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本來就是壹個被忽略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要麽是不懂常識,要麽是別有用心。語言培訓怎麽可能沒有價值觀?妳還學沒有價值觀的語言嗎?世界上沒有沒有價值觀的語言!中文培訓,要把中國的中國價值觀輸出給妳,妳覺得對妳好妳就接受,妳覺得對妳不好妳就不接受。怎麽能只學別人的書面語,就要求別人提供壹種沒有價值觀的語言呢?如果妳自己的價值觀健康而強大,妳就不怕其他價值觀的入侵。如果孔子學院只是讓人們學習漢語而不學習價值觀,那就沒有必要也不可能辦下去。
懷疑者恐怕對中文壹無所知。學英語,可以先學字母。單個字母除了中國幼兒園老師說的:這個像豆芽,那個像耳朵,諸如此類,沒有別的價值。而中國的話,妳學任何壹個,都是價值觀。想學中國字,字本身就有價值觀:禮義廉恥。哪個詞沒有價值觀?包容、仁、禮、敏、利,哪個沒有價值觀?古代漢字,壹個字是文化信息的象征和程序,因為有了價值觀,漢字才能有豐富的價值信息結晶。錢穆先生用壹個詞概括了中國文化:禮。而博大精深的“禮”,其核心思想也可以結晶為壹個字:敬。西方人向中國學習漢語,老師遇到這兩個詞應該怎麽說?我想不出怎麽說這兩個字結晶出來的價值。
再比如:西方人曾經嘲諷中國人是“散沙”,散沙就是價值觀:諸葛亮在京劇《空城計》中唱到:“我原是臥龍崗上壹個冷漠的人”;詩人聶紺弩《三壹生》的流散;書法家兼篆刻家鄧散木也有同樣的意思:無用。它來源於莊子所說的散木——山上長得好的樹都被砍光做材料了,只剩下無用的、不起眼的散木,人們看不起,所以才能安然生存。也就是說,只有無用才是至關重要的...這不是價值觀嗎?
先不說古代漢語,來說現代漢語——“他大舅和他二舅都是他舅舅,高桌低凳都是木頭的。”妳可以說沒有價值觀。"板凳寬,桿子長,板凳壓在桿子上."妳能說沒有價值嗎?
學習壹門新的語言,妳可以有價值觀!問題是妳如何看待這個價值。西方哲學家贊美孔子的思想,例子數不勝數。為什麽人們不怕孔子的價值觀?我覺得很多中國人接受的西方壹手、二手、N手的價值觀,對中國人是有害的。比如,有多少無知的中國人做了壞事或者面對醜惡的事情,他們只是簡單地用壹種西方的價值觀把事情抹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這句話的原文我沒看過,也不想看。我懷疑這是翻譯錯誤,是誤解。我認為這種說法有嚴重的問題,讓中國人更加失去了對是非的判斷。它讓人只關心勝敗,不考慮對錯;它使人只為追求成功而不擇手段。
孔子學院用君子的價值觀處理了這個問題,不在乎質疑者。其實最好是讓懷疑者學習中文,讓他體驗壹下,看看沒有價值觀的中國人是什麽樣的中國人。比如,讓他學壹個習語:向他拋媚眼。問他,妳是想學價值觀還是價值觀?他回答:學習沒有價值觀!只要告訴他:天黑後送壹把秋菠菜到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