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普通讀者飽受邏輯枯燥之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十三年前,作者試圖以對話的體裁寫壹本關於邏輯的入門書。對比同類書籍的銷量,證明作者以對話體裁寫這類書是符合壹般需求的。來臺灣後,作者又教了這門課,但那本書已經絕版了。為了滿足教學需要,作者還編寫了壹本對話體裁的講義,由學校油印,內容較前壹本書有所改進。講義印出來後,已經過了四年,作者沒有再用。在過去的四年裏,學生們互相邀請介紹符合邏輯的閱讀材料。這個事實讓作者覺得把那本講義改成書還是挺有必要的。但是,去年看講義時,作者認為許多應該包括的東西沒有包括在內,許多地方根本不起作用,因此他開始進行大量更正。認真地說,這本書是作者第三次以對話體裁寫這類書。
這本書可以說部分是作者邏輯教學經驗的產物。
二
按照英美的標準,這本書包含了英美基礎邏輯課程應該包含的所有主題,至少是大部分主題。但是,在主題的處理上,作者卻做出了不同的取舍。作者的平衡是基於這些條件:第壹,註重應用;第二,註重純邏輯的訓練;第三,引入新的理念;四個。糾正傳統邏輯的錯誤;五、必要時提出作者的來稿。
基於這五個條件,除了為適應本書的體裁和目標而混入的因素之外,作者更多地談到了本書中現有的邏輯主題而不是它們;有人認為是邏輯主題,但從現代邏輯的角度來看,根本不是邏輯主題。作者不想再寫壹篇關於這個主題的文章,因為作者認為這是對讀者大腦的不當浪費;在作者認為讀者應該研究的題材上,作者不惜多花壹點筆墨。在壹些地方,直到現在,仍然有許多邏輯教科書繼續重述傳統邏輯中夾雜的語法、心理學、認識論甚至倫理學和形而上學的某些要素。這對提高讀者的推理能力有什麽幫助?在選擇邏輯教科書時,我們不應忽視歐美近幾十年來在邏輯方面取得的巨大進展。
三
這本書是根據作者教授邏輯的經驗編寫的,因此幾乎對話中的每個問題和轉折都經常發生在學習基礎邏輯的人身上。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大多數人可能遇到的問題相距不是太遠,那麽作者希望這本書對想自學邏輯的人有所幫助,就像對學習大學基本邏輯的人有所幫助壹樣。
作者很難用這種體裁寫邏輯書。當然,如果壹個人努力,大多數人都能省力,那也是值得的。然而,作者希望的是讀者能在省力的情況下訓練自己嚴格的推理能力,甚至達到嚴格的邏輯殿堂,所以當不可避免地要發力時,他們不得不發力。研究任何科學,我們都必須鉆到壹個相當大的角落裏,否則,我們將永遠停留在轉瞬即逝的階段。如果我們鉆過死胡同後獲得了相當大的智力,那麽我們就達到了進步的地步。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