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石墨陽老師雅正——蔣銀龍”。看著蔣銀龍先生的手書,我感慨萬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蔣銀龍先生曾是壹名基層法官,業余時間堅持寫作。他是《法制日報》、《法制周末》和《文慧日報》法律專欄的特約撰稿人,也是《私人歷史》的專欄作家。
《法律博物館文物中的法律故事中華館》壹書是蔣銀龍先生精心收集了丹書鐵卷、節鈸、銅鈸、法鼓等20余件中國古代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法律文物,建成文字生動、圖片精美的法律博物館,讓讀者通過閱讀了解法律之美。
01玉璽權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軍閥割據,諸侯割據。比如馬騰、劉表、公孫瓚、袁紹和曹操。這些諸侯全副武裝,其中不乏皇親國戚,但只有壹個人敢第壹個稱帝,那就是袁術。他為什麽有信心稱帝?《三國演義》中說袁術有玉璽。自秦漢以來,玉璽似乎是壹種“命運和權力的憑證”,得玉璽者得天下,而沒有玉璽者也是“白板皇帝”。
玉璽的價值隨著朝代的更替逐漸失去了權杖的光環。明朝禮部尚書傅瀚說:“我奉命以德代印”,程紹有“至尊寶在德而不在印”。由此可見,在明朝官員眼中,印章不再是法律權力的憑證。
尤其是在清朝乾隆皇帝的眼中,玉璽成了壹個普通的“玩物喪誌”。在《王國之寶》中,“完美老人”用“君在德而不在寶”八個大字為玉璽做了最後的定論,玉璽的政治權力史就此落下帷幕。
02建
在歷史小說、戲曲和影視作品中,有壹種“驚弓之鳥”的法寶,那就是方上之劍。在經典喜劇電影《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中,當周星馳飾演的包青天看到嫌疑人在有權有勢的人的支持下獻上方上劍時,他感到非常震驚。
仔細想想,人們害怕方上之劍的原因是它是皇帝賜予的,但哪個皇帝會把殺死自己的權力交給別人呢?如果“斬昏君斬朝臣”只是文學誇張,那麽方上劍還存在嗎?在書中,蔣銀龍深入淺出地講述了文物故事。
鼓上能聽到抱怨
在中國古代的訴訟中,許多人會想到“敲鑼打鼓表達不滿”。正確的人被冤枉了。只要他們在衙門前敲鑼打鼓,就會有“天老爺”來主持正義。事實上,這是壹個誤解:古代衙門前確實有壹面鼓。當人們遇到緊急情況時,他們敲鑼打鼓,縣令和法院應該接受。然而,這只是緊急情況下的特殊程序。更多時候,鼓是“打”官方“下班鐘”的工具。不過“擊鼓鳴不平”確實存在,而且是很多朝代的正式法律制度,只不過這個鼓位於天子腳下、首善之區,鳴不平的對象是皇帝而不是壹般的父母。
04願生願死。
令狀是中國法律領域最基本的文書類型之壹,如起訴書、上訴書和自訴書。在流行文化中,也有幾種以“形式”為名的“文件”,即軍令、軍閥和生死。
在《三國演義》中,關羽立下了軍令狀,但最終他沒有受到質疑。《水滸傳》中,林沖初上梁山,被要求接受軍閥,雖然最後沒有被接受;生死經常出現在競賽中,最終,很少有人用生命戰鬥...
歷史上是否存在“翔”這個充滿氣息的寺廟名稱,我們可以在《法律博物館》壹書中找到答案。
無論是嚴肅的法律,冰冷的判決還是悠久的法律歷史,似乎都缺乏壹種人類煙火的氛圍。幸運的是,在幾千年的積累中,留下了無數珍貴的合法文物。在他們身上,我們能感受到法律的剛性和尊嚴,也能體味到法律的溫度和博愛。
讀萬卷書,走萬裏路。蔣銀龍先生的頭條“切割地球”點擊量達6543.8+億,單篇最高問答點擊量近6543.8+00萬,100多篇“6543.8+00萬”的文章和問答被評為“年度文化號”,入選“百億元計劃”和“青雲計劃”。“法律萬能”的創造者。
我們從《法律博物館文物中的法律故事中國館》這本書中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法律和文化知識,增長了我們的知識和經驗,積累了很多茶余飯後的談資。是不是很奇妙?
楊沫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給妳壹個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