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畫家與官員。字醇士,號裕安、松平、陸創居士、京東居士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壹年(1831)進士,十二年(1832)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後帶病官歸。他是崇文學院的講師。鹹豐十年(1860),太平軍攻杭州,溺死,謚號節。作品以詩書為主,擅長繪畫。四王之後的著名山水畫家,素有“四王後勁”之稱,與清代畫家唐逸芬齊名。山水早年師從王逸,後又模仿宋元大師,對王蒙、真武更有收獲。看到巨然晚年的原作,他對用墨有了深刻的理解。道光年間,宮廷書畫大多出自他手。他還會畫花鳥、人物、梅朱軾,他的筆墨妙不可言。秦的評語是:“古作形神兼備,稍有不恭,無所戒備,蓋限於資。”寫出來的竹石速寫,勻稱得體,卻依然被小路束縛,無法另組家庭。“還有《苦齋集》和《苦齋畫徐》。
戴旭(1805—1860):
清代數學家。字,號何叔,號鐘乙,浙江錢塘(今杭州)人。與此同時,他還與壹起研究了三角函數的冪級數展開和橢圓的求圓問題,並繼續了項的工作。代表作有《對數化簡法》等四種九卷,出版於《求表敏捷》壹書。得到任意指數的二項式展開、對數展開和三角函數對數展開,並用於計算對數表。也是《四元玉與細草》的作者。戴旭在研究無窮級數時,發現了壹種簡單的“開方求對數”的方法,並在此基礎上補充了“定理級對數”和“自然對數級數技巧”兩個定理,比當時世界上先進的算法要簡單實用得多。
戴秀軍(1887—1957):
中國法學家。梁軍這個詞。湖南常德人。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著名法學教授。歷任國立北京政法學院院長、系主任,史靜地區檢察院檢察長,河南省司法廳廳長,國民政府最高法院檢察長,上海法學院法律系主任,北京大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參事。主要著作有《民法總論·債編》、《票據法》、《刑事訴訟法解釋》等。
戴(1893—1973):
中國真菌學家和植物病理學家。不官廳。湖北江陵(今荊州)人。他曾在廣東農學院、東南大學、金陵大學和清華大學擔任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應用真菌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委員。1956,加入中國* * *產黨。早期從事水稻、果樹等作物病害及其防治的研究,後來從事真菌的分類、形態和遺傳的研究。在真菌分類學、真菌形態學、真菌遺傳學和植物病理學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建立了以遺傳為中心的真菌分類體系,建立了中國植物病理學的科研體系。它對中國現代真菌學和植物病理學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開拓和奠基作用。著有《真菌》、《中國經濟植物病原名錄》和《中國真菌集》。
戴(1890—1949):
名字很傳奇,字冀濤,筆名邱天。祖籍浙江湖州,生於四川廣漢。民國和國民黨早期幹部和理論家。我早年留學日本,參加過聯賽。辛亥革命後,跟隨孫中山,參加二次革命和護法戰爭。五四時期,思想激進。歷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考試院院長。被譽為蔣介石的“國師”。
戴莉(1897—1946):
字,原名戴,浙江江山人,民國情報局將軍。曾就讀於浙江第壹師範和黃埔軍校第六期。早年曾在浙軍部當兵,後離開部隊,到上海與蔣介石、戴等人進行交流。因為蔣介石的信任,他長期從事特務、間諜工作,負責國民政府的情報機關和軍統局的負責人。他被稱為蔣介石的刀下最神秘的人,中國的蓋世太保,中國的希姆萊,中國的。1946死於空難,被追授為中將。當時有“雨農死在雨中,戴笠死在岱山”的說法。
戴安瀾(1904—1942):
抗日名將。又名楊冰,字龔燕,海鷗。安徽省無為縣蓮溪鄉旗桿代村。曾任國民黨旅長、師長。參加過臺兒莊、武漢、昆侖關戰役。1942年隨中國遠征軍入緬抗日。在同壹次戰鬥中,戴師與五倍於自己的敵人作戰。他以800名勇士的代價,殲敵5000余人,在抗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壹頁。就連日寇也不得不承認,銅鼓戰役是滇緬戰爭中“最艱苦的戰役之壹”。他38歲,受傷犧牲。4月1943,1日,廣西全州香山寺舉行國葬儀式,兩黨領導人相繼獻詩、獻詩、獻挽歌。
戴望舒(1905—1950):
中國現代詩人。原名,字程。浙江余杭。“現代派”詩歌的重要代表。詩集有《王澍草》、《王澍詩集》、《多災之年》等。
戴克敏(1906—1932):
湖北黃安。紅軍高級將領,黃麻起義和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創建者和領導者之壹,革命烈士。曾任中國工農革命軍鄂東軍代表、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代表、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七軍311師代表、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第七十五師政委。
戴松恩(1907—1987):
中國作物遺傳育種學家。江蘇常熟人。1931畢業於南京金陵大學農學系。1936獲得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1955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院士)。曾任中央農業實驗室技術與小麥部主任,湖北省農業改良研究所所長,中央農業實驗室北平農業試驗田主任,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農業科學院副秘書長,研究生院副院長,作物育種與栽培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 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民盟第四、五屆中央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著有《小麥赤黴病抗性研究》、《中國作物育種發展探討》、《充分發揮作物良種的增產作用》、《為什麽要研究小麥非整倍體》等。
戴曙光(1911-1944):
江蘇射陽出生在壹個封建地主家庭。他從小聰明好學,小時候在私塾讀書,後來在阜寧上小學,在鹽城中學上初中。畢業後,我去了上海浦東中學、文同學院(壹所日本人開辦的學校)和復旦大學學習。為了尋求真理,救國救民,他經常閱讀壹些馬列主義的書籍,思想上有所進步,要求革命,很早就在上海參加了我黨的地下工作。1944年5月30日被間諜出賣。他在河南射陽采訪蔣新富時遭到伏擊,胸部中彈,壯烈犧牲。1940年,新四軍到鹽阜地區。去找行政公署主任宋乃德、秘書長劉丹,經新四軍第三師師長黃克誠的愛人唐迪華介紹,參加革命工作。他的妻子顧乃香也參加了革命工作。開始做阜寧幹校隊長,阜寧縣政府第三科科長。1941年9月,調任縣政府二科。5438年6月+10月,因革命形勢需要,射陽縣又被劃出,夫妻二人都被調到射陽縣做敵後工作。1943年初,為開辟對敵鬥爭,射陽縣政府決定在楊桐、晨陽、小河東、射陽南、黃沙崗北至濱海壹帶,設立第七區,由他任區長兼武裝大隊長。同年7月7日,射陽縣人民政府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為了悼念他,上級決定將他去世的仁水鎮改為曙光鄉作為紀念。
戴伯勛:
出生於7月,1930,湖南湘鄉人。1956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專業畢業。俄語可以閱讀和翻譯。曾任遼寧大學經濟系主任,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產業經濟研究發展促進會副會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主編、自編、參與編寫教材和專著30余部。發表論文80余篇,其中《中國工業經濟管理》1992獲國家“光明杯”榮譽獎;經濟聯合、企業集團、企業兼並獲遼寧省政府社科成果壹等獎1992,全國高校首屆人文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1995。《老工業基地的再生——中國老工業基地轉型振興研究》獲遼寧省政府社科成果壹等獎1997,全國高校第二屆人文類科研成果壹等獎1998。
戴良:
出生於2月,1934,福建仙遊人。1957畢業於廈門大學化學系。他目前是福建省結構研究所的副研究員。他曾任福建省計量測試研究所常務所長。從事石油和高能燃料的紅外光譜和質譜分析。對過渡金屬配合物和簇合物的GC-MS技術和質譜有深入的研究。其中“SZJ-1氣相色譜-質譜-計算機聯用儀”獲國家科學大會獎1978,“柬埔寨蜱油的評價、加工與利用”獲中國科學院、遼寧省科學大會獎1978;發表《盧森鹽陰離子質譜及其斷裂過程》等論文40余篇。
戴:出生於1935。四川璧山人。65438-0953進入北京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65438-0958畢業於河北大學中文系。曾任張家口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電影聽力學研究會副主席、河北省廣播電視廳《電視文學》雜誌編輯部副主任。現任河北影視制作中心(河北電影廠)藝術委員會秘書長。壹流的編劇。河北省影視藝術家協會理事。出版作品近300部(部)。拍攝的電視劇有《舞會皇後》《最後的報告》《OK!夏天的《小小虎隊》、《愛情在中國》等等。1 981在國內倡導“電視受眾”研究,發表論文《電影受眾初探》《關於電影與受眾的幾點思考》(1985獲河北省首屆文學振興獎)。
戴(1909-1982)
湖南省瀏陽縣。1929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1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從團裏調到中國制片人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湘東獨立師第3團排長、連隊指導員,紅8軍27師64團代理政委,湘贛軍區第2軍兵站政委,紅2軍6師組織部部長,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參加了湘贛、湘鄂、川黔蘇區的反圍剿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獨立1支隊政委,獨立2旅政治部副主任,獨立1旅政治部副主任,120師衛生部政委。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後方衛生部部長兼政委,東北民主聯軍總衛生部政治部主任,東北軍區衛生部政治部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衛生部政委、沈陽軍區後勤部副政委。1955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壹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1982 165438+於10月28日在長沙因病去世,享年73歲。
戴(1901-1966)
安徽省肥東縣湖濱鄉劉家畈人。1931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4,加入中國* * *產黨。
建國後,任東北軍區後勤部部長。為支援抗美援朝,他多次帶領醫務人員誌願入朝,及時研究解決誌願軍後勤、衛生部門工作中的諸多困難,為保障誌願軍健康做出了貢獻。1952 12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副部長。1960因病退役。
1955年9月,他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1966年6月22日因直腸癌在北京去世,享年65歲。
甲板線(1913-1990)
原名戴道駒,湖北黃安(今紅安)人。1928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0團轉中國* * *生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少先隊隊長、紅四方面軍第九軍第二十七師第八團宣傳隊隊長、第二十七師衛生隊隊長、第八十團連隊政治指導員兼連長、81團副營長。參加過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連長、第三支隊司令部偵察參謀、前進縱隊1支隊師長、新四軍1師第四旅科長、江都獨立團參謀長、1旅第二團團長。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山東野戰軍1縱隊2旅5團團長,華東野戰軍1縱隊2師6團團長,師參謀長,第三野戰軍20軍59師副師長兼師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誌願軍20軍59師師長,參加了第二、五次戰役和朝鮮東海岸防登陸防禦。回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59師師長、第20軍副軍長、安徽省軍區參謀長、工程縱隊司令員。1961畢業於高等軍事院校,曾任浙江省軍區副司令員。是中國* * *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
1955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晉升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1990 65438+10月18因病去世,享年77歲。
戴克明(1915-1986)
湖北黃安(今紅安)縣。1929年,他參加了黃安縣的紅衛兵。同年加入中國制片人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黃岡縣委書記、黃安特勤大隊隊長、廣湛縣委書記。參加鄂豫皖蘇區反“圍剿”,堅持南方遊擊戰爭三年。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第四支隊無線電警衛隊長、支隊供應處會計科科長、支隊政治部組織部科長、宜川縣委書記兼獨立團政委。
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原軍區1縱8團政委。中原突圍時,他指揮8個團渡過香河,為主力打開通道。第八團被國民黨軍兩個整編師包圍。他帶領全團殺出重圍,開辟了豫西新的革命根據地,受到縱隊通電表揚。後任鄂豫軍區潢川軍分區第4團政委,河南省軍區潢川軍分區副司令員,洛陽軍分區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江西省軍區寧都區副政委。1955軍校政治部畢業。歷任第五步兵學校政委、信陽步兵學校校長、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他是中國生產者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55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晉升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6 65438+10月21因病去世,享年71。
戴金川(1918-)
河北省高陽縣人。1936,加入中國* * *產黨。1937加入八路軍。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0師司令部隊列科科長兼研究室主任,山西省朔縣武功大隊政委。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綏軍區團政委,西北野戰軍第3軍第9師副政委,第1野戰軍1軍第7師政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西北軍區1軍7師政委,1953年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誌願軍1軍7師政委,1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回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醫學院副政委、總後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後勤學院院長、總後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1955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晉升少將軍銜。榮獲獨立自由二級勛章和解放二級勛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國旗勛章和自由獨立二級勛章。他在“文革”中犯了錯誤,沒有獲得功勛榮譽勛章。
戴潤生(1916-)
江西省吉水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1931加入中國* * *青年團,1932從團裏調到中國* * *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任紅軍學校政治營任青年軍官,在攻略步兵學校任政治指導員,在軍委幹部團俱樂部任幹事,在紅1兵團保衛局任政治指導員、檢查員,在10兵團第4師任政治委員。參加過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343旅686團政治部指導員兼副主任,獨立旅1團政委,黃河支隊4旅政委,旅政治部主任,冀魯豫軍區11軍分區政治部主任,軍分區副政委。
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2旅政委兼旅長,第二野戰軍16軍、17軍副政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軍校訓練部副部長、部長,陸軍政委,國防部第七研究所政委,軍事電信工程學院院長,海軍東海艦隊政委,顧問團團長。他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壹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壹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被中央軍委授予壹級紅星功勛獎章。
戴(1930.2-)
江蘇省靖江市人。1946年9月,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47年5月加入中國* * *產黨。
解放戰爭時期,在華東野戰軍4縱隊10師28團營任文化教員,在第三野戰軍23軍67團199師任技術秘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該師政治部書記。1952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誌願軍營副政治指導員、政治指導員。回國後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軍政治部組織部任助理,沈陽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副部長,師政委,第23軍政治部主任、軍政委。1985起,歷任沈陽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軍區副政委。1992 165438+1995年10月-65438+7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政治委員。
1988年9月,授予少將軍銜;1990年7月晉升中將軍銜;1994年6月,晉升上將軍銜。
戴(1940-2001)
河北省東光縣人,1960考入河北大學,1961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1964加入中國* * *產黨。
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文書官、班長、排長、參謀、參謀長、副參謀長、團副團長。從65438到0979,調到軍事科學院。歷任戰役戰術研究室副團級研究員,第三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研指導部副部長、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在部隊工作期間,刻苦鉆研戰術技術,積極探索部隊建設規律,在提高部隊訓練水平方面成績顯著。我在軍事科學院工作期間,參與了作戰條令和法特瓦的編纂、實驗、修改和定稿工作。組織編寫的多項研究報告和理論專著獲得軍事科學院科研成果獎。組織領導了全軍軍事科研工作“九五”計劃的編制,組織召開了全軍第四次軍事科研工作會議,主持了軍事科學調查,組織領導了壹系列重大實用科研項目。認真貫徹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下大力氣組織領導戰略、作戰、外軍、軍事行動研究,特別是高技術條件下的作戰研究。軍事科學研究的豐碩成果,促進了中國軍事科學的繁榮和發展。
1994年由大校軍銜晉升少將軍銜,1999年晉升中將軍銜。2001 1 65438+5病逝於北京,享年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