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的法律思想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下詳細介紹。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中國封建時代初期壹次偉大的思想調整和統壹運動。
*西漢初年,由於秦漢之交的長期戰爭,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因此,統治階級面臨的主要任務是恢復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因此,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在經濟上實行輕佻的稅收。在思想上,黃老提倡清靜主義和刑名學的理論受到重視。
*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登基時,由於文帝和景帝兩代人的積累,西漢社會經濟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恢復和發展。同時,隨著地主階級及其國家的強大,對農民的壓迫和剝削逐漸增加,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逐漸激化。因此,在政治上和經濟上進壹步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成為封建統治者的迫切需要。
*在這種情況下,認為清靜主義的黃老思想已不能滿足上述政治需要,它與漢武帝的過激行為更有沖突;但是,儒家的春秋大壹統思想、仁政思想和君臣倫理思想顯然與漢武帝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適應。由此可見,在思想領域,儒家終於取代了道家的統治地位。
*漢武帝繼位後,丞相魏綰說:“如果妳提出任何關於賢德的建議,或者妳對待沈,商,韓非,蘇秦和張儀,妳會搞亂國家事務。”得到武帝的同意。太尉和宰相田蚡還推薦儒生王臧為博士,推薦古代學者趙綰為博士,贊揚儒家思想,譴責道家思想,鼓勵武帝進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議不要與竇太後交談。竇太後對此感到不滿。建元二年,王臧、趙綰被革職,太尉、丞相也被革職。
*建元六年,竇太侯去世,儒家勢力再次崛起。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漢武帝把全國各地的賢良、方正作家召集到長安親自問診。董仲舒在《對策》中指出,春秋時期的統壹是“天地之恒驗,古今之交”。現在老師各不相同,人各不同,百家之言目的不同,導致統治思想不壹致,法制多變,百家無所適從。他建議:“六藝之外的人,孔子沒有別的辦法,所以不要把他們結合起來。”董仲舒適應政治統壹的思想統治政策,很得漢武帝贊賞。
*與此同時,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出生於布依族的儒生龔孫紅生活在相位。同年,漢武帝批準任命50名弟子為博士。根據他們的成就,他們彌補了閬中文學的故事,那些精通藝術的人被選中擔任重要職務。此後,官員、醫生和官員都是文人,了解儒家經典成為做官和吃好的主要條件。獄官張湯、杜周迎合漢武帝的需要,也主張以《春秋》定獄,以儒家思想洗白法律。
*至此,儒家思想徹底成為封建王朝的統治思想,而道家和其他學派則在政治上被降格。
但這種說法遭到了學者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