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온라인 법률 자문 - 關於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論文
關於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論文
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如何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使大學生就業成功,是高校和學生的共同期盼。下面是我推薦給妳的壹篇關於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論文。希望妳喜歡!

第壹篇關於大學生就業狀況的論文

關於“大學生就業形勢問題”的思考

就業是每個人和家庭都要面對的問題,是民生之本。隨著高校的擴招、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突出。針對大學生與就業崗位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本文首先介紹了畢業生就業信息的作用和來源;接著,分析了大學生就業壓力大的原因;最後,本文從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四個方面提出了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措施和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渠道;措施

壹。就業信息的重要性

從國內外關於教育方法和解決就業問題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數研究側重於高等教育方向的能力培養,而忽視了專業技能、社會適應能力和交際能力的培養。對於剛剛走出校園的學生來說,這種做法通常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大學教育和社會需求應該結合起來。要做到這壹點,及時有效的就業信息尤為重要。

首先,高校可以與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企業提供的就業信息了解社會需要什麽樣的人才,從而靈活調整教育模式。這樣,社會才能有效、快速地吸納高校輸出的人才。【1】朱繼光(2009)曾建議校企加強聯系,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壹是加強校企合作,讓高校了解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類型和對畢業生就業能力的要求;二是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讓大學生盡快了解用人單位的需求;用人單位應該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和見習機會。此外,大學生自己應該明確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了解社會發展趨勢並關註當前的就業趨勢。根據企業的用人要求,我們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及時更新知識,彌補自己的不足。目前,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途徑有以下幾種:

1,校園招聘會。校園招聘會主要是中小型企業,其中許多是私營企業。

2.就業信息由學校校園網發布。校園網的就業信息很有參考價值。

3.社會人才招聘會。社會人才招聘俱樂部涉及崗位眾多,信息廣泛,是獲取各類崗位有效信息的理想渠道。

4.報紙或新聞媒體。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的信息通常很麻煩,而且缺乏針對性。

5.親戚、朋友和父母提供的信息。

二、大學生就業困難的根本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教育觀念並沒有得到根本扭轉。近年來,各大高校連年擴招,使得畢業生就業市場逐漸從買方市場轉變為賣方市場。此外,由於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對高素質、高能力和高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

相關國家政策和改革的影響

盡管中國已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但戶籍、社會保障和人事管理制度仍不完善。由於經濟發展速度與社會體制改革之間的錯位,也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困難。例如,由於大城市的經濟相對發達,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良好的創業環境,許多大學生畢業後專註於那些更發達的城市。然而,由於戶口問題,許多大學生無法為自己的創業申請貸款資金,他們的夢想將會破滅。此外,許多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無法像國有企業那樣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五險壹金保障,這導致許多畢業生不願意在私營企業或小企業工作,從而形成了供需錯配。

(二)高校擴招和教育模式的影響

近年來,各大高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導致畢業生就業市場嚴重失衡。大學生是寶的傳統觀點已退出歷史舞臺,但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自2000年以來,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其增長速度與社會所能提供的就業崗位相差甚遠。

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增加,畢業生人數也隨之增加。根據招生人數和畢業生人數的增長率可以看出,每年的增長率為正,2013年高校的招生人數和畢業生人數都超過了700萬。這遠遠超出了社會所能提供的工作範圍。

此外,壹些高校墨守成規的教育機制也是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壹個因素。在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高校應根據就業形勢靈活改變教育模式,培養具有新知識、新技能的社會需要的綜合性人才。總之,【3】高校作為人才的生產者,應該註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新世紀的經濟規律已經表明,未來職場的競爭將不再是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競爭,而是學習能力的競爭。

(3)企業要求高,盲目追求高學歷和文憑。

隨著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快速增加,企業掌握了畢業生就業市場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在招聘過程中,他們往往利用畢業生市場供大於求的特點擡高就業標準,對普通本科院校和專科院校的簡歷不屑壹顧。在“吸納高層次人才”的口號下,他們專註於少數幾所名牌大學,而忽視了其他普通高校的畢業生。這種現象往往使普通院校的畢業生感到自卑,因此他們不願意與名牌大學的畢業生競爭同壹份工作。

(四)大學生就業觀念落後,能力不足,求職方式不合理

就業觀對大學生的就業選擇有很大影響,合理的就業價值觀是大學生做出正確選擇的關鍵。壹方面,剛畢業的大學生往往對自己期望過高,壹心追求高薪、高福利、環境適宜的職場。同時,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基層部門工作持懷疑態度,這種滯後的就業觀念造成了供需結構的失衡。因此,社會上經常出現“無人就業,有人失業”的現狀。另壹方面,壹些學生進入大學後由於自我約束能力差而任意放縱自己。大學四年,我的能力沒有得到提升。此外,正確的求職方法也是獲得理想工作的關鍵。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不止壹條,求職之路也不是絕對的。壹般來說,求職方式主要包括招聘會、網上求職和電話求職。然而,不同的工作性質需要不同的求職方法,不同的求職方法有自己不同的方式和方法。【2】第三,緩解大學生就業的途徑

面對畢業生數量與就業崗位之間的不對稱,解決當前畢業生就業問題迫在眉睫。為了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盡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國家、社會、學校和大學生應積極行動起來,共同努力,最終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政府調節為補充,學校推薦為媒介,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為基礎”的就業機制。

1,國家方面

首先,國家應該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環境。政府應堅持實施積極的大學生就業政策。對於積極響應“三支壹扶”和西部計劃的大學生,政府應提供良好的社會保障,並鼓勵他們在貧困和偏遠地區磨練自己。二要建立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政府應加強對人力資源市場的監管,確保招聘過程公開、公平、公正。三是健全完善自主創業和自主就業政策。國家應該鼓勵大學生創業,並為他們提供壹個良好的創業平臺。例如,為了實現大學生從就業競爭者向就業先鋒的轉變,國家可以通過建立大學生創業基地為他們提供貸款資金、法律援助等。這種做法使企業家不僅能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還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四是完善教育體系,調整培養結構。國家應根據社會需求制定合理的招生計劃和完善的教學模式,並將相應的指標和政策及時傳達給各高校。

2.社會方面

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對大學生就業產生了重大影響,當前社會經濟條件對就業的影響已成為壹個迫切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隨著中國經濟體制的改革,三大產業的結構發生了變化,最終三大產業能夠吸納的就業潛力也在逐年變化。因此,協調三大產業之間的勞動力配置成為緩解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

就業總人數每年都在增加,但第壹產業就業人數呈下降趨勢,而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就業人數逐年增加,這表明就業崗位正在從第壹產業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轉移。從圖2可以看出,第壹產業從2005年的44.8%下降到2012年的33.6%,下降了約1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從2005年的23.8%上升到2012年的30.3%,提高了約7個百分點,是增長最快的產業。第三產業從2005年的31.4%上升到2012年的361%,提高了5個百分點,並在2011年首次超過第壹產業的比重。

3.高等院校

剛剛踏出校園步入社會的學生,由於缺乏社會經驗和正確定位,在求職過程中往往處處碰壁。因此,高校作為人才的培養者和輸出者,應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幫助他們進行適當的職業規劃。首先,應該將職業規劃作為大學的必修課,讓所有學生對職業規劃課程有壹個全新的認識,並了解開設這門課程對他們未來就業的意義和重要性。此外,高校應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真正參與課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案例分析,並使用壹些成功的案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此外,對於不同背景和經歷的學生,高校可以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可以使學生對該學科感興趣。另壹方面,如果所有高校都采用相同的教學模式,學生很容易抵制,其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最後,學生應該學會在面臨社會環境和國家政策的重大變化時如何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職業規劃不是壹成不變的,壹切都在變化,沒有壹種方法或技巧是永遠有效的。因此,高校應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為他們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使他們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有壹個動態的把握。事實上,為了讓學生更了解職業規劃,職業規劃可以分為內部職業規劃和外部職業規劃。它們之間有壹些區別和聯系,如下表所示。

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和差異之間的關系。

內部職業生涯規劃從事職業所需的知識、觀念、心理素質、經驗、能力、身體健康等因素的組合及其變化過程,內部職業生涯是外部職業生涯的前提,它帶動外部職業生涯的發展。

外部職業規劃外部職業通常得到他人的認可和給予,但也很容易被他人否定和收回。

內外部職業生涯規劃各有其特點、範圍和方法。但它們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的。因此,高校在指導學生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時,應該讓他們了解國內外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以便他們靈活運用職業生涯規劃。

4.大學生。

面對激烈的競爭和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學生需要提前為自己的未來做好規劃。首先,我們應該增強獨立意識和創新意識。現在,許多大學生依賴性很強,他們什麽事情都要問父母或朋友,缺乏自己的意見。但對於離開學校的學生來說,卻是壹個敢於拼搏、敢於拼搏、敢於鬥爭的時期。他們應該運用自己的思想和智慧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作為新壹代的年輕人,他們也需要有創新意識。創新意識可以增強人的內在動力。創新本質上總結了壹個新的人才標準,其中包含壹個重要信息:社會需要精力充沛的人,需要具有開拓精神的人,需要具有新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現代科學文化素質的人。它能激發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從而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人自身的內涵。江澤民曾說:“創新是壹個民族的靈魂,是壹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第二,要有競爭意識。競爭是壹種能力,它能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使人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如果壹個人缺乏競爭意識,就意味著他沒有奮鬥和進步的動力,所以他終究難逃平庸和淘汰的命運。因此,新時代的大學生應該勇敢和善於競爭。三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對動機起指導作用,人們行為的動機也受價值觀的支配和制約,價值觀對動機模式有重要影響。【5】價值觀是人生的基石,也是成功的前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意味著壹個人能夠在是非問題上做出正確的選擇,這意味著壹個有道德、誠實和責任的人是壹個值得信賴和值得信任的人。作為壹名合格的大學畢業生,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不僅是他成功就業的基礎,也是他人生的敲門磚。

參考

【1】,朱繼光。英國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模式及其啟示。世界教育信息,2010。

【2】理查德?尼爾森嗎?鮑裏斯:《妳的降落傘是什麽顏色》,中信出版社,2002年。

【3】,壹句臺詞:《狼性的法則》,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5年。

【4】,李軍鎖,王。:大學生就業指導,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年9月。

【5】,李開復:成功的歷程,中國商務印書館,2010。

第二篇關於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論文

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

摘要: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那麽,造成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是什麽呢?本文首先簡要說明了大學生就業的現狀,然後從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兩個方面進行了分析,最後提出了解決當前就業困難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現狀;就業難;反措施

壹、當代大學生就業形勢分析

從2005年到2014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從338萬增加到10年的727萬,翻了壹倍多,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隨之而來。對此,很多人將就業難歸咎於擴招政策,認為擴招導致大學生貶值,供過於求。經合組織發布的《教育展望2012》顯示,美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為42%,韓國為40%,加拿大位居世界第壹,達到51%。然而,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不到5%。根據國家教育計劃的目標,即使到2020年,中國主要勞動年齡人口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也將達到20%,與其他國家相比仍然很低。事實上,社會對大學生的需求仍然非常強勁。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本質上是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這既是壹個教育問題,也是壹個社會問題。它是我國經濟體制、教育體制和社會體制深層次矛盾的具體表現,涉及體制機制、政策體系和思想觀念的深層次問題,關系到政府、高校、用人單位、大學生和社會。因此,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必須加強統籌考慮,加強統籌管理,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

二、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

1.供需結構性矛盾和錯位。調查和實證研究證明,“就業難”不是供大於求,而是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導致的階段性社會現象:壹是高校專業設置與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錯位。二是人才結構失衡,供需矛盾加劇。

2.高校盲目擴招。我國高校招生規模連年大幅擴大。雖然它實現了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但也帶來了高等教育質量下降等問題。主要表現為:高校硬件不足,圖書、教學設備、師資跟不上;學生實驗條件簡單;教學規模的擴大和教師教學任務的加重直接導致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科研時間的不足;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環境無法及時改善。特別是壹些地方高校和民辦高校辦學條件差,教師數量不足,教學水平低,學科專業矛盾突出,管理混亂,最終導致大學生教育質量下降,學生素質得不到社會認可。

3.高校專業錯位。部分高校在專業和課程設置上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專業趨同現象十分嚴重,導致供不應求現象嚴重。壹些學校仍然遵循應試教育的傳統教學方法,壹些學生分數高,能力低。許多學校的專業劃分太細,跟不上市場變化的步伐。壹些高職和高等職業教育專業缺乏特色,培養的學生理論基礎不系統,實踐能力不強。然而,用人單位對實際操作能力和適應工作環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

4.學生就業渠道不暢。目前就業渠道不外乎學校推薦、熟人介紹、校園和社會招聘會、人才或就業網站、報考公務員、服務西部等等。但學校推薦壹般只針對學生幹部或成績突出者;報考公務員受專業、興趣和是否黨員的限制。這些只適用於特定的群體。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網站和招聘會是主要的就業渠道,不能滿足畢業生的需求。

5.學生的就業期望值太高。大學生的就業觀也存在壹些誤區,如“在外企當職員不如在中小企業當骨幹”、“創業不如就業”、“就業難不如考研”。此外,根據2006年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目前,60%的大學生期望月薪低於2000元。然而,近80%的雇主認為大學生仍然有很高的期望,主要表現在薪酬、地區、個人發展機會、工作要求、行業要求、假期要求和專業對口方面。然而,許多大學生感到憤憤不平。因為低薪無法滿足他們的基本生存需求,他們往往無法對他形成足夠的工作激勵。如此壹來,必然導致就業的多重選擇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警惕。

6.就業能力和雇主的需求之間存在差距。新形勢下,文憑不足以成為就業的通行證。用人單位對專業知識技能、實踐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應變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現有的實踐證明,大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能力並不盡如人意。

7.就業觀念沒有迅速調整。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就業市場已悄然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然而,對於這種變化,大學生並沒有及時做出反應和調整。壹方面就業預期不變,大多選擇東南沿海地區,中西部地區不在考慮範圍內;另壹方面,要求離家近、工資高、工作輕松。過於關註工作領域和薪資待遇,卻忽略了對自己和職業生涯的規範和發展。

三、解決當代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對策

就業指導教育

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教育方向應從基本的就業理論教學轉向更基本的就業實踐教學,改變學生的就業觀念和工作觀念。目前,中國的就業指導課程包括就業的概念、就業的重要性等。,但實際的就業技能、就業方法、自我定位、就業形勢等對大學生就業重要的課程和信息都沒有涉及,因此大學生就業指導的改革應該更加徹底,課程安排不應該作為課程來教,而應該符合實際。

(二)社會就業環境

在社會就業環境方面,需要通過產業結構調整來增加中國的就業崗位數量,增加中國就業缺口中對高科技和高素質人才的需求,從而將對壹般人才的需求轉向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這也可以促進中國的經濟發展。再次需要社會支持的是落實大學生實習,盡量動員企業為學生提供相關實習機會。

政府政策刺激

政府的政策刺激在改革中至關重要。首先,政府要做好大學生分流工作,在考研和出國的基礎上探索新的分流途徑。將創業進行到底,如果國家有能力,就應該鼓勵大學生創業,而我國可以設立壹些國家級的大學生二級培訓機構或鼓勵私立專業技能學校對大學生進行二級教育。這樣,失業的大學畢業生可以在離開學校後接受更專業的教育。事實上,中國有壹些不同於傳統技術學校和專業的私立職業教育學校。它們都是針對大學生,為特定企業提供更專業的員工,這些學校的教學內容更接近實際工作。這些學校已經為許多企業提供了大量專業人才。但是這些學校的覆蓋面和專業能力都不夠,不夠正規。因此,國家應該支持壹些更正規和規範的私立職業學校,為大學生提供轉行的機會,並為冷門行業提供更多的員工,以減少大學生的失業情況。

大學體制改革

學院制改革可以說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最重要的環節。首先,對於學生的教育,大學教育必須有壹個巨大的變化。我們應該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模式,發展教育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開設壹些實用技術教育大學,減少對理論教育的重視。雖然這樣的改革不可避免地會減少中國理論研究人才的數量,但這樣的制度改革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也可以滿足社會對技術人才的需求並減少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狀。再者,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要符合社會實際需求。學校不能再盲目設置專業,而應隨時分析崗位需求,合理設置學校的專業情況。只有這樣,大學教育才能減少培養人才的結構失衡,並減少因專業過於集中而導致的大學生之間的激烈競爭,以及大量相同職位的人沒有工作機會。最後,中國大學要註意盲目擴招的問題。的確,擴招明顯提高了我國人口的平均素質和整體素質。但是,如果繼續擴招的進程,中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緩解,仍然會造成嚴重的社會不穩定,這不是提高質量可以解決的。因此,大學的擴招應該更加謹慎。在測算全國實際高考學生人數和適齡學生人數的前提下,合理確定大學應招收的學生人數。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控制進入就業階段的大學生數量,緩解就業壓力。(作者單位:內蒙古商務職業學院)

參考資料:

【1】姚佩玲。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尚2014

【2】張方。大學生就業困難的原因分析及引導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

【3】闞田。大學生就業困難的現狀及對策【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