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법률 자문 무료 플랫폼 - 土地管理的基礎:耕地保護的重要性
土地管理的基礎:耕地保護的重要性
1,耕地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

耕地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民長遠生計。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土為食之母。耕地是糧食安全的載體。中國之所以壹再強調國家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是因為6543.8+0.3億人的吃飯問題壹直是中國的頭等大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最根本的是保護耕地。嚴格的土地管理直接關系到國家糧食安全。目前我國人均耕地只有1.43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壹半。據預測,到2030年,中國人口將達到654.38+0.6億左右。屆時,即使還有654.38+0.6億畝基本農田,人均也只有654.38+0畝左右。這種情況,這種咄咄逼人的人地矛盾,是我們永遠不能忽視的基本國情。以確保糧食安全為目的的耕地安全已成為國家資源安全保障體系建設的關鍵。糧食供求能否基本平衡,關系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國土資源管理的首要任務,實現耕地占補平衡對耕地保護具有重要意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始終強調實行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國土資源部表示,“最嚴格”的土地管理體現在四個方面:

首先,必須根據法律和規劃實施最嚴格的用途管制制度;

第二,嚴格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

三要嚴格落實耕地“壹供壹補”監管;

第四,嚴格控制農業結構調整對耕地的破壞,其中重要的壹個方面就是要有效把握耕地占補平衡。

2.耕地保護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耕地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我國是壹個農業大國,人口眾多,但人均耕地數量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為了穩定農業基礎,必須有效保護耕地,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當前,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選擇。土地作為壹種自然資源,其存在不是人力所能創造的,土地本身的不可移動性、區域性、完整性和有限性是與生俱來的,人類對其依賴程度和可持續利用程度的增加是不可逆的。因此,通過立法加強土地管理,保證土地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發展方向。

3.耕地保護關系到中國的社會穩定。

實踐證明,耕地得到有效保護,糧食生產就會出現重大轉機,對防止通貨膨脹、保障人民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實現宏觀調控目標創造了有利條件。但要清醒地看到,建設用地仍在以每年400萬畝的速度占用耕地,而且大部分是良田。從未來長期趨勢來看,糧食播種面積增加的空間越來越小。同時,中國人口增長與耕地減少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糧食增產的難度將越來越大。保持糧食供求長期平衡的任務十分艱巨。如果糧食出了問題,那就是全局性的問題,會影響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我們必須認真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基本農田,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大力推進科技進步,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4.耕地保護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占有重要地位。

耕地保護在生態環境保護中占有重要地位。耕地保護必須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為目標。不能再亂用耕地或者犧牲耕地來實現建設的老路了。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壹方面,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要求,制定耕地保護規劃,合理確定耕地保護區域,對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洪澇災害的耕地進行嚴格保護。另壹方面,要把耕地保護與生態環境建設結合起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建設耕地不僅不能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而且要通過開發耕地來改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