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온라인 법률 자문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產業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產業政策
新發布的《國家“十壹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已於日前發布。相關內容將陸續在本報刊發,文化產業和對外文化交流將於今日精選。

發展重點文化產業。確定重點文化產業門類,推進國家數字電影生產基地、國產動漫振興工程、“中國字體”工程等重大戰略性、引領性、帶動性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實現重點領域跨越式發展。

1.影視制作業。發展影視內容產業,提高電視劇、非新聞電視節目、電影和動畫片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制作、發行、播出和後期產品開發,增加數量和提高質量,滿足各種媒體和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發展需求。

2.出版業。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加快從主要依靠傳統紙媒出版物向多種媒體業態的現代出版業轉變,從主要依靠區域市場向全面開拓國際國內市場轉變。培育壹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實力的出版企業集團,打造壹批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影響力強的出版品牌。

3.美發行業。支持出版物發行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經營,重點發展連鎖經營、現代物流、網上書店等現代出版物流通體系,形成壹批大型發行集團,建設全國統壹開放、競爭有序的出版物市場。

4.印刷和復制業。發展高科技印刷、特色印刷和光盤復制產業,建設壹批特色鮮明、技術先進的印刷復制基地,使我國成為重要的國際印刷復制中心。

5.廣告行業。充分發揮各類媒體的作用,積極推動廣告業健康發展,努力擴大廣告業規模,提高媒體廣告公信力,廣告業務總量快速增長。

6.表演藝術。推進營業性演出單位資產重組,發展演出經紀人,加強演出合作網絡建設,形成壹批大型演出產業集團。

7.娛樂業。發展電子娛樂產業,開發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健康和先進技術的新型娛樂模式,創新娛樂業態。鼓勵連鎖娛樂企業發展。利用高科技改造傳統娛樂設施,加強文化娛樂主題公園建設。

8.文化會展業。發展各類綜合性、專業性文化展覽,重點支持覆蓋全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展覽,辦好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上海世博會相關文化活動和展覽,使文化會展業成為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

重點支持文化展覽。

1.中國國際廣播電影電視博覽會

2.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

3.中國國際動漫節

4.中國國際視聽博覽會

5.北京國際書展

6.全國書展

7.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

8.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

9.數字內容和動畫產業。積極發展以數字生產和網絡傳播為特征的數字內容產業。加快發展民族動漫產業,大幅提高國產動漫產品的數量和質量。積極發展網絡文化產業,鼓勵和支持民族原創、健康網絡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研發,拓展民族網絡文化發展空間。

重大文化產業促進項目

國家數字電影制作基地建設項目——采用數字電影制作技術和工藝,推動傳統技術與數字技術融合,形成數字電影規模化生產制作能力,全面提升中國電影拍攝制作水平。

國產動漫振興工程——建設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和教學研究基地,建立動漫技術裝備和公共技術平臺支撐服務體系,提升國產動漫原創生產能力和衍生產品開發能力,培育壹批具有中國風格和國際影響力的充滿活力、專業化的中小動漫企業和動漫品牌。

“中國字庫“工程-建立所有漢字和少數民族語言的編碼和主要字體字符庫。重點開展漢字編碼體系、輸入、輸出、存儲、傳輸、兼容等關鍵技術的研發。

國家“知識資源庫”出版工程——以各類信息資源為基礎,運用現代人工神經網絡、數據庫和計算機信息檢索等高新技術,建立新壹代各類知識信息綜合數據庫,提高我國信息資源深度綜合開發利用的能力和水平。

優化文化產業布局和結構。打造壹批省市強區特色文化產業集群,形成文化產業協同發展格局。

1.加強重點文化產業帶建設。圍繞文化創意產業中心城市建設,加快產業融合,形成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文化產業帶。積極發展西南、西北地區具有鮮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群。推動科技在文化領域的應用,加快文化產業優化升級步伐,推動我國文化產業加入文化產業國際分工體系,不斷提高國際化水平。

2.加快文化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促進各類資源合理配置和產業分工,加快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使之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孵化器。形成壹批出版印刷復制、影視制作、文化產品批發等產業中心,建設壹批影視制作、動漫、音像電子、印刷復制、演藝等大型產業示範基地。

3.推動區域文化產業協調發展。充分發揮產業帶、產業園區、產業基地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中部地區加快文化產業崛起、西部地區結合地方特色和資源優勢,著力增強文化產業自我發展能力,努力形成東西部優勢互補的區域文化產業協調發展新格局。

轉變文化產業增長方式。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轉變增長方式,提高效益,擴大規模,促進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1.推進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加快由單純依靠數量和規模擴張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向大力提質增效的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進壹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集聚,形成規模經濟,提高集約化經營能力和水平。圍繞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通過跨地區、跨行業的聯合、兼並、重組等方式,著力培育發展壹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的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2.改造傳統文化產業。充分利用先進技術和現代生產方式,改造傳統文化生產和傳播方式,促進產業升級和延長產業鏈。全面推進廣播影視制作、傳輸、發射、播出、存儲和交換以及影視和後期演出產品開發的數字化。推動數字出版、印刷和現代物流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積極拓展新型文化產品和服務,提升文化產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競爭實力。

3.發展“專、精、特、新”中小文化企業。放寬市場準入,簡化審批程序,建立完善的進入和退出機制,鼓勵、支持和推動中小文化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有活力、有優勢的企業集團。鼓勵公民依法投資知識產權和創辦中小文化企業。支持社會力量設立創業投資和擔保公司為中小文化企業發展提供服務。

4.鼓勵發展文化相關產業。促進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推動文化產業與教育、科技、信息、體育、旅遊、休閑等產業聯動發展,與工業設計、城市建設等經濟活動相結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支持文化企業充分利用自有知識產權和品牌優勢,向相關產業延伸發展,開發多種形式的衍生產品。

培育文化市場主體。著力重塑文化市場主體,提高國有文化企業競爭力,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

1.推動經營性文化機構轉型。普通藝術院校和文藝院團,文化、藝術、生活、科普等出版單位和報刊,新華書店、電影制片廠、劇院,電視劇制作單位和文化經營中介機構,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行業組織所屬事業單位的影視制作和銷售單位,新聞媒體的廣告、印刷、復制、發行和傳輸網絡,影視劇制作和銷售部門。規範國有文化事業單位轉制,加強文化事業單位剝離企業監管,合理確定產權歸屬,明晰出資人權利,建立資產經營責任制,努力形成壹批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具有較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2.加快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制改造。圍繞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加快國有文化企業公司化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國有及國有控股文化企業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加快國有文化企業股份制改革。2010前,國有獨資文化企業基本完成規範的公司制改革,推出壹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文化上市公司。

3.培育文化產業戰略投資者。推動國有文化資本向市場前景好、綜合實力強、社會效益高的領域集中,充分發揮國有文化資本的控制力、影響力和帶動力。運用市場機制,以資本為紐帶,重點培育和發展壹批有實力的國有或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使之成為文化市場的主導力量和文化產業的戰略投資者。鼓勵和支持國有文化企業開發市場占有率高的原創產品,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知名文化品牌。

4.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非公有資本進入文化產業的若幹決定》,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平等競爭機會,加強和改進服務,鼓勵和支持非公有資本進入政策允許的文化產業,支持非公有文化企業發展。

完善各類文化市場。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綜合性文化市場,促進文化產品和生產要素合理流動。

1.開拓文化產品市場。鼓勵發展中小特色書店、專業書店、社區書店和城鎮網上書店。重點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村出版物發行網點、銷售網點和租賃網點,鼓勵各類資本投資農村出版物發行,擴大農村出版物市場。規範和發展演出市場。在大中城市推廣票務連鎖服務,形成覆蓋全國的票務連鎖服務網絡。繁榮電影、廣播電視節目交易市場,開拓動漫遊戲、手機電視、付費電視、網絡廣播電視等新興市場。支持藝術品市場的發展,努力使中國成為亞洲主要藝術品交易中心之壹。

2.完善文化要素市場。充分利用國內外資本市場,拓展文化產業投融資渠道。鼓勵文化企業通過發行公司股票和公司債券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完善文化企業間接融資體系,通過創新信用擔保手段和擔保方式,為文化企業向金融機構借款提供便利條件。規範文化產權交易,重點發展版權等無形文化資產交易市場。建立文化產業人才庫和人才評價體系,促進人才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動。完善文化信息和技術交易市場,提高服務水平。發展文化經紀代理、評估鑒定、技術交易、推薦咨詢、擔保拍賣等中介服務機構,引導其規範經營並向品牌化、專業化方向發展。加強專業培訓,實行資格認證制度。制定和完善文化中介機構管理辦法,規範中介行為,提高服務質量。

3.培育農村文化市場。運用市場準入、價格調節、財稅優惠等政策,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在出版、電影放映、文化演出、網絡服務等領域積極發展農村文化市場。制定支持農村文化經營單位和個體經營者的經濟政策,簡化農村個體工商戶和民營文化企業的登記和審查程序。支持農民自籌資金、自行組織、自負盈虧和自我管理,建立農民書屋和電影放映隊,支持民間劇團發展。鼓勵發展剪紙、繪畫、陶瓷、泥塑、雕刻、編織等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民間工藝項目,支持發展鄉村民間工藝產業。

4.完善文化產業組織。各類文化行業組織要依照法律和章程認真履行市場協調、行業自律、監管服務和維權等職能,促進行業健康發展。中國文聯、中國作協、中國作家協會等人民團體要積極發揮行業自律和維權作用。中國廣播電視協會、中國出版者協會、中國圖書發行行業協會、中國版權協會、中國演出協會、中國電影制片人協會、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等。,應切實轉變職能,加強自身建設,完善服務功能。到2010,完成文化領域各類行業組織建設和改造,實現政府部門與行業組織分離。

5.鼓勵和引導文化消費。適應城鄉居民消費結構變化趨勢,創新文化產品和服務,培育消費熱點,拓展消費領域,引導大眾文化消費。文化產品生產單位要面向群眾,努力降低成本,提供價格合理、質量豐富的產品和服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政府補貼向社會提供低價文化產品。提高人民閱讀意識和文化消費意識,擴大教育培訓、健身、旅遊休閑等與文化相結合的服務消費。改善文化消費環境,加強文化產品價格監管,建立健全文化產品消費投訴受理機制,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發展現代文化產品流通組織和模式。推進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和電子商務,加快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實施新型代理配送體系,建立以大城市為中心、中小城市為支撐、城鄉相銜接的文化產品流通網絡。

1.培育全國性、區域性大型現代流通組織。加強以跨區域連鎖經營、信息化管理和現代物流為特征的大型現代文化流通企業建設。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文化流通企業通過參股、控股、並購、特許經營等方式實現規模擴張。著力培育壹批主業突出、品牌知名、輻射力強的大型國有或國有控股文化流通企業和企業集團,成為文化流通領域的主導力量。鼓勵資產質量好、經營規範、成長性強的文化流通企業上市。

2.打造輻射全國的區域性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加快文化產品流通產業布局和結構調整,支持建設立足區域、輻射全國的文化產品物流中心,鼓勵發展跨區域、管理規範、技術先進、服務優質的現代文化產品物流企業。列入計劃的文化產品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將納入國家重點技術改造項目並享受相關優惠政策。

3.發展現代文化產品連鎖經營。鼓勵出版物發行、票務、互聯網服務、電影發行放映等文化企業建立以資本為紐帶的母子公司制直營連鎖網絡,或通過品牌、商號、發行和管理技術的特許經營發展網絡,形成壹批全國性、區域性文化產品連鎖企業,使連鎖業態成為文化產品流通產業的主要發展方向。鼓勵文化產品連鎖企業跨區域發展,推動有條件的企業跨國連鎖經營。持續推進影院體制改革,建設跨區域影院、特色影院和城鄉數字影院。

4.積極發展文化電子商務。充分利用現代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為網絡文化產品和文化生產要素搭建交易平臺,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產品流通。按照政府推動與企業主導相結合的原則,充分發揮企業在電子商務發展應用中的主體作用,推進文化企業信息化建設。建立健全文化產業信息資源共享和網絡交易信用機制,研究制定文化產業電子商務規範,積極發展面向消費者的新型文化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