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온라인 법률 자문 - 二戰期間倫敦是如何成為“法國首都”的?
二戰期間倫敦是如何成為“法國首都”的?
巴黎作為法國的首都,擁有數千年的歷史,這座歷史名城早已成為法國的象征。然而,法蘭西民族也有麻煩。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不僅法國淪陷,巴黎也被敵人攻陷。

英吉利海峽對岸的倫敦成了“法國首都”。

首先是法國的陷落

作為壹戰的戰勝國和當時歐洲的第壹強國,法國有能力扼殺納粹德國的侵略野心。然而,壹戰的勝利對法國人來說太痛苦了,他們無能為力,不想主動招惹復仇心切的德國人。

擅長玩“歐洲制衡”策略的英國人也希望看到復興的德國在歐洲制衡法國。就這樣,英法兩國不約而同地執行了“綏靖政策”,對德國的侵略步步退讓。

▲英法領導人和法西斯領導人簽署了出賣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協定》。

然而,扛柴火滅火的做法並不能讓希特勒滿意。德國吞並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後,於9月1939日悍然進攻英法盟友波蘭。然而,英國和法國實際上在戰壕裏開始了壹場“靜坐戰爭”,並眼睜睜地看著波蘭淪陷。

終於,掃清了東線戰場的德國在第二年開啟了對西線戰場法國的行動。

▲1940進攻法國前夕,藍色為軸心國,紅色為英法,綠色為蘇聯。

法國本以為法德邊境的“馬奇諾防線”堅不可摧,卻被德軍的迂回進攻打亂。英法聯軍中計了,40萬英法聯軍被包圍在敦刻爾克,他們不得不發動“發電機行動”,將部隊撤到海峽對岸的英國。戰爭開始六周後,法國崩潰並投降。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滅亡了,它的潰敗震驚了世界。希特勒迫使以壹戰英雄貝當為首的法國政府接受法西斯統治,巴黎包括北部大部分地區被法西斯占領。

▲維希法國(紅色)只剩下壹半,紅色和黃色分別被德國和意大利占領。

雖然新政府仍將巴黎視為法定首都,但巴黎已經淪陷,實際首都已遷至維希,因此也被稱為“維希法國”。

▲希特勒不流血拿下巴黎後在埃菲爾鐵塔前的照片。

第二,“自由法國”流亡海外

並非所有的法國人都屈服於法西斯主義。法國前國防和陸軍副部長戴高樂在上司貝當元帥向德國投降後,立即趕赴英國倫敦,並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公開發表抵抗宣言,號召法國軍民為自由而戰。這是“自由法國”運動的開端。

戴高樂發表的《致法國人民的信》無疑是法蘭西民族最黑暗時刻的壹劑強心針,鼓舞了法國人民的鬥誌。巴黎的學生舉行公開集會,表示對戴高樂的支持。壹些撤到英國的法國官兵也迅速投奔戴高樂。

戴高樂的行動遭到了維希法國的敵視。他們對戴高樂恨之入骨,甚至成立軍事法庭判處他死刑。戴高樂的前同事們不願意支持他,忠於維希,但他並不害怕,仍然在“自由法國”積極組織抗日戰爭。

英國及時表達了支持。6月28日,法國投降壹周後,英國首相丘吉爾承認戴高樂為新成立的“自由法國”的領導人。當時流亡政府沒有得到任何國家的承認。相反,許多國家承認維希法國。

對英國的承認是對“自由法國”極其有力的支持。倫敦也成為了“自由法國”的臨時首都。

“自由法國”運動離不開自己的旗幟,但傳統的法國藍、白、紅三色旗壹直被維希法國使用。自由法國必須設計壹面新國旗。戴高樂選擇在原來的三色旗上增加洛林十字勛章。洛林十字勛章是聖女貞德拯救法國的象征,戴高樂認為它可以激勵法國人民抗擊納粹。

“自由法國”的總部設在泰晤士河畔的聖史蒂文大廈,戴高樂將軍在這裏籌備武裝力量並成立了“法國全國委員會”。支持他的法國人從世界各地趕來加入“自由法國”的隊伍。

“自由法國”成立初期的形勢非常嚴峻。盡管敦刻爾克戰役為英國挽救了9萬多名法國官兵,但維希法國的吸引力仍然很強。大多數人選擇回到中國,只留下幾千人,他們暫時沒有武裝。

沒有實力,世界如何承認“自由法國”?

幸運的是,6月底,在聽到法國投降的消息後,法國海軍中將米塞利立即組織了壹支小型艦隊,將壹批貨物從法國馬賽護送到英國控制的直布羅陀,而他本人也願意效忠戴高樂。這支寶貴的海軍大大擴充了“自由法國”的實力。

最後,在法國國慶節到來的7月14日,戴高樂召集的7000多名自由法國士兵在倫敦白城體育場接受了他的檢閱。戴高樂穿著軍裝,法國士兵衣著光鮮。

在倫敦人民面前,還有另壹支強大的法國軍隊。

雖然“自由法國”的武裝力量與英國和德國相比仍然薄弱,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所有武裝力量都擁有它們。盛大閱兵式後不久,“自由法國”空軍對魯爾工業區發動了空襲,這極大地鼓舞了盟軍的士氣。

隨著運動的蓬勃發展,英國政府逐漸開始重視這個不起眼的“流亡政府”。8月7日,丘吉爾與戴高樂達成協議,規定了英國與其他流亡英國的盟國政府之間的關系。根據協議,戴高樂獲得了指揮法國軍隊和控制法國裝備的權力,並得到了英國資金的支持。

作為交換,他將服從英國最高統帥部的指示。當然,戴高樂的底線是他不能被派去攻擊法國人。

“自由法國”的總部也搬到了更寬敞的卡爾頓花園4號。雖然環境更舒適,但戴高樂卻無心享受。他必須離開倫敦,開始新的解放事業。

▲丘吉爾和戴高樂的合影,右邊是戴高樂,右邊是丘吉爾。

第三,非洲的“自由法國”

法國在非洲擁有廣闊的領土,即使大陸淪陷,仍有大片殖民地需要爭奪。生活在倫敦的戴高樂知道,要對抗維希法國和納粹德國,就必須進軍非洲,與他們爭奪法國殖民地。

倫敦雖然好,但在法國人心中怎麽能比得上巴黎呢?

法國淪陷後,北非和亞洲的敘利亞殖民地選擇支持維希,而馬達加斯加等殖民地過於偏遠,西非和赤道非洲成為“自由法國”的首選目標。

1940年8月,英法聯合遠征軍開赴西非達喀爾。幸運的是,在遠征之前,乍得省的黑人省長費利克斯·埃布埃宣布他將加入自由法國,喀麥隆和其他地方也在其中避難。

“自由法國”在赤道非洲的進展非常順利,但對達喀爾的遠征以失敗告終。但戴高樂並沒有氣餒。他留在赤道非洲考察和整合團隊。5438年6月+10月,“法國帝國國防委員會”在布拉柴維爾成立,戴高樂為主席,米塞利、埃布等人為成員。就這樣,壹個像樣的“自由法國”政府在非洲成立了。

與臨時首都不同,倫敦、布拉柴維爾和法屬赤道非洲都是法國的土地。該委員會的成立極大地提高了“自由法國”的聲譽和實力,隨後在非洲的壹系列軍事行動不僅打擊了德意法西斯,也使英國認識到了“自由法國”的實力。

英國也表示願意幫助“自由法國”收復其他殖民地。在英國艦隊的封鎖下,忠於維希的殖民地壹個接壹個地轉向“自由法國”。

幾個月後,戴高樂回到倫敦負責這項工作。此時,倫敦的形勢比非洲更嚴峻。德國空軍不斷轟炸英國本土,尤其是首都倫敦。

在這種擔驚受怕的環境下,戴高樂和“自由法國”的士兵們仍然堅持鬥爭,倫敦也見證了英法並肩作戰的歷史。

在1941中,“自由法國”也迎來了壹個轉折點。5月,他們與英國軍隊聯合解放了東非的意大利殖民地,埃塞俄比亞收復了。德國入侵蘇聯,日本偷襲珍珠港,使得蘇聯和美國相繼承認“自由法國”。英國還歸還了法國投降“自由法國”前扣押的法國“無畏艦”,這大大加強了“自由法國”的海軍實力。

第四,“為自由而戰”

除了在海外作戰,戴高樂還與國內的抵抗運動聯手,堅持對英美盟友的霸權主義說不。為了反對英美對法國殖民地的幹涉,他於7月1942將“自由法國”改名為“戰鬥法國”,以表明法國不會向法西斯主義或任何強國低頭的決心。

東非解放後,北非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5438年6月+10月,英國在阿拉曼戰役中擊退“沙漠之狐”隆美爾,非洲戰場迎來戰略轉折點。“戰鬥法國”的部隊也大顯身手,以壹個旅的兵力牽制了德軍壹個坦克師,做出了突出貢獻。

北非戰場的轉折也為解放北非和西非廣大殖民地提供了契機,蘇聯也緊急要求盟軍開辟西線戰場。因此,盟軍司令部發起了“火炬”行動,以攻擊北非的維希部隊。由於前期與維希將領的溝通和精心準備,三路登陸的盟軍很快取得了勝利,維希軍隊無意抵抗,紛紛倒戈。

維希在北非的指揮官達倫打算繞過“與法國作戰”,與美國指揮官艾森豪威爾達成協議加入盟軍。沒想到,他很快就被刺死了,戴高樂很快接替了他的位置。就這樣,非洲的法蘭西帝國重新回到了反法西斯陣營的懷抱。

在接收維希法國的非洲駐軍後,“戰鬥法國”迅速壯大,並參加了1943年開始的對意大利的進攻。戴高樂率領“戰鬥法國”軍隊參加戰鬥並親自上前線,鼓舞了盟軍的士氣。此時法國軍隊也發展到了40萬人,實力不容小覷。

1943年6月,戴高樂聯合多個抵抗組織,在北非的阿爾及爾成立了“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雖然總部和臨時首都仍在倫敦,但戴高樂更願意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政府,這對法國戰後恢復大國地位極其重要。英美等盟國政府也很快承認了這個法國政府。

盟軍節節勝利,但“戰法”並未松懈。如果不是法國軍隊解放了法國和巴黎,那麽法國很可能成為英美的占領區。戴高樂積極率領“戰鬥法國”軍參加登陸法國的軍事行動。最終,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行動啟動,法軍和法國“內陸軍”在盟軍登陸諾曼底時為盟軍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

早在三天前,戴高樂離開臨時首都倫敦,趕赴阿爾及爾成立正式的法國臨時政府,為解放本土做了充分的準備。他知道是時候解放祖國和首都了。

倫敦已經完成了作為“法國首都”的歷史使命,法國政府不久將重返巴黎。

8月,盟軍向巴黎進逼,巴黎起義,戴高樂請求盟軍支持起義。法國勒克萊爾師率先進入巴黎,德軍指揮官不服從希特勒的命令。他沒有摧毀巴黎,而是向法國軍隊投降。法國首都巴黎終於在四年後獲得解放。

盡管“自由法國”和後來的臨時政府壹直將巴黎定為首都,但倫敦作為二戰期間的臨時首都,也為法國的復興做出了貢獻。倫敦不僅為戴高樂及其政府提供了庇護,還象征著反法西斯盟友英國的大力支持與合作,是法國抵抗運動的起點。沒有倫敦,就不會有後來的法國復興。

法國在二戰中的歷史不僅是壹部悲慘的淪陷史,也是壹部不屈不撓的解放史。“法國首都”倫敦的歷史雖然只有短短四年,卻譜寫了世界愛好和平人民團結壹致反對法西斯主義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