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孔子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以“仁”和“禮”為核心。提出“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德治國”,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反對暴政和任意的刑罰殺戮,提倡廣泛理解和體諒他人,以愛他人之心調節和協調社會人際關系,穩定社會秩序,具有古典人道主義的性質。
提倡“克己復禮”,做人要約束自己,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禮”的要求。為了實現“禮”,孔子進壹步提出了“正名”的思想,即按照《周禮》的制度來糾正當時混亂的社會等級秩序,以實現“君君、大臣、父子”的合理有序。
第二,孟子
儒家理想主義的代表人物孟子,其核心思想是“仁政”,主張“政以贏民”,育民以教民,取民以制民,反對暴政;主張給農民壹定的土地,不侵犯農民的勞動時間,寬刑薄稅。
提出“民為重,國為次,君為輕”的民本思想,認為決定統治者執政地位的政治基礎是人心,人心是統壹天下的決定因素,主張“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三,荀子
儒家現實主義學派的代表人物荀子繼承和發展了早期儒家的“禮樂”思想,並吸收了法家的法治思想,主張禮法並重、王霸;發展了先秦時期的自然主義,提出了樸素唯物主義的天道觀。
他反對孟子的人性論,提出“性惡論”,認為人性僅限於吃喝、喜好、色欲等情感欲望,君子和小人是壹樣的。“人們生來就有堅定的反派。”“人生來就有壹個堅實的惡棍”被稱為“邪惡的本性”。
至於仁義,是後天所學所行所為所獲得的。荀子提出人定勝天,重視人的作用,激發了人的進取精神,為社會發展做出了壹定的貢獻。
第四,董仲舒
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以儒家思想為基礎,以陰陽五行為框架,博采“黃老”等百家思想精華,建立了具有神學傾向的新儒家思想體系。
動詞 (verb的縮寫)朱
朱是新儒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理學家程顥、程頤的思想,進壹步完善和發展了客觀唯心主義的理學體系,被後人稱為理學。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並吸收了佛道思想的新儒學,是宋代的主要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