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온라인 법률 자문 - 我國對森林有哪些保護措施?
我國對森林有哪些保護措施?
林業政策

1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

2、* * *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 * *中央、國務院關於

關於實施《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的意見

3.關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林業的意見

4、關於進壹步推動全社會辦林業的通知

5.關於進壹步加快林業經濟體制改革的意見

林業法律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國家森林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

4、《中國人民* * *和國防治沙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

6.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7、國務院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

9、國務院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0、《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

11國務院森林采伐和更新管理辦法

12國務院森林防火條例

13,《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檢疫條例》

14、《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病蟲害防治條例》

15退耕還林條例

16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 * *和國家森林法》辦法

17,安徽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

18安徽省森林和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

19林業部森林公園管理辦法

20、安徽省商品林采伐銷售招標投標管理暫行辦法。

21安徽省國有貧困林場扶貧資金管理實施細則

森林健康:中國的綠色選擇

——訪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司長魏殿生

森林健康問題日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註。自2001以來,國家林業局與美國林務局合作開展中美森林健康合作試驗示範項目,在理念和技術上取得了積極進展。然而,仍有許多人對森林健康對當前中國林業發展的意義、中國在森林健康領域做了哪些工作以及未來有什麽計劃存在疑問。為解答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國家林業局造林司司長魏殿生。

森林健康:中國林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記者:森林健康對促進我國林業發展有什麽積極意義?

魏殿生:森林健康對指導我國當前林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將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三農”、統籌城鄉發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進入新世紀,中國林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積極實施六大工程,推進五大轉變,全面實施以生態建設為重點的林業發展戰略。林業進入了壹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此時,在中國引入和推廣森林健康恰逢其時。貫徹和落實森林健康理念,要求我們以系統觀、可持續發展觀、人與自然和諧觀指導林業實踐,註重各環節的相關性。貫徹和落實森林健康理念,可以提高我國森林經營水平,使森林經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貫徹和落實森林健康理念,有利於形成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形成最佳林分、最美林相和最佳服務功能。貫徹和落實森林健康理念,必然會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林地生產力和林分恢復能力,緩解各種自然災害,真正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林業的跨越式發展和我國的生態安全要求我們在本世紀中葉達到26%以上的森林覆蓋率。小康社會建設對森林的生態功能有著強烈的需求,要求全社會改變經濟發展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傳統增長方式,經濟發展要求林業產業具有更強的互動作用。這些目標和要求將使林業在很長壹段時間內處於木質林業、多功能林業和可持續林業任務疊加形成的極具挑戰性的局面。應對特定歷史環境帶來的挑戰,樹立科學發展觀,實施森林健康戰略,維護森林生態系統及其服務功能的長期健康穩定,應是我國林業未來發展的必然選擇。事實上,中國已在《林業21世紀議程》中明確將建立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作為中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這是中國林業發展半個多世紀的經驗,也是發達國家幾個世紀以來林業發展最終走的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和借鑒。

目前,我國森林資源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繁重和緊迫。中國現有人工林4600萬公頃,近年來以每年600萬~ 654.38+00萬公頃的速度增長。其中相當壹部分人工林面臨著林分結構簡單、中幼齡林比例大、抗森林病蟲害能力弱、森林火災風險高等問題。從生態安全的角度來看,需要進壹步調整林種布局和樹種結構,從“綠化”轉向充分發揮主導功能。從可持續提供木材產品的角度來看,需要對大規模的中幼齡林采取撫育間伐措施,調整直徑結構,積極培育珍貴樹種;從系統穩定性和控制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角度來看,發掘和培育我國優良鄉土樹種資源十分必要;從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角度看,林業不僅要“占山”“回鄉”,更要“進城”,大力發展城市林業。森林健康不僅在促進傳統林業建設目標方面發揮了更強大的作用,而且在開拓森林資源管理和培育市場、創造社會職業需求、提高林業管理的科技含量、增強農民的專業技能、促進農民工就地轉化和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具有重大意義。更重要的是,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65438美元+0萬美元,但事實上,該國至少有3億人的人均GDP達到了4000美元以上。按照國際旅遊協會的標準,中國已經形成了不亞於美國的生態旅遊潛在消費市場需求。生態旅遊的主體是森林。目前,在相對貧困落後的山區農村,開發生態旅遊市場將引導社會投資和消費向農村和森林轉移,從而為城市財富向農村轉移創造了有效途徑,這對於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和創造社會就業具有重要意義。開發生態旅遊市場潛力的前提是健康的森林,而那些衰退的森林和具有較大火災和蟲害危害的森林沒有開發潛力。

森林健康:中國仍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

記者:國家林業局在森林健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魏殿生:在過去的造林工作中,我們從國情林情出發,牢牢把握宏觀形勢,狠抓森林資源培育和管理,質量和數量並重,取得了初步成效,這符合森林健康的理念。在數量擴張方面,近年來每年植樹造林都在1億畝以上;在質量提升方面,要堅持“質量第壹”的原則,與森林質量壹起重視造林質量,與森林覆蓋率和林地生產力壹起重視。為使中國森林健康邁出實質性步伐,2001年,中美林業聯合工作組決定將森林健康列為中美優先合作領域,共同啟動中美森林健康合作項目,並在北京八達嶺林場、江西信豐、貴州麻江、雲南麗江、陜西佛坪等地選擇重點區域進行試點探索。近年來,雙方互訪頻繁,交流頻繁。我們已派出三個代表團到美國考察森林健康和培訓項目經理,並接待了美國林務局的四批專家。2002年6月5日至10月,國家林業局和美國林務局在貴陽聯合舉辦了中美森林健康研討會。近日,我們組織知名專家對試點項目區建設情況進行了評估,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評價。當然,這項工作仍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還有許多工作等待我們去做。

森林健康:采取措施進壹步促進

記者:中國在進壹步促進森林健康方面有何計劃?

魏殿生:森林健康理念貫穿於森林資源培育的全過程,要落實到管護和合理開發利用中。促進森林健康是壹項綜合性強、涉及面廣的工作,需要法律、法規、政策、管理、技術、科研等多方面的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下壹步,我們將繼續做好以下工作:壹是進壹步加強中美森林健康合作,加強技術和人員交流,借鑒美國森林健康經驗,提升中國森林健康戰略。二是繼續開展試點工作,在試點的基礎上不斷總結成功經驗。三是將森林健康理念寫入我國“十壹五”林業發展規劃。四是與各部門聯合攻關,在現有實驗區的基礎上解剖“麻雀”,調整政策,為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森林健康奠定基礎。五是舉辦不同層次的研討會,加大森林健康宣傳力度。

保護天然林:重新認識林業經濟

林瀚

春節又要到了,是萬木開始復蘇的時候。人們仍然記得1998年夏天的特大洪水。如何實施限制森林砍伐和保護天然林的國家政策以及它將對林業經濟產生什麽影響仍是壹個令人關註的問題。

天然林保護工程全面啟動。

停止砍伐森林和保護森林壹直是人們關註的問題,但直到去年的特大洪水,各級政府才下定決心全面實施森林保護措施。去年8月20日,四川省政府發布通知,禁止天然林采伐。10 6月1日,四川省禁止采伐天然林。此後,全國重點地區天然林保護工程全面啟動。

所謂天然林是天然更新林,與人工林在形成方式上有所不同。天然林分為原生林、次生林和殘次生林。目前,我國天然林面積約8726公頃,占全國森林面積的65.3%。大部分是次生林,原生林僅占2%,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四川和西藏。天然林在水土保持、水源涵養、防沙治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國有林區的計劃木材大部分來自天然林,導致天然林資源急劇減少。國家林業局主辦的天然林保護工程主要針對135重點國有林區的集中連片天然林,面積約2900萬公頃,占全國天然林面積的33%。

保護項目將分兩個階段實施。第壹階段是1998-2000。在此期間,將全面停止禁伐區內的毀林行為,減少木材產量15萬立方米,禁伐區內的森工企業轉制為森林經營單位。第二期為2001-2010。要進壹步恢復天然林,實現從采伐天然林到經營利用人工林的初步過渡,使人工林木材產量占木材總產量的壹半左右。項目實施範圍涉及雲南、四川、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17省(區、市)重點國有林業企業以及長江、黃河中上遊地區具有重要生態地位的地方林業企業。

天然林保護工程還要求加快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加大退耕還林力度,堅決制止毀林開墾,大力加強商品林建設。該項目為林區帶來約654.38+0萬名下崗職工,國家投資30億元安排富余職工轉產轉業,計劃三年投資654.38+0.95億元。

重新認識林業的價值

天然林保護工程不僅給林業和整個國民經濟帶來了經濟影響。國家林業局天然林保護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張培昌表示,通過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林業部門將推動林業體制改革和管理思路轉變,首要的是重新認識林業價值。長期以來,由於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人們對森林價值的認識僅限於經濟價值,森林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長期被忽視。就經濟價值而言,人們的認識僅限於木材和木材加工。因此,伐木和木材加工已成為中國林業經濟的主體。

但實際上,森林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是經濟價值的6-7倍。森林具有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減少汙染、調節氣候、凈化空氣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功能。據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主持的“中國森林資源價值核算研究報告”稱,中國森林的經濟價值達到1.741.451.8億元,環境資源價值為7521.8億元。這裏有另壹組數字,也能說明問題:僅談木材,粗略地說,林業創造的GDP在20世紀50年代占全國GDP總量的6-7%,70年代下降到2-3%,現在不到1%。可見,“木材經濟”的分量越來越輕。

即使就經濟效益而言,提供木材也絕不是唯壹的。從廣義上講,林業應該是壹個以森林為基礎的巨大產業,包括木材和木材加工、林產化工產品、藥材、森林旅遊等。

天然林保護工程是將過去註重木材利用和經濟效益的傳統林業經營理念轉變為生態效益,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改變林區單壹產業結構,實行多元化經營。目前,我國松香產量居世界第壹;天然林得到保護後,壹些林業化學產品、森林食品和各種動植物將大大增加並提高其質量。全國各地的森林旅遊也方興未艾,有574個自然保護區和3000多個森林公園。根據有關部門的研究,林業可以向社會提供1100多種林副產品,這將使林區的多元化經營有更多的資源。

林業管理體制改革亟待加快

改革開放20年來,各行各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林業管理體制仍具有較強的計劃經濟特征,林業壹直存在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問題。壹方面,管理和保護林業應該是政府的事情,它屬於事業性質。據報道,日本、芬蘭等西方國家將整個林業作為公共機構進行管理,國家將為其支付費用,出售木材的錢也將上繳國庫。然而,在中國,這項工作壹直由國有林場負責。全國共有1459個生態國有林場,經營林地872萬公頃。這類林場培育的森林資源主要是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造福全社會,但對其自身而言,無法轉化為直接的經濟效益。

另壹方面,伐木、加工和其他創造經濟利益的事情是企業行為。國有林場和森工企業為了生存,必須創造經濟效益,也就是只能砍樹。但是森林資源由國有林場管理,沒有限制,也沒有制約。這就好比國有林場假扮警察和小偷,結果可想而知。

國家林業局政策法規和體制改革司陳根昌司長表示,人們常說國有企業負擔重,主要是指企業要承擔退休、教育等方面的責任。對於森工企業來說,這些只是小頭,大頭在於管理和保護森林,為國家創造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為了實現天然林保護工程的長期、徹底實施,必須進行林業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由企業管理資源向國家管理資源的轉變,將資源管理的行政職能從企業中分離出來,並將壹部分森林工人轉變為管護工人,成為國家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壹些純粹的伐木和加工工人作為企業完全分離。這就是經營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張培昌局長表示,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後,管理體制改革要從天然林保護區開始,逐步向全國推廣。

林下經濟的出路在哪裏?

木材是壹種用途廣泛的原材料,林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也占有壹定的分量。天保工程實施後,中國林業經濟會大幅萎縮嗎?陳主任說,保護天然林並不意味著不砍伐任何樹木,而是將來要砍伐的更多樹木將取自人工林。中國人工林保存面積已達3300多萬公頃,居世界首位。其中壹些已達到成熟間伐期,仍能為社會提供相當數量的木材,但大塊木材將減少。因此,禁伐措施對林業經濟的影響只是結構性的,而不是整體性的。

陳局長進壹步指出,林業部門要對天然林保護以外地區的現有森林進行分類經營,將其中30%左右的森林作為重點保護的生態林並嚴格保護。其余30-40%將作為壹般保護生態林進行保護,其余30-40%將作為商品林,生產社會所需的木材和林產品。新的森林也應該分類。

由於多種原因,中國國有林業,特別是東北和內蒙古的國有林區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經濟衰退,企業負擔沈重,工人生活條件惡劣。有林業專家指出,天然林保護工程實施後,要走出困境,除了加快速生豐產林、水果等商品林建設外,還必須因地制宜,進行多元化經營,同時發展木材深加工,走產業化道路。

例如,江蘇省玉山林場過去長期從事單壹林業經濟,導致每年都虧損,因此不得不向國家伸手要錢生活。改革開放以來,林場走了以林為主、以市場為導向、多種經營、多業發展的道路。壹方面,運用新技術改造傳統林業,發展優質高產高效林業,特別是筍竹兩用豐產林,使每畝林地收入提高了47.5倍,茶葉畝產量提高了近1倍。另壹方面,大力發展工業加工和森林旅遊。結果工業銷售收入和旅遊收入逐年增加,到1996時,工業利潤已達570多萬元,占整個林場總收入的2/3,旅遊產業也創收365萬元。林場森林覆蓋率達95.8%,職工人均年收入達6719元。

湖南省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在原國有張家界林場1982基礎上建立的中國第壹個森林公園。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和宣傳,這裏已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旅遊景點,1992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1996接待遊客60萬人次,經濟收入達3875萬元。

張培昌主任表示,從大林業的角度來看,中國有400-500個縣以木材和林產品為生,有超過6543.8萬個縣位於天然林保護區。相當壹部分縣通過發展多種經營和林產品深加工走上了致富路。我們認為,禁止毀林並沒有改變林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反而為林業部門改變傳統思維帶來了契機。只要我們調整思路,堅持改革,盡管任務艱巨,林業經濟壹定會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