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的內容主要是各種外交和場合中的口頭和情景演講和文件。有時,口譯和筆譯經常同時使用。例如,在關於建立外交關系和國際公約的談判中,口譯員需要將內容和結果翻譯成文字,這些文字將成為公報、公約、文章、備忘錄和協議。有時候是先翻譯再出文件。有時,演講前會翻譯手稿,然後現場翻譯。
翻譯的內容決定了它不同於其他領域的翻譯:首先,翻譯具有政治性和政策性。無論是口譯還是筆譯,翻譯的內容大多是國家的立場和政策。稍有差池,就可能影響壹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利益、形象、聲譽、地位及其國際關系,並可能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其次,翻譯是有時效性的。口譯最大的特點是時間緊,要求譯員當場完成翻譯過程。翻譯也有時間限制。有時前臺在與某國談判建交時,後臺同時在翻譯建交公報,然後根據前臺的談判情況進行修改,並隨時打印證明提交前臺使用。很多時候,領導人出訪時要用的講話稿在出訪前不久交給口譯員,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翻譯、打字、校對等多道程序。有時,當我國領導人出席國際峰會時,他們會根據會議的進展和情況,在會議現場親自手寫即興演講或修改預先起草的演講稿。寫好後,立即從會場傳送出去,由會場外的翻譯同誌翻譯成外文。為了保證翻譯,他們經常要翻譯尚未正式發表的演講稿和其他文件,他們絕不應該向外界透露文件的內容。
2.翻譯是指書面翻譯。翻譯的內容主要是各種外交和場合的演講,如國際會議上的演講,宴會和招待會上的祝酒詞,以及國家之間外交談判中使用的貼紙和聲明,照會,信件,公報,協議和條約等官方外交文件。在過去,手動和電動打字機被用作翻譯工具,後來使用了文字處理器。現在,計算機被用作“以槍換槍”。翻譯的結果是書面翻譯。它是供外部提供、公開出版和長期保存的,必須經得起檢查、審議和審查。政府或外交部聲明,領導人講話,祝酒詞和其他政策非常強烈。國際會議的公報、協議、條約、議定書和文件具有國際法律性質。因此,對翻譯的要求很高,不僅要求正確、準確、完整和嚴謹,還要求流暢和優雅。翻譯出來的漢語是地地道道的漢語,不是歐化的漢語;翻譯出來的外語應該是真正的外語,而不是“中國外語”。這就要求翻譯人員具有較高的語言修養。翻譯的時間限制要求譯者不僅要熟練掌握翻譯技巧,而且要熟練操作電腦和快速打字。翻譯是默默無聞的英雄,不像口譯員那樣“拋頭露面”“周遊世界”。因此,他們需要有事業心、責任心和勤勞。外交翻譯人員短缺或素質低下肯定會影響外交工作。這不能不引起足夠的重視。
口譯口譯又稱口頭口譯,是現場翻譯。口譯的主要任務是在我國領導人或外國領導人之間的談判、會談和談話中擔任現場口譯員,在各種場合的演講、講話或訪問期間的介紹中擔任即興口譯員。在雙邊會談中,這種翻譯通常采用交替傳譯。同聲傳譯通常用於國際研討會、國際會議、國際組織年會和其他會議。要成為壹名合格的口譯人員,除了具備翻譯的壹般素質外,還必須具備壹些特殊素質。對於從事口譯的同誌來說,無論是交替傳譯還是同聲傳譯,翻譯的第壹個環節就是聽。只有理解了原話才能翻譯。因此,口譯員擁有敏銳的聽力是極其重要的。口譯員具有良好的聽力技能,也需要良好的聽力條件。做交替傳譯的同誌往往或坐或站在領導的身後或身旁,做同聲傳譯的同誌大多坐在會場上方的同聲傳譯隔間裏。這個位置有助於譯員聽清楚。但是翻譯人員有時必須在各種環境中進行翻譯。在大型新聞發布會上,口譯員需要從遠處理解記者提出的問題。當領導人來訪時,口譯員有時不得不在機器的轟鳴聲或嘈雜的地方進行翻譯。那些做同聲傳譯的人並不總是有壹個具有隔音效果的同聲傳譯箱,有時他們不得不在會場直接面對與會者的角落裏做同聲傳譯。這些情況都會影響聽音效果。對於這些影響聽力的因素,譯員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無能為力的。為了確保更好地完成口譯任務,口譯員應提前到場並做好準備。如果可能的話,選擇壹個更好的位置。對於同聲傳譯人員來說,有必要提前做好準備,檢查耳機是否正確插入以及按鈕的位置是否正確。但更重要的是主觀上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提高妳的聽力水平。例如,多聽各種口音的人說英語的磁帶,總結規則並熟悉口音。擴大知識面,熟悉情況,談論問題,有助於我們根據聽到的近似聲音進行“智能猜測”,從而正確理解原話。
1.在交替傳譯中,演講者會每隔幾個詞或壹段話就停下來讓譯員翻譯。在活動中,這種翻譯方法主要用於中外領導人之間的會晤、會議、會談、對話、磋商、談判、訪問等場合。現場翻譯時間緊,不給譯者考慮的時間,要求翻譯反應快,語言水平高,語言轉換能力強。在大多數外交會談中,特別是會談、對話、磋商、談判和交涉中,中外領導人主要討論雙邊關系並就國際形勢和國際問題交換意見。他們的談話往往非常註重政策,有時非常敏感。在這種情況下,翻譯必須準確、完整和無漏洞,並從政策角度進行衡量。有時妳可以在私下隨意交談時更靈活地轉動它,例如參觀,觀看表演,與汽車壹起用餐等。
2.同聲傳譯是指在舉行國際會議時,由演講者發言和譯員翻譯。演講者不停地講著,譯員則壹邊聽壹邊翻譯。同聲傳譯始於1919年的巴黎和會。那次會議首次聘用了官方同聲傳譯人員。從1919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國際會議上用英語和法語進行同聲傳譯。1945年,聯合國成立,規定漢語、英語、法語、俄語和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和工作語言,後來又增加了阿拉伯語。由於美國和壹些西方國家的阻撓,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被臺灣省國民黨集團竊取。當時美國糾集壹些國家對中國實行孤立封鎖政策,新中國在五六十年代也沒有參加多少國際會議。因此,在那個時期,新中國基本上沒有自己的同聲傳譯人員。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第2758號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壹切合法權利,並立即將國民黨集團代表驅逐出聯合國的壹切合法權利,並立即將其驅逐出聯合國的壹切機構”。此後,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及其專門機構的活動和各種國際會議,因此迫切需要同聲傳譯人員。中國政府和聯合國總部委托北京外國語大學舉辦聯合國口譯員培訓班。這是中國歷史上第壹次為國際組織和會議正式培養口譯員和筆譯員。目前,中國有壹批長期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工作的同聲傳譯人員。國務院許多部委都有自己的同聲傳譯人員。
四、筆譯和口譯、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的不同特點。翻譯可以查字典,找參考資料,與同事討論,反復學習和體驗原文,對文字進行琢磨、推敲和考慮。然而,在口譯中,無論是交替傳譯還是同聲傳譯,演講者都應該清楚地聽並同時俯身於演講的內容,記住演講的原始單詞和短語,並立即用另壹種語言清晰準確地表達出來。他們沒有時間思考,查字典,查資料,和別人討論。此外,人們經常有口音和不同的講話風格。有的喜歡用簡單明了的短句,有的喜歡連用復雜的句子;有的口齒清晰,有的口齒不清。有些人說話緩慢而有條不紊,而另壹些人說話像機關槍壹樣,語速很快,句子之間沒有停頓。但無論如何,人們都期望譯者能夠快速、完整、準確地進行翻譯。口譯員工作時必須保持高度集中,壹刻也不能放松和分心。否則,翻譯將不可避免地被省略。他們還必須學會在聽的時候記筆記,並開始在腦海中把聽到的內容翻譯成另壹種語言。換句話說,譯者必須學會同時做三件事——認真聽講、做筆記和思考翻譯。這確實是壹項高度緊張的腦力勞動,它要求翻譯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聽力和理解能力,還要有良好的記憶力和良好的反應能力。同樣,口譯、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也各有特點。溝通時,傾聽和表達可以分階段進行。當有人講話時,口譯人員最重要的是集中精力傾聽,努力理解和掌握講話的主要內容和要點。同時,適當做些筆記。如果妳沒聽清楚,妳可以請說話者再說壹遍。或者自己重復壹遍,讓說話者確認。當妳以適中的語速說話時,妳不會拖拖拉拉、哼哼唧唧,不會拖拖拉拉,不會胡編亂造,也不會不懂裝懂。當妳實在不明白或想不出相應的詞時,妳可以問在場的中外人士。同聲傳譯要求邊聽邊說,邊聽邊譯。他們不能等說話者說完壹句話再翻過去,因為那樣就來不及跟上了。譯員和演講者之間只有壹兩個短語和最多半個句子的差距。出版者翻譯完壹句話後,譯者也應該盡快完成翻譯。而且不管前半句開始怎麽翻譯,都要盡量把後半句連接起來,這樣翻譯出來的句子基本上是通順的,不會斷句,也不會出現詞組和短語雜亂堆積的情況。同聲傳譯雖然也可以扔掉壹些啰嗦重復的東西和壹些無關緊要的內容,但它不能不抓住中心意思。同聲傳譯的速度由說話者決定,譯員只能適應。簡而言之,翻譯必須準確、完整和流暢。同聲傳譯很難做到準確流暢。所以只要不丟失主旨,能翻譯百分之七八十就可以接受,接受。語言不壹定要完全忠實於說話者的說話風格,而應學會將長句切割成幾個短句進行翻譯,但壹定不能是壹個句子。
與同聲傳譯相比,交替傳譯具有優勢。當譯員不理解時,他可以禮貌地要求演講者重復壹遍或適當地解釋壹下。同聲傳譯的譯員不能在演講者不理解或錯過某些單詞時要求他重復這些單詞。與同聲傳譯和翻譯相比,交替傳譯的另壹個優勢是譯員還可以通過語調和手勢來解釋意思,從而達到生動傳達意思的目的。坐在同聲傳譯隔間的同聲傳譯人員和在幕後從事翻譯的同誌不會使用手勢。做翻譯時,如果口譯員不認識壹個單詞或詞語,他可以稍微解釋壹下,只翻譯意思。要求與說話者同步說話的同聲傳譯人員永遠沒有時間解釋。可以說,交替傳譯可以比同聲傳譯和翻譯更靈活、更豐富。三者相比,翻譯對翻譯質量的要求最高,其次是交替傳譯和同聲傳譯。但是從翻譯時間的角度來看,這個順序不得不顛倒。同聲傳譯人員考慮和思考的時間最少。口譯員也可以邊聽邊記筆記和思考。雖然翻譯往往有時間限制,但思考的時間相對充裕,還可以查字典、請教他人。交替傳譯、同聲傳譯和翻譯不僅有許多相似之處和要求,而且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它們對從事不同翻譯工作的人有不同的要求。正因為如此,在聯合國系統、歐盟和其他壹些國家,口譯員和筆譯員是分開的。他們屬於不同的部門。例如,在歐盟,從事會議翻譯的人屬於會議翻譯總局,而從事翻譯的人屬於翻譯總局。中國外交部翻譯室的絕大多數同誌壹直是通才,他們也做交替傳譯、同聲傳譯和翻譯。當然,鑒於年齡、翻譯水平、工作需要等諸多因素,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期可能有不同的側重點。壹般來說,年輕同誌多做口譯,老同誌多做翻譯。還有壹些同誌各方面條件好,語言功底深厚,能手把手地溝通、口譯、筆譯。但無論妳側重於哪個方面,每個同誌都必須從事翻譯工作,因為翻譯是基礎。有了翻譯經驗的積累,才能練就出口翻譯所需的快速翻譯和熟練的語言轉換技巧。另壹方面,只有不斷從事口譯工作,不斷接觸生活語言,跟上形勢發展,才能不斷豐富語言,提高翻譯水平。兩者相輔相成。因此,翻譯人員應努力成為能溝通、能口譯、能翻譯的“多面手”和“三會翻譯”。
5.漢譯英和漢譯英是兩種不同的翻譯程序。除了中文翻譯外,我們還必須首先理解原文和原詞的意思,然後用外語表達出來。然而,將中文翻譯成外語卻恰恰相反。首先要理解原文和原話的意思,然後用中文表達出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無論他們的外語學得多好,他們都不能像母語壹樣說得那麽好。壹般來說,表達比理解更難。因此,在聯合國雇用語言專業人員時有壹個規則,即翻譯和審校應始終使用其母語作為目標語言(在聯合國機構中,中國人只做對外翻譯,而外國人則受雇做對外翻譯)。多年從事《毛主席文選》和外交文件翻譯工作的專家程振球在今年2月舉行的全國漢英翻譯研討會上發言說,1990:“國內外譯者都認為,在正常情況下,翻譯應以翻譯成本國(民族)語言為基礎。”他還引用了I?f?芬利的話:“……在這個國家,關於專業翻譯的普遍共識是,除非是雙語(記住這意味著什麽),否則翻譯人員應該只翻譯他們的母語,或者,這句話的中文意思是:“在我們國家,專業翻譯人員壹致認為,除非他們是雙語(包括雙語的所有含義),否則翻譯人員應該只從事將外語翻譯成他們的母語或……他們通常使用的語言的工作。“英國翻譯理論家斯圖亞特?貝茨(e?Stuart Bates)也認為真正精通雙語的人並不常見。因此,在國際翻譯領域,大多數從事翻譯工作的人都將外語翻譯成本國語言。然而,由於世界上懂中文並能做翻譯的外國人並不多,在中國的翻譯在大多數情況下必須雙向進行。漢語翻譯成外語很難,漢語翻譯成外語也很難。兩者相比,中國大多數譯者將其翻譯成中文的難度更大。
參考資料:
/question/7090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