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온라인 법률 자문 - 高校思想政治法律學習體會
高校思想政治法律學習體會
鄧小平同誌曾深刻指出:“從壹定意義上說,中國的事情能不能辦好,社會主義和改革開放能不能堅持,經濟能不能更快發展,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關鍵在於人。”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肩負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他們的素質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能否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關系到黨的事業接班人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正反兩方面的經驗都證明,智育可能導致次品,德育可能導致廢品。因此,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大學生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幫助他們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我很榮幸成為這門課的授課老師。通過兩年的實踐教學,我想在這裏談談教這門課的壹些體會。

壹、熟悉和掌握基礎課教材的指導思想、邏輯體系和主要內容,認真備課。

新教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於2006年秋季投入使用。作為教材,該書有自己的指導思想和理論體系,章節按照邏輯線索編排,教學重點明確,重點難點分析深入,部分例題結合實際。因此,作為教師,備課時要吃透新教材的基本精神,熟悉和掌握新教材的教學目的、新課程的基本要求、新教材的原則、思路、主旨和主要內容,以及教學重點、難點和熱點。這是該課程理論教學有效性的關鍵。

從教學的角度來看,這本教材有幾個特點。第壹,內容的整合。新教材在原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基礎上進行整合。新教材以思想道德修養內容為主體,增加了第7、8章的法律基礎內容,在第5、6章插入了法律基礎內容。第二,思想前沿。該教材既充分吸收了馬克思主義的新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又及時吸收了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內容,並以此作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主線。第三,知識的普遍性。這本教科書的內容涵蓋範圍很廣。

從教材的內容安排來看,主要包括四個部分。第壹部分:引言——珍惜大學生活,開拓新境界。其主要教學目的是使大學生明確“基礎”課程的性質和目的,認識到學習課程與他們的成長和成功密切相關。我們圍繞如何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和成長與成功的關系,幫助大學生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在新的起跑線上起飛。第二部分:世界觀和人生觀教育。包括三章,分別是追求崇高理想,堅定崇高信念;繼承愛國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理解生命的真諦,創造生命的價值。其主要教學目的是幫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大學生把遠大理想與對祖國的高度責任感和使命感結合起來,繼承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樹立實現個人理想、報效祖國的堅定信念。我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討論什麽樣的人生觀是正確的;新時期愛國主義應該如何體現?以及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從而加深學生對問題的認識和理解,幫助學生解決思想認識上的壹些模糊問題。第三部分:思想道德教育。包括三章,即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遵守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培養敬業精神,樹立家庭美德。其主要教學目的是幫助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道德尤其是社會主義榮辱觀,解決大學生在樹立社會主義道德和榮辱觀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實際問題,提高大學生道德修養的自覺性,促進大學生健全人格和高尚品質的培養。在這部分教學中,我們著重討論道德需求。我們為什麽需要道德?道德給了我們什麽?行為倫理和生活規範與大學生成長的關系。通過教學,使大學生深刻理解道德與自身素質培養的關系和自身發展的需要,從而從小事到大事自覺培養自身的道德修養和行為規範。第四部分:法律意識的培養。即增強法律意識,弘揚法律精神;了解法制,自覺守法。其主要教學目的是幫助大學生認識法律與生活的密切關系,理解法律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國家安全意識,加強社會主義法律修養。我們註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以及對我國民法、刑法、訴訟法律制度的了解和熟悉。通過教學中大量與學生實際相關的法律案例分析,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同時增強了法律意識,提高了法律素養,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基礎課本身在內容上是壹個邏輯嚴密的理論體系,體現了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教育的統壹。教師只有掌握了教材的體系和內容,才能為教好課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要註意理論聯系實際,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是壹門科學,應該建立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上,真正了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應該植根於大學生的現實生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細致地觸及大學生的思想問題,研究透徹,教學針對性強,壹開口就直奔主題,讓學生聽得進去。否則,如果思想政治理論課不能緊密聯系實際,只講壹些大話、套話、漂亮話,那麽思想理論必然無法講透,學生也聽不進去。現在大學公共課逃課現象充分說明了這壹點。教學的有效性自然無從談起。因此,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要緊密結合實際,把理論觀點講清楚,從思想上致力於解決學生在這些方面的問題。

比如在談到適應人生新階段時,我選擇了第壹個夢想成真——北大法學院2005級新生演講。這是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朱蘇力教授給新生的演講。它不僅美麗,而且充滿了哲理和情感:學習不僅僅是讀書和上課。不要把學習當成任務,或者為了成績而謀殺自己生活的快樂,為了滿足大家無可指責的虛榮心。不追求“努力”,而是“發現妳的愛”;學習應該是悠閑的,是壹種享受,是壹種生活常態。很有可能妳的天賦、自信、閱歷等很多東西都將在這裏第壹次受到挑戰,高中孤獨失敗的經歷也將在這裏結束。妳也會遇到很多伴隨青春的迷茫、疑惑、挫折和痛苦,也許是妳的初戀,也許更多的是單戀和失戀。學生們愛聽這種演講,所以在進入大學的第壹天就對大學舞臺有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知道,大學只是壹個驛站,是實現夢想的地方。面對全新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他們必須盡快適應大學生活,融入大學環境。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們才能成功。

第三,要給學生真正的精神食糧,註重從理論上解釋問題,善於用知識充實學生的頭腦,使講課有說服力,讓學生信服。

知識的問題很重要。壹個人的無知會造成精神上的空虛,思想上的偏見,道德上的墮落,對法律的蔑視和踐踏。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的知識問題,不是為了知識而知識,而是用知識充實學生的心靈,克服無知和偏見,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眾所周知,大學生正處於人生的重要時期,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正處於發展定型期,因此相當復雜、多樣、千變萬化。他們不僅受到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影響,還受到外來文化思潮的影響。在他們的生活中,存在著理想與現實、理想與生活、幸福與不幸、苦與樂、榮與辱、生與死、善與惡、公與私、自由與規訓、知與行等矛盾。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科學地解釋這些問題,使他們全心全意地接受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自覺地抵制各種沒有科學理論的錯誤思想和觀念。馬克思曾經說過:“只要理論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只要理論透徹,就能說服人。”所以理論闡述對於基礎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大學生的思維能力已經很強了,他們的問題帶有很強的理論色彩。我希望我們能從理論上解釋它們。信仰的真正形成,不僅要靠感覺,更要靠理論。我們的課程對學生的作用不能像點根火柴然後出去。至少應該像蠟燭壹樣,可以持續很久。就是要深刻,深刻到持久,深刻到有知識,從理論上解決。

比如很多同學覺得很迷茫,認為救人受傷甚至犧牲都不值得。這是壹個關於生命價值的問題。如果學生對這個問題模糊不清,就會在人生的道路上迷茫。壹旦社會和人民需要他們,他們就會在行動上動搖和退縮。這是非常危險的。要扭轉學生的認識,只能從理論上進行正確的教育和引導。我告訴學生,壹個人的人生價值不僅要從物質利益來衡量,更要從精神財富來衡量。見義勇為的英雄行為不僅為人們樹立了光輝的道德榜樣,而且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社會主義道德的巨大精神價值,挽救了壹大批精神落後者,為國家創造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其次,見義勇為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也能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在崗位上加倍努力,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沒有物質利益就談不上精神,但沒有精神就不能埋頭於物質利益。沒有精神,我們就會把生命的價值和壹般事物的價值混為壹談。第三,從道德選擇的角度來看,主體的道德選擇尺度既是功利的,也是超功利的。所謂超功利,就是超越選擇主體的功利。有時候這種選擇並不能給個人帶來任何效用,但卻需要做出這樣或那樣的犧牲,但這對於壹個有道德的人來說是理所當然的。大家知道,周恩來同誌在1946從延安回渝途中,飛機發生緊急情況。在這個生死關頭,他毅然把自己的傘袋交給了壹個11歲的小女孩,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多麽崇高無畏的自我犧牲精神,但這是周恩來的必然選擇。同學們聽了這些,印象深刻,理解提高,思想轉變。

第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改進教學方法。註重互動教學。比如討論式教學、演講式教學、研究式教學、直觀式教學等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在教學方法上,要更加註重學生的自主選擇能力,教師要從雕塑家向指揮家轉變,為學生提供思辨素材,營造良好的思維環境和氛圍,力求生動活潑,以情打動人,以理服人,以行動引導人,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比如課堂討論法,即圍繞某壹觀點,大家平等、民主地發表意見、交流、探討,目的是形成學生積極參與、師生相互尊重、寬容、民主、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和諧課堂氛圍。討論是積極互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

當代大學生自主意識強,視野開闊,思維敏捷。他們從來不願意做被動的接受者,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收效甚微。因此,在“基礎”課的教學過程中,必須采取以教師為主,學生討論為輔的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變教師的主體地位為主導作用。老師用案例對教材的核心內容進行分解和闡述,然後留出壹些時間讓學生討論和發言。在組織和準備課堂討論的過程中,要註意引導大學生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知識,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是壹門實踐性很強、修養很高的課程,僅僅通過“講道理”和“開導”是不足以充分調動學生對道德觀念的內在需求的。還要發揮“養成”和“體驗”的結合,任務和興趣兩種方式相輔相成,逐步引導對學生進行道德和法制教育。比如和學生討論如何形成自己的個人優勢。如何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為什麽有些機會偏向了別人而錯過了自己?通過師生的討論,引導大學生明白,在大學生活中,壹定要認識自己,從認識自己中揚長避短,這樣才能目標明確,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進壹步提升個人特長。防止自己在瑣碎平淡的生活中麻痹,從而迷失自我,控制自己的日常生活,定期反思自己,從而保持清醒的頭腦,最終掌控自己的人生。

課堂討論話題的設計要從提高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出發,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圍繞與大學生密切相關的* * *問題,大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比如大學生活的新特點,當代大學生成才的目標,當代大學生應該如何愛國,如何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如何正確處理同學關系,如何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如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校園八榮八恥,大學生誠信道德,中國社會道德現狀, 大學生戀愛現狀,如何處理戀愛與學習的關系,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職業選擇,大學生與法律等。 ,然後按順序,學生們選擇組成小組,課後閱讀相關書籍、查閱資料或組織實踐調查,形成報告,最後在課堂上進行演講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及時點評總結,緊扣課堂主題,鼓勵學生評論其他同學的觀點或提出不同意見。

比如理想部分,大壹新生在剛剛實現了人生的壹大理想——考上大學之後,沒有升學的壓力,沒有父母老師的嚴格要求,很容易陷入“理想鴻溝”。第壹節課,我提出了“我在大學階段的理想”和“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調查”兩個主要問題,並把願意參與本章討論的同學分成兩部分,要求他們根據個人意願形成。正式講課時,我首先要從理論上解釋理想信念的定義。那麽大學生需要從現在開始樹立大學階段的理想嗎?我沒有把答案直接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討論。因為學生在調查中發現,大二、大三、大四的理想存在明顯差異,大二、大三兩極分化,70%的人處於迷茫、困惑階段,更多的是打遊戲、談戀愛,但也有20%的人有明確的目標,比如考研,10%的人有明確的職業理想,比如當會計、當老師。大四學生比較現實,拼命準備考研,而其他同學都在忙著找工作,很多人都處於後悔的狀態。他們在找工作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平時不努力,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缺乏競爭優勢。這個調查結果讓同學們大感意外,於是在討論中,有同學總結道“如果我們對大學理想沒有清晰的認識,那麽今天的學長就是我們的明天”。

聽完同學們的發言,我首先肯定了同學們的討論準備充分,內容真實,尤其是我們學長的例子更是真實,對同學們更有啟發。同時指出,大四學生的感受和遺憾足以警示學生,從大壹開始就要做好學習規劃,甚至要與整個人生規劃緊密結合。在總結的過程中穿插了馬加爵的案例,因為馬加爵曾經說過“沒有理想是我壹生中最大的失敗”,從而督促那些還在迷茫中的同學們早日確定自己的理想,不要讓自己的大學生活虛度了。最後,引導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理想的長期實現、步履蹣跚以及如何在實踐中實現理想。

因為我選擇的關於課堂討論的問題與大學生的生活、思想、情感、心理密切相關,學生參與討論、發言、評價,課堂氣氛活躍。調查顯示,不算成績,關於“妳是否願意參與《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公共基礎理論課的課堂討論?”14.8%的同學表示非常願意,61.4%的同學表示願意,6.5%的同學表示不願意,16.3%的同學認為無所謂。可以看出,76.2%的學生要求參與討論,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非常高。

五、利用多媒體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它不僅大大節省了傳統課堂教學的板書時間,增加了講解教學內容的時間,而且信息量大,可以鏈接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材料,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增強了教學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在基礎課的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使學生有壹種立體直觀的學習感,便於理論在學生中更好的普及,能在學生頭腦中打下更深的烙印。這樣,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可以實現師生之間知識、資料、信息的雙向交流和互動,而且可以有效克服以往課堂教學過程中以教師和課堂為中心的灌輸式、簡單說教式教學方法的弊端,進壹步活躍課堂氣氛,有利於構建和諧課堂。為了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避免理論知識的枯燥,我們精心制作了許多精美實用的課件,補充了大量的資料,特別是許多真實的案例,使師生在課堂上的互動和交流成為可能,真正做到了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實踐證明,使用多媒體教學是有效的,學生受益匪淺。

比如第壹章講理想信念的時候,這壹課的重點是難點問題:“如何看待蘇聯的和平演變,是不是意味著馬克思主義失敗了!”如果從書上講,很多同學會覺得很難理解。但如果在講座前放壹張蘇聯和平演變的秘密的照片,情況就大不壹樣了。影片講述了蘇聯從40年代中期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到80年代在戈爾巴喬夫所謂“新思維”指導下進行改革的大量細節信息。九壹八事變等壹系列歷史事件。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們對蘇聯的演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麽,在討論這個問題時:“蘇聯為什麽會進化?”,學生們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最後,我在課上總結指出:“蘇聯的演變確實是當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嚴重挫折,但不是社會主義制度造成的,而是蘇聯政策失誤造成的。蘇聯長期專註於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忽視經濟建設。戈爾巴喬夫在改革過程中削弱了蘇聯的領導地位,拋棄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最終導致了和平演變和解體。”同時,與中國的國情相比較,學生將更加堅定我們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信念。先看了通俗易懂的視頻,對蘇聯的演變有了進壹步的了解,同時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討論,讓他們深刻理解困難,問題也不難。

總之,我認為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就是要讓學生“願意聽,聽,然後相信,形成信念,最後付諸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