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地球科學哲學委員會)
本文通過實例說明了尾礦綜合利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詞尾礦綜合利用
尾礦通常是指在壹定技術條件下選礦後的殘渣。殘留物可能含有低品位的“有用金屬物質”和“圍巖”。從廣義上講,尾礦、廢石、煤矸石、粉煤灰和高爐渣都可以稱為“尾礦”。
尾礦因占用大量土地、汙染環境、危害生態、社會和人民健康而引起人們的關註。
世界各國每年排放的尾礦量約為50億噸,我國每年排放的采礦固體廢渣超過654.38+0.2億噸,累計量已達200億噸,面積達5.5萬公頃。而且,隨著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的提高,礦石的可采品位也會相應降低,尾礦量也會增加。大量尾礦和廢石排放和堆積,汙染環境和占用土地,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300億元。
尾礦,從表面上看,屬於廢棄廢物。然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們認識的深入,尾礦已成為可利用的物質資源,或被稱為“二次資源”。世界上沒有無用的物質,只有放錯地方的物質。
尾礦的綜合利用至少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壹是有用元素的連續提取和應用;二是制造新材料;三是用於礦山和土地的生態修復;第四是其他。這裏只是上述應用的壹些例子。
第壹,繼續提取和應用有用的元素
①鉬礦尾礦的綜合回收
經過多元素分析,某鉬礦選礦廠尾礦中含有多種元素,如表1所示。
表1某鉬礦選礦廠尾礦中元素含量
綜合以上數據分析,只有尾礦中鐵的品位較高,達到2.34%,具有潛在的回收利用價值。山東科技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對尾礦中鐵的物相分析結果見表2。
表2某鉬礦選礦廠尾礦中鐵的物相分析結果
分析認為,鐵礦物賦存狀態復雜,應綜合考慮以磁性鐵中的鐵作為回收對象。通過尾礦直接磁選試驗,獲得了約43%的鐵精礦。進行了鐵精礦再磨再選試驗,獲得了產率0.38%、品位63.93%、回收率10.29%的鐵精礦。
(2)從鉍鋅鐵尾礦中回收低品位白鎢礦
壹個大型矽卡巖型金屬礦主要回收鉍、鋅、銅和鐵,每天處理2400噸礦石,產生1.07萬噸尾礦。其含WO30.12%左右,尾礦中礦物的相對含量見表3。
表3尾礦中礦物的相對含量表
廣州有色金屬研究院采用中磁-強磁-浮選-優化流程,從尾礦中獲得了含鐵48.59%的磁鐵礦、含硫42.57%的硫精礦、含Zn13.13%的WO3品位為67.92%的白鎢精礦和含石榴石92%的石榴石精礦。鎢的回收率為64.04%。
(三)銅礦尾礦資源的結構及綜合利用
歷史上並非所有的礦山都修建了尾礦池,因此包括銅尾礦在內的相當壹部分金屬被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和海洋中。根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對江西、安徽、湖北、雲南等大型銅基地部分重點礦山尾礦的調查,判斷可回收利用的銅尾礦量約為2億噸(表4)。
表4中國部分省(區)可回收銅尾礦表。
繼續的
對上述尾礦的研究表明,在目前的技術經濟條件下,25%的銅尾礦資源具有再選的經濟價值,75%的銅尾礦不具有再選的經濟價值。例如表5所示,在老礦山的老尾礦中,具有再選經濟價值的尾礦非常突出。
表5老銅礦老尾礦再選經濟價值實例
④其他綜合回收利用。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康毅指出,金川集團回收的鉑、鈀、金等稀貴元素已達18,* * *伴生鎳、銅綜合利用率達72%。
山東信發集團於2011完成200萬噸赤泥綜合利用項目。處理後赤泥中堿含量降至1%以下,氧化鋁含量降至10%以下,堿回收率達90%以上,氧化鋁回收率達40%以上。
通過“城市礦產”示範項目建設,我國已初步形成再生有色金屬回收利用體系。與2002年相比,2011年再生銅從88萬噸增加到260萬噸,再生鋁從654.38+30萬噸增加到440萬噸,再生鉛從654.38+70萬噸增加到654.38+35萬噸。
中國地質科學院尾礦綜合利用技術中心張金清指出,首鋼、鞍鋼、本鋼、馬鋼、包鋼均從尾礦中重選回收了鐵精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新疆稀有金屬礦業公司從可可托海尾礦中綜合回收白雲母,並與外商合資建立了年產5000噸雲母粉的企業,年產值800萬元。嘉興銅礦尾礦重選回收了1000噸硫精礦、9.2噸銅和33.4公斤金。
二、生產新型建材產品,並形成產業鏈。
利用尾礦生產新型系列產品已成為實現尾礦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特別是近年來,尾礦作為復合礦物原料廣泛應用於建材、陶瓷、玻璃工業和新材料工業,成效明顯,前景廣闊。
例如,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江西德興銅礦尾礦、首鋼鐵尾礦和南京梅山鐵尾礦就被用於制作紫砂美術陶瓷和砂鍋、酒具等日用陶瓷,並制成外墻磚和織錦瓦以及水泥、燒結瓦和方瓦。
山東龍頭王金礦尾礦分三部分處理:粗渣用作鋪路材料,細粒出售,尾礦用於制磚,建成年產654.38+07萬噸磚的磚廠。山東焦家金礦在1996建有4條制磚生產線,每年利用尾礦6萬噸。
1999 9月,首鋼遷安鐵礦建成國內首條空心砌塊、彩色地磚、建築砂石生產線,並實現產業化。
20世紀以來,甘肅白銀銅礦、承德壽王墳銅礦、南靖梅山鐵礦、邯鋼、鞍鋼、遼寧淩鋼、河北邢鋼等在中國地質科學院的技術支持下先後建廠,生產小型空心砌塊、彩色砌塊、多孔磚、實心磚、保溫隔墻板、彩色地磚和混凝土添加劑。
2003年,首鋼“用廢石工業化生產654.38+50萬立方米建築砂石”項目和北京威科冶金礦業公司“用廢石工業化生產300萬立方米建築砂石”項目先後投產,運行正常,效益顯著,實現了當年礦山排土場無廢石堆積的目標。
2006年,鞍鋼集團利用鐵尾礦和廢石建成年產8000萬塊標準實心磚(多孔磚和砌塊)生產線,產品供不應求。
2008年,河北易縣年產6000萬塊鐵尾礦灰砂磚生產線投產,70%的產品銷往北京。
2009年,河北省臨城縣南溝礦業公司利用鐵尾礦生產彩色路面磚和承重砌塊,年產值2300萬元。
2011年11月,本溪清邁尾礦綜合利用有限公司新型建材系列產品生產線開工建設。2012上半年壹期項目投產,利用鐵尾礦生產復合保溫砌塊、加氣混凝土砌塊、幹粉砂漿等。,用工540人,年消耗尾礦1萬噸,年利稅3200萬元。
總之,尾礦的綜合利用和新型建材系列產品的生產前景廣闊,效益明顯,既促進了就業,又實現了生態保護,是循環經濟和綠色產業。
三、尾礦生產新材料微晶玻璃。
微晶玻璃是近年來國際上發展起來的壹種新型材料,可用於機械材料、光學材料、電子和微電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化學材料、建築材料等領域。其中,泡沫玻璃陶瓷作為結構材料、隔熱材料和纖維復合鋼化玻璃陶瓷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玻璃陶瓷還用於制造原子反應堆的控制棒、反應堆密封劑、核廢料儲存材料等。它具有優良的性能,如耐酸堿性、耐磨性、熱穩定性、電絕緣性、高抗壓和抗沖擊強度,且無放射性危害。
中國地質科學院尾礦研究中心承擔的“尾礦微晶玻璃”研究項目獲得1994中國新發明專利,成果在新疆、陜西、山西等地企業項目中成功轉化。2007年5月,新疆金泰微晶材料有限公司“年產20萬平方米尾礦微晶玻璃”生產線建成投產。隨後,2009年8月,駿達(奉賢)公司在陜西寶雞建成了年產20萬平方米的第二條尾礦微晶玻璃生產線。上述產品銷往Xi、保定、寧波、意大利、日本等地。,供不應求。目前,只有中國實現了尾礦微晶玻璃技術的產業化。
第四,其他應用
尾礦還可用作地下填充材料或填坑鋪路,也可用於復墾尾礦庫、植樹造林、用礦物肥料改良土壤或建設生態公園、體育和娛樂場所。
例如,凡口鉛鋅礦50%的尾礦用於井下充填;大冶鐵礦在紅山等老尾礦庫上種植了梨樹和火冬青等藥材。山東招遠的壹些金礦在老尾礦庫裏建起了梯田,種上了紅薯和花生。
總之,尾礦無害化處置後,還將產生壹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五、加強規劃,加強研究,努力實現尾礦綜合利用。
中國地質科學院尾礦研究中心成立於1990,是專門從事礦山廢石、尾礦、煤矸石等工業固體廢物資源綜合利用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的科技研究機構,也是目前國內唯壹壹家。從最初的建築原材料的研究和生產到微晶玻璃系列產品的研究,他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為了實現尾礦的綜合利用,其研究發明早在2007年就被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商務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列入中國“十壹五”規劃優先發展的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指南。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土資源部、科技部、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於2010年4月發布了《金屬及尾礦綜合利用專項規劃》(2010—2015)。工信部近日印發《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十二五”規劃》,將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作為節能環保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內容。規劃目標是到2015年,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達到654380.6億噸,綜合利用率達到50%,年產值5000億元,提供就業崗位250萬個。目前,據統計,到2010年,我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已達1100萬噸,綜合利用率達到40%,成效顯著。
六是建議從源頭上控制尾礦相關問題。
為了減少尾礦的產生,必須從各個環節入手,即提高礦產資源的開采回收率以減少礦渣、礦石、廢石等;努力提高選礦回收率以減少有用礦物的廢棄;努力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使有用的金屬和元素盡可能多地得到回收。當然,無論回收率、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有多高,仍存在尾礦開采不盡、無法回收和暫時無法綜合利用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加大對尾礦研究、開發和利用的投入和力度。
近年來,在國家和各方面的重視下,壹些重點大中型煤礦礦區回采率達到80%以上,金屬礦山露天開采回采率超過85%,地下開采回采率也超過80%。煤炭回收率提高2% ~ 11%,鐵礦石回收率提高3% ~ 13%。這表明完全有可能提高礦山的回收率。
在選礦回收率方面,壹些鐵礦已提高到85%左右,有色金屬80%,磷硫60%。精礦品位和資源回收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從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看,據統計,目前我國50%以上的釩、22%以上的金,以及50%以上的鉑、鈀、碲、鎵、銦、鍺等稀有金屬來自綜合利用。在中央的特殊安排下,2011首批創建了40個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資源效能正在高效轉化。
總之,從源頭上控制尾礦是減少尾礦的根本,加大尾礦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是變廢為寶的有效途徑。
參考
菱鎂礦:礦物利用研究取得突破。中國國土資源報,2012-11-16。
鎢地質學會議錄。北京:地質出版社,1981.43。
曹金城、郭威。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政策研究與需求分析。中國礦業,2012(9)
王海軍陳佳賓。銅礦尾礦資源結構及綜合利用政策研究。中國礦業,2012(1)。
鄧立江,周曉彤人。高梯度磁選機回收鉍鋅鐵尾礦中低品位白鎢礦的研究。中國礦業,2012(1)。
郭威。“煤矸石換煤”綠色發展模式初探。中國礦業,2012(5)
康怡。我國有色金屬綜合利用取得了巨大成就,潛力巨大。中國國土資源報2012-11-17。
林莉、呂先軍、邱軍、栗鵬。鉬尾礦綜合回收的試驗研究。中國礦業,2012(1)。
劉偉。隱患向左,財富向右:聚焦尾礦開發利用。地質礦產指南,2011-12-28。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654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 297。
屈·。標準階梯發展理論研究。中國標準化,1994(9)。
吳雲。德國公務員“四步”培訓模式的特點及啟示。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0(3)
許魏星。政策效果很大,廢渣變金渣。中國環境報2012-1-19。
楊瑞龍、楊齊靜。漸進制度變遷模式:再論地方政府在中國制度變遷中的作用。經濟研究,2000(3)
朱迅。探礦哲學導論。北京地質出版社2008.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