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儒家的倫理分析
陳(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管理世界》2009年第12期)
在市場經濟環境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中小企業管理中出現了壹系列倫理道德問題,引發了諸多社會矛盾,影響了中小企業自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目前,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尚未建立企業倫理體系。什麽樣的倫理更適合中國企業倫理體系的構建?本文通過對儒家倫理的分析,認為將儒家倫理與現代經營理念和現行法律制度有機結合,是構建中小企業倫理體系、解決中小企業倫理問題、確保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中小企業倫理道德體系建設儒家倫理
導言
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只關註企業的利潤指標,而對企業的倫理問題關註甚少。主要原因是我國大多數中小企業還沒有真正認識到企業倫理建設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性,沒有從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高度加以重視。然而,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到來,以及社會的全面進步與和諧發展,人們維權意識的增強和市場經濟相關法律制度的完善,必將改變企業固有的生存觀念和價值觀。新的經濟形勢和社會和諧發展要求中小企業擁有健全的倫理體系。
當前,市場上各種假冒偽劣產品猖獗,劣質食品、飲料、藥品和生活用品損害了無數人的生命健康,致殘、致死事件時有發生,社會影響極其惡劣。欺騙客戶、損害消費者利益等不道德行為層出不窮,因不重視合同、不守信用而引發的民事糾紛不斷。這壹系列倫理道德問題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阻礙了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中小企業普遍存在道德問題。近年來,齊齊哈爾市第二制藥廠生產的亮菌甲素註射液致人死亡、蘇丹紅1號食品添加劑含致癌色素、南京冠生園“劣質月餅”事件、阜陽40家小企業生產的劣質奶粉等導致食用該批次奶粉的嬰兒因並發癥死亡。廣東東莞和山東青島等沿海地區的壹些中小企業拖欠員工工資和其他債務,但棄廠而逃的案例也有數百起。這些企業倫理問題影響了中小企業的自我發展和生存,嚴重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和諧穩定,社會各界也紛紛呼籲中小企業加快自身倫理體系建設。如何構建中小企業倫理體系?用什麽樣的倫理來構建?作為壹名創辦和管理中小企業近30年的企業從業者,我充分認識到,只有將中國儒家倫理運用到中小企業倫理體系建設中,才能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意識,提高企業倫理意識;企業只有加強社會責任意識和道德意識,才能得到公眾的青睞和社會的認可,中小企業才能生存和做大做強。
基於儒家倫理與市場經濟的融合、儒家倫理對中小企業倫理道德建設的啟示以及對儒家倫理的整體分析,本文認為只有將儒家倫理與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法律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才是構建我國中小企業倫理道德體系、解決中小企業倫理道德問題的根本思想方法。
(二)儒家倫理與現代企業倫理概述
1.儒家倫理及其發展
2300年前,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構想了儒家倫理。經過春秋戰國到秦朝,儒家倫理思想初步形成。到了漢代和董仲舒時代,儒家倫理已經系統化並進壹步確立,從而形成了主導地位。魏晉隋唐時期見證了儒家封建倫理思想的演變。儒釋道三家的倫理思想經過激烈的競爭,最終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核心,以佛道兩家的部分倫理思想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從北宋到明代中期,儒家倫理思想不斷深化和成熟。明朝中期至清朝的鴉片戰爭期間,儒家倫理衰落,早期啟蒙倫理在中國處於萌芽狀態。此後,資產階級倫理學和馬克思主義倫理學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
儒家倫理是人類古老的哲學,是研究和規範人類道德本性和文明發展的客觀規律。分析揭示和展示了人類的道德本質,加強了道德正義。儒家“天人合壹”的倫理思想、“推己及人”的道德思維方式、“和為貴”的基本價值取向、“養氣平天下”的實踐操作程序,與中國不同社會時期的文學、宗教、歷史、政治、法律等思想相融合,形成儒家倫理,同時產生儒家義利互補的優化。
儒家倫理是將中國漫長歷史不同時期人類生活中產生的道德觀念歸納和提升為人際關系規範,用於指導人們社會道德實踐的倫理觀。因此,與世界上所有其他國家的倫理思想相比,儒家倫理具有更豐富、更完善的倫理道德思想體系。
簡而言之,儒家倫理是壹種制約“人性惡”、提升“人性善”、內化“人倫”、外化“人道”的“人倫思想”。
2.商業倫理和商業倫理的發展
企業倫理學是從管理學、倫理學和經濟學中分離出來的壹門獨立的新學科。企業倫理起源於美國,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9年底至20世紀50年代的萌芽階段、60年代至80年代的起步階段和90年代初的蓬勃發展階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倫理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國內對企業倫理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雖然只有20多年的歷史。但是,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的中小企業已占中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更多的行業得到了運營和投資,吸收了3億多人的就業。由於涉及社會範圍廣,企業的倫理問題在中小企業中也很突出,引發了更多的社會矛盾。因此,經濟倫理研究引起了管理學者的普遍關註,他們對經濟倫理理論構建中涉及的理論問題進行了壹些研究和探討。
企業倫理學是專門研究經濟倫理和企業社會責任意識的學科,也是研究企業道德行為的學科。企業倫理是關於企業壹切經營管理行為善惡的道德標準。
美籍華人學者鄭鐘英在《文化、倫理與哲學》壹書中說:“企業倫理是指任何企業集團或生產組織以合法手段獲取利潤時應遵守的倫理規則。”
德國學者阿爾伯特·萊勒認為:“道德是指在某壹文化領域中實際占主導地位的現有規範,而倫理則是指對這種道德規範的嚴謹思考”。
中國學者許在《倫理管理——現代管理的道德視角》壹書中寫道:“倫理和道德是倫理學的兩個最基本的範疇,它們通常被普遍使用,但也有區別。作者傾向於從倫理主體的角度來區分倫理和道德。”
企業倫理主要包括企業道德意識、道德良知、道德標準和道德行為,這些都是企業倫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倫理是人的主觀內化意識,道德是人的良知的外化實踐。企業倫理通過公眾輿論、傳統價值觀、內在信念和企業組織規範發揮作用。
人類生活離不開倫理和道德的規範統壹,而道德離不開傳統和傳承。企業的倫理行為歸根結底是“人”的行為。既然是“人”的行為,人的倫理意識就是人的道德實踐和表現。企業的倫理應該包括人的民族性、文化性、地域性、繼承性和融合性。企業倫理的主要內容是人的倫理,儒家倫理的核心是規範人的道德主觀內化和道德外化的實踐,從而協調人與社會的生存和發展。
(三)儒家倫理對中小企業倫理建設的啟示
儒家倫理是關於人的行為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隱藏在市場的物物交換背後。因此,在人的行為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層面上,儒家倫理特別強調人的道德意識和道德修養實踐。由此,儒家倫理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倫理有壹些相似的理念,具有壹定的兼容性。
1.儒家倫理與市場經濟的融合
儒家倫理的重要思想之壹是談論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儒家思想以“仁”為核心的人際關系原則是促進人與人之間互惠互利的原則。因為人處於各種人際關系中,不可能孤立地生活,只有通過相互交流才能共同生存和發展。所以儒家主張人與人之間“禮尚往來”。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是“仁”,這就是孔子所說的:“推己及人”、“想站起來就站起來”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簡單來說,就是助人為樂,其中包含著人與人之間互助的內涵。儒家思想中相互依存、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倫理思想與市場經濟要求的互利交換原則是相容的。
2.儒家倫理註重規範和秩序意識以及市場經濟對規範和秩序的客觀要求。
儒家倫理註重規範和秩序意識與現代市場對規範和秩序的客觀要求也有其壹致性。儒家倫理重視和強調人際交往,強調人際交往要在嚴格的規範體系下進行,即在“禮”的規範下進行。要求人們的言行符合“禮”,通過“禮”的規範來實現人際關系和社會和諧秩序。然而,市場經濟是社會化和國際化的經濟交換。交換關系復雜多樣,交換主體千差萬別。因此,只有在統壹的監管條件和調解下才能正常進行。市場經濟是以契約和合同為基礎的法制經濟。其倫理思想之壹是為市場經濟秩序立法和制定規則,而這壹規則的實施有賴於穩定正常的社會秩序和社會道德體系。在歐美國家,市場經濟規則的適用依賴於西方社會的宗教觀念和法律制度所形成的壹套社會倫理體系。如果沒有良好的社會倫理體系,就不會有市場經濟規則的正常運行。因此,當市場經濟要求人們有獨立的主體意識時,它也應該有自覺良好的道德意識。在我國,強調道德自律和遵守社會秩序是儒家倫理的核心。
3.市場經濟條件下儒家倫理的忠恕與企業合作精神
儒家倫理在市場經濟中的作用也清楚而客觀地反映在儒家倫理推己及人的道德思維模式中,其“忠恕”引用朱的解釋為“忠己恕人”。所以,盡力而為是推己及人的前提。只有在自己的身後,我們才能正直並善待他人。“忠”是儒家倫理的精髓。“忠誠而寬容”的人不會抱怨,他們可以成就壹番事業。“中立”的人可以和諧地賺錢。儒家忠恕倫理的價值取向強調當個人與他人、群體和社會發生沖突時,應采取尊重、謙虛和耐心的態度,以群體利益至上的原則協調各種人際關系。儒家倫理中的忠恕原則也強調人們應該忠於自己的國家,家庭和團體,以及家人和朋友。儒家倫理的和諧思想更有利於培育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倫理精神。這種企業倫理精神對於促進企業凝聚力、加強群體合作精神、提高企業盈利能力、實現企業發展目標具有壹定的現實意義。與西方商業倫理中個人利益至上的原則不同,儒家倫理在尊重個人價值的基礎上更加關註和忠誠於群體利益,並加強人們對所屬群體的歸屬感、責任感和群體精神,並將為群體服務的成效視為自己的忠誠。儒家倡導的集團成員之間互利合作、和諧溝通、達成共識的精神非常適合企業和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下企業經營的困難時期。
儒家倫理中的忠恕原則和團隊合作精神是實現企業發展的思想保證。企業的發展還在於員工對企業群體的強烈歸屬感和忠誠度。管理者與員工之間、員工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與西方企業有本質區別。企業與員工形成以利益為基礎、感情為紐帶、命運相關的群體,即“企業集團”。企業員工為這個群體奉獻,企業的經濟效益才能不斷提高和鞏固,企業才能持續經營和發展。
4.儒家倫理的誠信思想與市場經濟中的信譽至上原則。
“信”是儒家倫理的核心道德概念。孔子說:“人無信而不立”“人無信而不知所為”,也就是說人沒有誠信就無法在社會上生存和立足。誠信是儒家倫理的基本原則。《儒家中庸》壹書中說:“誠為天道”。“信”是誠信的具體表現,是儒家倫理強調的“五常”之壹。《論語》提倡“守信用”。儒家倫理以誠信為本的道德原則與現代企業信譽至上的企業倫理道德理念是壹致的。
在當代市場經濟發達、全球經濟壹體化的歷史時期,將以誠信為基礎的儒家倫理思想應用於企業的倫理制度建設,使企業在市場交易行為和人際交往中樹立信用意識的同時,也有利於企業基於功利目的的信譽升華,成為壹種更加自覺的主觀倫理精神, 從而使企業的信用和員工的信用更加穩定和持久,更有效地促進企業和員工的發展。
當然,儒家倫理有壹些方面與市場經濟不相容,比如重義輕利。這種思想對現代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有壹定的障礙。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企業不能壹味地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否則,企業將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然而,儒家倫理中的義利思想可以更有效地使企業按照倫理標準實現公司理性。
20世紀初,壹些學者主張對儒家倫理進行全面批判。他們認為儒家倫理是阻礙中國現代化的封建意識,這種觀點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學術界和壹些人主觀片面地認為儒家倫理與現代市場經濟觀念不相容。在他們看來,儒家倫理重義輕利,重團體輕個人,重人情輕法制,重和諧輕競爭,而西方市場經濟是以個人利益為至上的自由經濟和法制經濟。儒家倫理不符合市場經濟原則。有必要消除這些傳統儒家倫理觀念對現代企業管理的影響。
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後,中國著名學者唐先生主編的《中華民族道德生活史研究》壹書認為,儒家倫理道德與現代市場經濟有許多兼容性。他對孔子的經濟倫理思想和現代儒家經濟倫理思想進行了深入研究,認為儒家倫理思想具有現代價值,但具有二重性,應在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加以創新並合理應用。
經過近30年的企業實踐,我們認為儒家倫理可以與現代企業管理思想有機結合。西方企業的人本管理理念可以與儒家倫理中“仁”的民本思想有機結合;儒家倫理註重規範和秩序的意識與市場經濟對規範和秩序的客觀要求相同,儒家倫理的忠恕精神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現代企業精神相同,儒家倫理的誠信思想與市場經濟的信譽至上原則相同。
④結論
亞當·斯密曾指出:“任何市場經濟的發展只有在* * *享有倫理和道德價值的基礎上才能正常運轉”。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文化分化、社會多元化的市場經濟時代背景下,中國中小企業要想生存、發展、基業長青,就必須根據中國國情和東西方企業倫理的差異,充分挖掘和運用中國傳統儒家倫理,並將其與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現有法律制度有機結合起來,構建企業倫理體系,而不是盲目照搬和移植西方倫理和管理模式。許多中小企業的實踐證明,任何人如果不重視企業的道德體系建設,放棄企業道德而盲目追求企業的經濟利潤指標,都將遭到社會的排斥和消費者的拋棄,企業終將走向滅亡。誰構建了道德體系並付諸實踐,誰就實現了他的發展目標,企業與員工、企業與消費者、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社會就會和諧發展。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艱苦奮鬥、苦心經營、艱苦奮鬥的30年。在這個不同尋常的歷史時期,中國第壹批中小企業屈指可數。他們失敗的教訓是他們不重視企業倫理的建立,認為它是可有可無的,或者盲目跟風並復制和移植西方企業倫理。我近30年的企業經營實踐表明,中國誕生的中小企業的倫理建設和實施絕不能以傳統儒家倫理為基礎,否則中國中小企業將難以生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