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篇2000字的德育論文《德育的核心:學會做人》。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國德育的現狀,然後從六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關鍵詞:德育;責任感;家庭教育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適應新形勢進壹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中學德育的根本任務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社會公德、法律意識和文明行為習慣的守法公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 引導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覺悟,使他們中的優秀分子將來能夠成長為*。 因此,“學會做人”的教育應成為德育的首要目標。
壹,德育實效性低的主要表現
1.叛逆心理
對德育和德育管理有壹種厭倦感。相當多的學生不喜歡政治課:不願意參加政治活動;在對教師的思想教育中,他們煩躁不安,敷衍了事,粗心大意,甚至與教師發生矛盾和爭吵。在壹些班級中,受到老師表揚的學生被孤立,但受到老師批評的學生可以得到同學的支持。班級缺乏正確的輿論導向,班級風氣不正。
2.學風浮誇
壹些學生學會了說大話。在他們的作文中,在班會上,當外人來學校采訪和召開座談會時,他們會說大話,陳詞濫調和空話。它經常給人的印象是壹些學生不會用自己的腦袋思考或用自己的嘴巴說話,而有成千上萬的人。老師說什麽,學生就說什麽;校長說什麽,學生就說什麽。道德教育留下了被生吞活剝的尷尬。
3.雙重人格
有些學生在學校或老師面前表現良好,學習努力,工作積極,明辨是非;但當我回到家,或者老師不在的時候,我又表現出另壹副樣子:懶惰、消極、自私、追求高消費、貪圖舒適、怕困難、不願吃苦、任性甚至無理取鬧。
4.言行分離
言行不壹是比較普遍的現象。有些學生口若懸河,但實際表現卻壹塌糊塗。表達決心和寫作文很簡單,但實際行動卻差之千裏。用口才批評別人;輪到我荒謬了。這些學生認為那些好聽的話是說給別人聽的,根本沒人能做到。
筆者認為,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指揮棒的引導下,道德教育走入了歧途。許多恨鐵不成鋼的老師和希望孩子成功的家長都以學習成績為衡量標準,只註重智育,而忽視了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或者說,只註重壹些更高精神境界的教育,卻忽視了基本生活品質的教育。在教育過程中只註重道德知識的灌輸,忽視了學生情感、意誌和行為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內心世界的塑造,忽視了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忽視了社會上壹些不良風氣對學生的影響。
總之,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不僅在於我們的學校教育沒有解決好德育和智育的關系,還在於德育本身存在問題;第壹,道德教育的要求太高。教育強調循序漸進、因材施教,但在德育方面做得還不夠。道德教育需要高起點和綜合方法。如果我們對高壹的學生講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他們能講清楚嗎?二是德育內容缺乏系統安排。現在的道德教育非常缺乏心理健康。雖然是安排的,也有人上課,但只是停留在課堂上,停留在表面上,根本沒有真正的心理咨詢。三是德育在工作組織和時間上缺乏保障。目前,課程改革正在大力開展,壹些地方忙於課程改革的“改革”,忘記了德育壹直是課程改革中隱含的壹條主線。應該是課程改革越深入,德育就越成功,應該是課程改革與德育齊頭並進。
總而言之,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和德育的現狀,我們必須在利用“課程改革”的同時加強德育改革,而我認為德育改革的核心應該是加強做人的教育。加強做人教育,很重要的壹點是教育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德育內容要以活動的形式呈現,不能教條化,要與“課改”中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基本道德品質。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應該專門教書,但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壹個學生不應該專攻閱讀,但他的責任是學習生活方式。“老師的職責是教授千百種東西,教人求真”;學生的職責是“博采眾長,學以致用”。
他把“教人做人”作為德育的根本任務,把塑造真實的人作為培養目標。
二、如何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1.從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開始
責任感是影響人生最基本的問題,是學會做人的基本點。要增強學生的責任感,首先要培養他們對自己的責任感,關心他們的未來、性格、學習和健康,以及自愛、自尊、自立和自強。在此基礎上,我們應該培養他們對家庭、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壹個人有責任感才會自覺,才會不斷進步,才會興奮。中小學生的責任感可以通過讓他們參與班級管理、搞好校園衛生、開展集體活動來培養,讓他們在各種勞動和活動中承擔責任,克服惰性,適當表揚他們,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2.培養學生的情感教育
人們發現,許多學生在填寫學生身份卡時都茫然地盯著父母出生日期這壹欄,但他們清楚地知道壹些明星的生日,並且永遠不會忘記。還發現壹些學生看不起他們的父母,因為他們沒有知識或金錢來滿足他們或沒有權力地位。這些都可以說明學生的親情觀念淡薄。“我老了也老了,人也老了;“我年輕,人年輕”這句名言告訴我們,只有尊重和孝敬父母,才能尊重其他老人。壹位名人曾說:缺乏家庭親情的人很難有社會責任感。如果妳連養育妳的父母都不愛,又怎麽能指望他愛同學、愛人民、愛祖國呢?因此,可以在教育活動中開展以“爸爸,我要為妳慶祝生日”和“媽媽,妳辛苦了”為主題的活動,讓學生關註、觀察父母,了解他們的艱辛和愛,培養他們對父母和家庭的愛。
3.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
“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不太帥”和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妳必須首先忍受妳的思想,努力鍛煉妳的骨骼和肌肉,讓妳的身體挨餓,掏空妳的身體,搞亂妳的行動,所以耐心點,收獲妳做不到的東西這句話表明,大多數成功的人都是由艱辛組成的。現在的中小學生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苦難少了,脆弱多了,任性多了,嬌氣多了,驕傲多了。每當妳遇到任何困難或挫折時,妳要麽氣餒,要麽退縮,不敢面對。更有甚者,為了擺脫它而幹脆自殺。因此,挫折教育變得十分必要。在學校要多開展軍訓、社會實踐、生活訓練、體育鍛煉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用微笑和勇氣面對挫折的頑強意誌。
4.加強學生創新教育
對現狀的不滿是建設新世紀的必要條件,幻想是創造的開始。在教育中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不滿足於現有的和現成的知識,善於提出問題,敢於擺脫舊思想的束縛和保守勢力的阻撓,對事物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考別人不敢想的問題。在討論之前,我們應該肯定和鼓勵壹些學生關於“幻想的平衡”的想法。只有這樣,新知識和新事物才能出現,社會才能發展,學生的個性才能得到充分尊重和發揮。
5.增加學生的合作教育。
現在,我們壹再強調對學生的競爭教育。毫無疑問,樹立競爭意識,提升自身能力,是個人、家庭、群體,乃至國家和時代進步的動力。沒有競爭,社會很難發展。但是,壹味強調對孩子的競爭而忽視合作教育,必然導致學生心胸狹隘、性格孤僻,懷疑、嫉妒和仇恨他人,養成極端的個人主義,這必然會阻礙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要引導學生處理好競爭與合作的關系,讓學生明白個人乃至少數人的奮鬥是無法通過設置情境、看電影、看資料等方式突破龐大的系統性工作的。1998年,宮鴻與* * *攜手合作,共同參與。因此,我們不僅要敢於競爭,而且要善於合作。
6.加強學生的自我控制教育
拿破侖說:“我們唯壹能控制的是我們的思想。如果我們不控制它,其他力量就會來控制它&;hellip& amphellip”可見,自制力是孩子未來獨立於世界的壹項基本能力。在社會中,只有適者才能生存;沒有自制力的人習慣於我行我素,必然會形成任性、自私、愛安逸、追求物質享受的不良性格。而且自制力強,可以要求自己,看到別人的成就,沒有自卑、嫉妒和奉承,而是平等、正常地對待對方&;hellip& amphellip
人,只是壹個簡單的人,卻很難讓這個“人”屹立不倒。做人比育人更難。讓學生“學會做人”是德育工作者的終極目標,也是德育的核心。
參考資料:
【1】唐雲華。如何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宋的黃河& middot科學和教育創新,2007(3)。
單擊下壹頁了解更多信息》》;& gt德育論文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