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臨近,上海的“四葉草”將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展示了中國市場的強大吸引力,也詮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理念。因此,今天邊肖在這裏整理出中國的雙向投資走在世界前列。我們來看看吧!
大門越開越大,貿易投資規模越大。
在上海,將於6月+10月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已進入倒計時,許多參展商正在積極布展。此前連續四屆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CIIE)積極推動展品轉化為商品、參展商轉化為投資者,累計意向成交額超過2700億美元。
在海南,全球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宣布將在海口設立香水和化妝品中國旅遊和零售供應鏈中心,看好自貿港的開放發展前景和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
在北京,全國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全國首家國際研究型醫院等壹批標誌性項目相繼落戶。借助“兩區”(即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北京自貿試驗區)的疊加優勢,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的帶動下,北京走出了服務業擴大開放的新步伐。
放眼神州大地,隨著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市場吸引力不斷提升,對外經貿達到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事業取得突破性成就。
——對外貿易總額居世界第壹。2020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從2012年的4.4萬億美元上升到5.3萬億美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2021年,中國對外貿易總額增至6.9萬億美元,繼續保持世界第壹。
——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穩步增長。我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從2012年的1133億美元上升到2021735億美元,年均增速4.8%,2020年以來位居世界第二。
——企業“走出去”邁出堅實步伐。境外中資企業從2065年底的近2.2萬家增加到4.5萬多家,境外投資存量從2065年底的0.5萬億美元增加到2.7萬億美元以上,促進了中國與東道國的互利共贏。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雲表示,過去十年,中國在開放和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要在開放中奮發有為,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中國取得了許多舉世矚目的歷史性突破。”
基礎越打越牢,開放型經濟建設高效推進。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顧薛明認為,這十年是中國開放史上極不平凡的十年,開放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前所未有。中國之所以能夠穩步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關鍵在於牢牢把握開放的方向、節奏和道路。
回顧十年來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壹張張清單的出臺、推進和縮短成為生動寫照。
2013第壹版《自貿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發布,2016在全國實施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被視為中國開放制度的重要變革。
從這份清單開始,中國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從正面清單管理轉變為負面清單管理,從實施了30多年的全鏈條審批制度轉變為有限範圍內的審批和信息備案管理制度,並轉變為外商投資信息報告制度。
如今,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已連續5年縮短,清單上的每壹次“減法”,都意味著更加開放的領域。
以汽車行業為例,2018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中明確了取消汽車行業外商投資限制的“時間表”,給外資企業吃了壹顆“定心丸”。
2019年初,特斯拉超級工廠在上海開工建設,僅用壹年時間就完成了建設、生產和交付。到2022年8月,第654.38+0萬輛汽車下線,跑出罕見的“中國速度”。
引進外資,必須留住外資。我國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壹個重要目的是通過開放促進自身加快制度法規建設,改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
2013年以來,我國先後部署建設了21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加大了開放制度的開拓和試驗力度。
2020年,新版《外商投資法》實施,首次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國家在“投資促進”“投資保護”“投資管理”三個層面的基礎性制度保障,開啟了新的外商投資管理體制。
2021年,首個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在海南推出,實現了服務貿易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
波士頓咨詢公司中國區主管合夥人吳春用三個關鍵詞評價中國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行動:中國速度、中國執行力、開放新格局。
“在日益復雜的地緣政治和國際環境中,中國選擇了擁抱世界。”吳春認為,中國經濟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其營商環境也更加與國際接軌。
中國的成就也得到了世界的認可。自2013年以來,中國國有企業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第96位躍升至最新的31位。
對於過去十年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的歷程,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所副所長張飛深有感觸。她告訴記者,中國把握高水平開放的歷史主動權,以突破性開放安排實現從商品要素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構建“陸海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全面開放格局,以實際行動譜寫開放型經濟建設新篇章。
“這是紮實推進開放發展的十年。”在中央宣傳部舉行的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與改革新聞發布會上,中央金融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韓文秀用“廣度和深度全面拓展”總結了過去十年中國對外開放的成就。
道路越走越寬,開放成果惠及世界。
壹朵花不能造就壹個春天。
連接柬埔寨首都金邊和西哈努克港的金港高速公路於6月65438+10月1日開通試運營。這是柬埔寨第壹條高速公路,也是中柬“壹帶壹路”的重點項目,標誌著柬埔寨從此進入高速公路時代。
從起步到成長,從“寫意”到“工筆畫”,“壹帶壹路”倡議提出9年來,中國已與149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 * * * * * *取得了紮實而厚重的成就。
十年來,中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對外簽署的自貿協定從10個增加到19個,增長近1倍;與自由貿易夥伴的貿易額占中國貿易總額的比重從17%提高到2026年的35%,5438+0。
今年年初,《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正式生效,這意味著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貿區正式落地。
顧薛明指出,過去十年,中國對全球開放發展的貢獻已從量的積累轉向質的變化,不僅貢獻了全球四分之壹的貨物和服務進出口額、全球六分之壹的外國直接投資,還分享了巨大的市場紅利,在國際經濟治理體系中發出了更多中國聲音、貢獻了更多中國方案。
持續開放為中國發展增添了活力,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壹池春水。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從2013到2021,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8.6%,超過了七國集團貢獻率的總和。
“中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韓文秀說。
改革不止步,開放不止步。踐行開放承諾,開放合作決勝新局面中國正持續推進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繼續高質量實施《RCEP協定》,維護區域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積極打造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構建更加互惠互利的雙邊和區域經貿關系;加快出臺自貿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及全國版、提高自主開放水平等壹系列舉措,釋放了中國堅定開放的信號。
在高淩雲看來,中國堅持開放發展是認清歷史規律、順應歷史潮流、把握歷史主動的必然選擇,為世界共同發展註入強大信心和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