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整合資源,借助社會力量開展活動。
充分利用學校教育的特色和優勢,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使學校成為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制宣傳教育的主陣地。確保學校法制建設,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大力挖掘社會法治教育資源,定期邀請法官、檢察官、律師、幹警對學生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用身邊生動的法治案例幫助學生了解真善美,提高學生法律意識。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壹體”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網絡,開展“我的父母同學法”“家長學堂”等系列活動,提高家長法律素質,讓家長成為孩子的榜樣,時刻關註孩子的法治教育,積極與學校交流信息,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二是拓展普法平臺,充分發揮輿論宣傳陣地作用。
建立法制宣傳窗口,定期以案例形式向師生宣傳相關法律法規。每月出版壹期法制宣傳黑板報,每季度在宣傳櫥窗展示壹次法制宣傳海報,在校園顯著區域懸掛法制宣傳橫幅,營造普法依法治校氛圍。同時,廣泛開展讀壹本法律書籍、開壹次法律專題班會、講壹個法律故事、寫壹篇學法文章、辦壹份法律手抄報等“五個壹”活動,引導師生積極參與“法律進校園”活動。定期為學校師生組織培訓,增強他們的法律知識和法律管理水平,提高法律宣傳效率。組織教職工以學習憲法、教育法、教師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教育行政處罰暫行辦法、治安管理條例等為主要內容。通過舉辦培訓班、講座等形式進行宣傳教育,提高領導幹部依法治校、依法決策、依法規範辦學的能力和水平。依法提高教師法律素質和教學水平。組織學生集中學習憲法、國旗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小學生行為規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等。廣泛開展課堂教育、法制報告會、知識競賽、文化節目、模擬庭審、黑板報、校報、主題班會、法治教育基地參觀、德育基地社會實踐等活動,開展法治教育。通過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樹立遵紀守法和權利義務觀念,預防和減少學生違法犯罪的發生。
三是創新宣傳形式,使“法律進學校”活動更有針對性。
新形勢下,“法律進校園”活動必須面向學校、貼近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動,積極探索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新模式。精心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法治教育主題活動,提高學生學法用法的能力。加強法制輿論陣地建設,充分發揮學校電化教育功能,通過紅領巾廣播站、遠程教育、黑板報、校園網等宣傳陣地開設專題欄目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逐步增強學生學習法律的意識,強調權利、義務和責任。積極開辟法治教育第二課堂,廣泛開展課堂教育、法治報告、知識競賽、文化節目、模擬庭審、黑板報、校報、主題班會、法治教育基地參觀、德育基地社會實踐等活動,開展法治教育。組織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演講、模擬庭審、校園法制遊園等多種形式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開展“小警察有約”“我是法學小博士”“小手牽大手”等校園普法活動。引導青少年學生學法用法活動健康發展,全面提高他們的法治觀念、法律素質和公民意識。
3月,“法律進學校”與春風壹起走進學校。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賴於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和幫助,需要學校內部不斷改革創新,拓寬工作思路,逐步建立適合學校情況的長效機制。真正敲醒警鐘,並始終不懈努力。我校將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進程,全面提高師生法律素質,緊密結合“五五”規劃,以“弘揚法制精神,構建和諧社會”為主題,進壹步提高認識,明確任務,狠抓落實,采取務實的工作態度和紮實有效的工作方法。將此次活動與我省教育質量年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做好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探索教育方法,繼續落實安全責任制和增強師生安全意識,不斷推動創建“平安和諧校園”活動的深入開展,為建設“平安和諧校園”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