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09年08月08日08:20
中秋節那天,法官給管教所的1000多名孩子每人送去了兩塊中秋月餅和壹份特別的“鼓勵信”。楊廣東攝
山西省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未成年人的司法保護力度大、手段多、範圍廣。“司法保護進校園”重在預防,“法官的母親”講座以情感人,與管教所共同構築教育、感化、挽救的基地。
“矯正審判”作為太原中院審判方式和懲罰模式的創新課題,從“U”型審判臺的設置到審判中心理幹預機制的引入,從判決書中的溫暖寄語到“駐場法官”的真切關懷,體現了寬嚴相濟、情法結合的審判理念。實踐證明,這種矯正性審判對未成年被告人扭曲的心理和行為是壹種很好的修復,降低了他們再次犯罪的主觀動機,為他們今後的生活增添了活力和希望。
10 10月12日,山西省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在大法庭審理兩起案件,400名“特別聽眾”前來旁聽。當天上午,太原市第十九中學有186初二學生,旁聽了壹起故意傷害致死的刑事案件。當天下午審理的是壹起關於人身損害賠償的民事案件。太原市第二十壹中學高壹年級的200多名師生參加了旁聽。自19年3月2日“太原司法保護”活動開展以來,該院法官通過庭審的方式,給廣大師生“現身說法”。
預防為主:在小樹還沒彎的時候幫助它。
3月12日,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太原市教育局聯合開展“司法保護進校園”活動。這次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通過多種形式,認真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關於加強司法保護的規定;組織壹批服務意識高、專業能力強的評委組成誌願者隊伍,為學校提供義務宣傳服務。在啟動儀式新聞發布會上,該院院長馮紹勇表示:“司法保護進校園是我市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源頭工程,也是培養對今天有貢獻、造福子孫後代的百年工程。”太原市教育局局長馬肇星也表示,校園司法保護為創造性開展普法宣傳教育繪制了美好藍圖。
首批20名誌願者法官組成了壹支誌願法制宣傳服務的專業隊伍,他們被親切地稱為“校園法官”。“我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作為壹名誌願者,我非常願意完成這項任務。”太原中院法官馬蓉在接受采訪時說。
馬蓉綜合素質出眾。她也是心理咨詢師,考取了教師資格證。馬蓉善於將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融入到法制宣傳中。她在壹所小學給師生講課時,不僅講解了法律知識,還從心理學角度闡釋了“父母角色”的定位,引導學生正確調節負面情緒,獲得了師生和家長的壹致好評。馬蓉投身於“校園法官”的工作。她說:“未成年人的成長就像壹棵小樹的成長。它需要陽光和幫助。小樹不彎的時候,我們要扶它;否則,當小樹有長彎時,幫助它們可能會困難得多。司法保護進校園,就是要幫助孩子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走直走對。”
在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裏,太原市六個城區的29所中小學、1所高校、1所幼兒園申請了法律服務。20名“校園法官”已在太原市十余所中小學開展義務講座,受教育學生3000余人。“校園法官”每次在學校講課,都會根據學校的要求和需要解決的問題,精心準備講課內容,努力創新講課方式,讓孩子、老師和家長都有所收獲。太原市萬柏林實驗小學校長李彥宏感嘆:“目前學校和學生都非常需要法律知識,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既能解決校內傷害引發的矛盾,又能掌握校外矛盾的解決方法,還能與法官建立聯系。有什麽事可以隨時咨詢,司法保護進校園很好!”
除了“校園法官”進行法制講座,組織學生旁聽案件審理、設置模擬庭審也是太原中院“司法進校園”的重要形式,讓未成年學生得到更加生動直觀的法制教育。5月22日,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了壹起“的哥當街被暴打”案件,太原電大附中、山西鮑彤禦街中學120學生應邀旁聽。案件起因只是壹起普通的交通追尾事故,卻造成了具有散打二級運動員資格的朱當街毆打“的哥”趙某,最終趙某經搶救無效死亡。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庭審,審判長就刑事審判的流程、法庭的設置以及此案引發的思考和啟示與同學們進行了講解和交流。壹個男生說:“通過這次聽證會,我壹定要提醒自己以後要理性面對生活中的摩擦。”其他同學也告訴記者,比起單純的說教,用現實生活中的案例來接受法制教育對他們來說更容易。
截至今年9月,太原中院已組織學生旁聽案件審理,設置模擬庭審16次,受到廣大學生的熱烈歡迎。很多同學聽完之後激動地說:“今天,我們對簿公堂!”"
審判改革:啟動“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審判”。
“法院本著教育為主,懲罰為輔,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則,給了妳壹個改過自新的機會。我希望妳能珍惜...過去不代表現在,現在不代表未來。我相信妳會努力創造美好的未來,回報父母的恩情和社會的厚愛。”這是山西婁煩16歲男孩孫謀在1日收到的判決書上讀到的壹條“溫馨信息”。
2008年2月,孫因夥同他人搶劫15歲男童230元被訴至法院。法官通過談心和分析,對孫進行了說服教育。孫在法庭上說,他必須懺悔,不辜負家人和社會的希望。法院對孫減輕處罰,宣告緩刑。法官在宣讀判決書時,還宣讀了這條“溫馨提示”,這是太原中院“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審判”中的壹個創新環節。
早在今年6月,“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審判”就被確定為太原市政法創新課題之壹。此前,太原中院對全市青少年維權機構、律師事務所、青少年拘留所、工讀學校進行了調研。後來,太原中院根據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和特點,制定了24條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審判指導意見。隨後,清徐縣人民法院、迎澤區人民法院、萬柏林區人民法院被確定為以矯正審判方式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試點法院。
太原法院實施“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審判”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改革創新。壹是構建適應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點的審判模式。如果采用U型審判臺,法官、書記員、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同坐壹桌,讓未成年被告人坐在壹個“討論”的輕松環境中進行審判,整個審判氛圍會保持莊重、凝重、平和、輕松。其次,“教育緩刑”貫穿於審前、審中、審後的全過程。開庭前,開展社會調查,掌握未成年人的家庭狀況、社會環境和形成犯罪的因素,制定教育挽救的具體措施;庭審中,在查清案件事實的基礎上,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庭教育;庭審結束後,配合社區矯正。第三,堅持“寬嚴相濟”的原則。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處罰堅持教育、挽救的原則,盡可能從寬處理。依法應當判處有期徒刑的,應當優先從輕處罰;對於依法可以判處非監禁的,盡量適用非監禁;對犯罪明顯輕微或者依法不構成犯罪的未成年人,應當立即宣告無罪。
截至今年8月底,3個試點法院共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17件,矯正審判25人。試點法院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跟蹤矯正後發現,這些未成年被告人刑滿釋放後,都能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危害後果,改過自新,社會效果良好。9月1日,太原中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從即日起,“未成年人犯罪矯正審判”將在全市法院全面試行。
回訪幫教:“駐場法官”拯救失足未成年人。
完善未成年犯回訪工作,也是太原中院創新“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年4月初,太原中院向社會公布了《太原中院關於實行監獄(所)法官制度的意見》,首批選派6名法官進駐監獄。常駐法官每月安排不少於兩天的時間到監獄參觀,期間深入監獄現場工作。
4月22日,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山西省未成年人犯罪機構聯合成立“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矯治、救助基地”,駐院法官制度有了更具體的平臺依托。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左世忠對基地設立常駐法官給予高度評價:“這壹制度改變了過去法官單壹的裁判角色,轉變為既裁判又服務的雙重角色,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
在這些常駐法官中,鄭肅最具代表性。她以“法官媽媽”的身份給予未成年犯更多的關愛,沒有管的孩子親切地叫她“鄭媽媽”。
5月14日,是鄭肅第壹次以“法官媽媽”的身份來到山西感化院,與服刑人員親切交流。她坐在學生中間,詳細詢問他們的家庭情況,了解他們的內心。“妳的精神狀態怎麽樣?學習、生活、勞動中的情況如何?..... "孩子們聽到鄭蘇母親般的詢問,都覺得自己馬上有了壹個可以信任和傾訴的對象,和鄭的母親聊得很開心。鄭肅很會講服刑人員身邊的事例,引導孩子們積極端正改造觀念。她語重心長地對罪犯說:“只有自覺遵紀守法,遵守監規,積極參加政治、文化、技術學習,積極接受教育改造,積極參加勞動,完成生產任務,真心悔過,才能獲得減刑。妳壹定要努力!”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和中秋節到來之際,鄭肅為感化院1000多名孩子送上了中秋月餅,並送上了壹句特別的“鼓勵的話”:雖然妳身在高墻之內,但妳的家人和整個社會並沒有拋棄妳,黨和國家在關懷妳,希望妳更好地學習,重新做人。沒管的孩子拿著月餅,都淚流滿面。“法官,媽媽,我們壹定會好好學習,好好改造……”
本報實習記者陳湘琳
本報記者段愛生孫文英
本報記者楊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