業上還是事業上有所成就,都需要兩個基本的美德。首先是“公”。公開就是正義和公正。對壹個問題的看法,對壹個事件的處理,必須建立在客觀的、普遍的真理之上,對自己和他人都是合理的。不管誰來看,都會認為這是最合理的解決方案,要尊重這種正義和公理,以免有弊。公的反義詞是私。世界上很多人和事都是被自私打敗的。如果在學習上自私自利,就會被偏見蒙蔽雙眼,找不到真理;如果妳自私,妳不能幫助自己,貪汙,毀了妳的人格和社會的利益。其次是“忠誠”。“忠誠”是對自己職責的堅定不移的關心,拒絕放棄或忽視它。把學習當作敲門磚,把事業當作謀取私利的門戶,就是對所學的東西不忠誠,為了勢利而放棄學業或事業去做其他活動,就跟漢奸賣國壹樣,是不忠誠。忠誠可以有犧牲精神,不考慮個人利益,堅守崗位所在的崗位,堅持到底,從底層取得成功。忠誠是基本美德,隨之而來的還有兩個附加美德,勤奮和勇氣。勤奮不懈,永遠努力進取,才能把事情做好;勇氣就是無所畏懼,不屈不撓。如果妳遇到任何困難,妳必須盡力去克服它。懶惰和懦弱是學習和管理事物的大忌;他們的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忠誠和忠誠所附帶的熱情。

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每個人的國家只有靠自己的奮鬥才能贏得。這個世界是無情的。如果壹個人想用寄生蟲的習性僥幸得到只有勤奮的蜜蜂螞蟻才能得到的花蜜,他最終會被大自然淘汰。如果他僥幸成功,對社會的危害是很大的。寄生蟲有時會危及人的生命。任何關心自己學業、事業、職業的人,壹定要記住這個簡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