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壹篇關於自然科學的論文
通信論文(這是我當年的選修論文,分數不高,只有84。我們就用它吧。)論文摘要:介紹生物物種的遺傳、變異和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其相互關系,以及人類對生物資源的創造和利用。而且在討論中強調,對這些生物資源的利用要合理、適當,要保護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首先,我們來看看遺傳、變異、生物多樣性的概念及其部分內容:1。遺傳:指親生父母與後代之間、後代個體之間的相似現象,壹般指父母的性狀在下壹代中表現出來的現象。但在遺傳學中,指的是遺傳物質由上壹代傳給下壹代的現象。2.變異:生物有機體的屬性之壹,表現為父母與後代的差異。變異有兩種,即遺傳變異和非遺傳變異。現代遺傳學表明,可遺傳變異與進化無關,但可遺傳變異與進化有關。後壹種變異是由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其方式是突變和重組。突變可分為基因突變和染色體畸變。基因突變是指染色體某壹點的改變,也稱點突變。生殖細胞基因突變產生的後代會發生遺傳變化。發生在體細胞中的基因突變只對體細胞有影響,但不會在有性生殖生物中引起遺傳後果。染色體畸變包括染色體數目和染色體結構的改變。前者導致多倍體,後者包括缺失、重復、倒位和易位。突變可以在自然狀態下發生,也可以人工實現。前者稱為自發突變,後者稱為誘導突變。但自發突變的頻率通常很低,誘發突變是指由誘變劑(X射線、γ射線、中子通量等高能射線,化學物質如5-嗅尿嘧啶、2-氨基嘌呤、亞硝酸,以及超高溫、超低溫等)引起的人工突變。).3.生物多樣性:是指在壹定範圍內,各種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有規律的組合而形成的穩定的生態復合體。這種多樣性包括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種多樣性,物種的遺傳和變異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其中,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不僅反映了生物與環境的復雜關系,也反映了生物資源的豐富程度。另外,遺傳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中的表現,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中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1)了解了自然界中遺傳、變異和生物物種多樣性的概念,我們來看看它們之間的關系。先來看遺傳和變異的關系:遺傳和變異是矛盾的但又是矛盾的。因為遺傳,保證了生物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相對“不變”;變異是壹種絕對的“變化”,改變生物體原有的特征,從而產生新的生物性狀或類型,為生物體的進化和發展提供動力。沒有變異,遺傳只能是簡單的重復,生物無法進化。所以遺傳和變異在維持物種的穩定性上是對立的。但是,沒有遺傳,變異就無法積累,新的變異就失去了意義,生物就無法進化。所以在進化上,遺傳和變異是統壹的。明確了遺傳和變異的關系,現在我們來看看遺傳和變異與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的關系:遺傳和變異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它們為生物的發展和進化提供原材料。具體來說,遺傳是生物穩定的基礎,變異是生物多樣性的前提,兩者是對立統壹的關系。在遺傳和變異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界存在著多樣性,同時各種生物都有自己的特點,可以區別於其他生物物種。簡而言之,沒有變異,自然就不會多姿多彩,自然就不會有多樣性;沒有遺傳,自然就會處於無序狀態,也就沒有自然的多樣性。(2)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自然界中遺傳和變異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那麽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是什麽,人類是如何利用的?我們來看看以下信息:1。在1993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組織專家編寫的《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指南》中,將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分為五種類型:1。具有重要物理形式的直接價值;2.在物質形態上沒有明顯的直接價值;3.間接價值;4.選擇值;5.負值。(3)表1:中國國家生物多樣性研究報告中價值分類體系的主要價值類型為直接使用價值、間接價值、選擇價值或潛在價值、現有價值或內在價值。產品和加工產品的直接使用價值和服務價值是為人們提供利益的典型用途,如林業、農業、畜牧業、漁業、醫藥、工業、餐飲和消費使用價值、旅遊觀光價值等。科學文化價值、畜牧價值、有機物生產、維持大氣平衡、物質平衡、水土保持、凈化環境、潛在使用價值、潛在保留價值保證自己或他人將來能使用壹定的資源或壹定的利益。從數據中可以看出,生物多樣性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物、燃料等必需品和大量的工業原料。生物多樣性維護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為人類生存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壹部分,人們依靠生態系統凈化空氣、水和豐富土壤。此外,科學實驗證明,壹個生態系統中的物種越多,其創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壹切生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每壹個物種的滅絕都預示著許多物種即將滅亡。生物多樣性也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每個物種都有獨特的功能。例如,通過將野生稻與農田中的水稻雜交,新的水稻品種可以大面積增加水稻的產量。在壹些人類沒有研究過的植物中,可能存在對抗人類疾病的成分。如果這些野生動植物消失了,那將是人類的巨大損失。此外,生物物種資源是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資源,是農業發展的基石。每個生物物種都含有豐富的優秀基因,基因資源的挖掘可以為國家帶來財富,為人類帶來文明。壹個基因甚至可以影響壹個國家的經濟,甚至壹個民族的興衰。矮稈基因的發現引發了全世界糧食生產的“綠色革命”;水稻雄性不育基因的利用創造了中國雜交水稻的奇跡。優質羊毛基因的育種應用直接繁榮了澳大利亞的畜牧業生產。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世界各地都引進了新的植物品種,糧食畝產量迅速提高,這得益於生物物種及其遺傳多樣性的貢獻。生物物種資源的占有、開發和利用程度已成為衡量壹個國家綜合國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指標之壹。(4)因此,毫不誇張地說,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在人類生活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生物多樣性如此重要,而生物多樣性保護不僅能為當下產生最大的可持續效益,還能造福子孫後代。因此,生物多樣性的研究、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已成為各國政府和各界有識之士關註的主要問題。先說這個問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主要有三個:(1)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已成為保護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免遭滅絕和繁衍的主要手段。中國的神農架、臥龍等自然保護區對金絲猴、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繁衍起到了重要作用。(2)建立珍稀動物養殖場。由於棲息地和繁殖條件的破壞,壹些野生動物的自然種群在未來將不可避免地滅絕。因此,從現在開始,有必要建立農場來保護和繁殖壹些珍稀動物,或者劃定自然放養的區域。比如泰國的鮮魚養殖。(3)建立全球基因庫。例如,為了保護農作物的栽培物種和其他可能滅絕的野生近緣物種,應該建立壹個全球基因庫網絡。目前,大多數基因庫儲存谷物、土豆和豆類等主要作物的種子。(5)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礎上,人類可以通過壹些方法(如突變、基因合成、轉基因等)創造出更多人類生活所需的物種。),從而滿足人類的各種需求。此外,還有壹些產生新物種的方法,如激素處理、植物組織培養技術等,但要麽不能產生新品種,要麽繼承變異,壹定程度上影響了效率。19世紀初,孟德爾遺傳定律再次提出;20世紀20年代,美國人將雜交原理應用於玉米育種,並取得了顯著成果。20世紀40年代,雜交轉導和轉化技術加入到育種手段中;20世紀50年代,美國人發現了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分子生物學開始發展。20世紀70年代,中國應用雜交原理增加水稻產量,並取得了巨大成功。現在,只要我們做好目前的生物資源保護工作,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到那時,生物資源的研究和利用將為人類帶來更多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