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如何在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下崩潰的?
法國保羅·雷諾內閣改組後,馬克西姆·魏剛將軍接替甘·林煒擔任法國陸軍總司令。魏剛上臺後,他匆忙在索姆河和艾納河上修建了“魏剛防線”,準備抵禦風險,阻止德軍南下。6月3日,1940德國空軍對法國的機場和後方進行了密集的突襲,摧毀了大約900架法國飛機,奪取了制空權。6月5日拂曉,德軍以143師向“魏崗防線”發起大規模進攻,開始了法軍戰役的第二階段。德軍僅用了三天時間就突破了“魏崗防線”,攻擊目標直指巴黎。正當德軍向法國腹地推進時,其先頭部隊抵達巴黎西郊,壹向自詡為“非交戰國”的意大利趁火打劫,於6月10日出動32個師翻越阿爾卑斯山,入侵法國領土,給法國來了個背後捅刀。面對險惡的形勢,法國政府沒有號召和組織人民起來反抗。6月11日,法國政府遷往圖爾,並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6月13日,雷諾政府正式請求德國停戰。14年6月,德國士兵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巴黎,法西斯德國的旗幟懸掛在埃菲爾鐵塔上。同壹天,法國馬奇諾防線被突破,雷諾政府從圖爾轉移到波爾多。6月17日,德軍進入德法邊境的萊茵河,並攻占了斯特拉斯堡。近50萬法軍被圍困,除少數逃往瑞士外,全部被殲滅。在法國崩潰之際,美國總統羅斯福只是同情地回應了法國政府於6月10日發出的求助電報。英國政府也表示,它無法派遣大量空中支援。16月6日晚,雷諾政府辭職投降,派貝當接任總理。6月20日,貝當政府正式向德國呼籲停戰和投降。兩天後,在法國東北部貢比涅森林的壹節火車車廂裏,也就是在第壹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向盟軍投降並簽署停戰協定的同壹地點,法國全權代表查理·亨茨格和德國總參謀長凱特爾簽署了停戰協定。法國被迫接受德國提出的苛刻停戰條件。6月24日,法意停戰協定在羅馬簽署。根據德國和法國的停戰協議,所有法國軍隊被解除武裝,並將武器交給德國;法國被肢解成兩部分:占領區和非占領區。約占法國領土3/5的北部富裕工業區和比斯開灣沿岸被德軍直接占領,法國承擔了占領軍的所有費用。非占領區主要是南部和西部的農業區,由貝當傀儡政府統治。1年7月,貝當政府遷至維希。維希政府實際上已經成為德國的附庸。然後,叛徒和叛徒皮埃爾·拉瓦爾成為總理,廢除了1875憲法,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宣布滅亡。擁有5000萬人口、號稱“第壹大陸軍強國”的法國,在戰爭爆發後的6周內被徹底擊敗,倒在了德國法西斯的鐵蹄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