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b【解析】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課堂,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
2.a【解析】不同的教學任務需要在課堂上完成,課的類型也不同,比如新授課和鞏固課。
3.c【解析】課外輔導是教師在課堂教學規定時間之外對學生的輔導。
4.d【解析】理解有效性概念的關鍵在於理解“有效性”,即要測量的屬性或特征是可以測量的。
5.a【解析】多次測量得到的結果的壹致性表明該測試是否可信,即可靠性。
6.b【解析】學習資料包括學習大綱、課本和參考書,其中課本是教師備課的依據。
7.b【解析】古代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較低,采用個體授課制為主體。
8.d【解析】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從理論上奠定了班級授課制的基礎。
9.c【解析】見大綱中班級授課制的產生和發展。
10.d【解析】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或學習成績進行外部分組,打破年齡限制。
11.b【解析】班級授課制有助於大規模培養人才,主要為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所采用。
12.a【解析】個別化教學是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低的,所以最早出現。
13.b【解析】學習新教材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新知識...14.b【解析】考試分為三個階段,核心是命題。
15.d【解析】見大綱中除法的定義。
16.c【解析】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首先論證了班級授課制。
17.d【解析】柯曲波最早提出設計教學法。
18.b【解析】這就是課堂教學的優勢。
19.c【解析】見大綱中對道爾頓制的介紹。
20.c【解析】這是形式策略的定義,見大綱中的相關部分。
21.a【解析】結構策略強調抓骨幹,建體系。
二、選擇題
1.ABCDE【解析】教學工作以班級為中心環節,圍繞上好班級開展各種程序。
2.BDE【分析】課程的類型可以按照教學方法或者教學任務來劃分,新教學和鞏固都是教學任務。
3.ABCDE【解析】參見教學大綱中部分班級結構的相關內容。
4.ABCDE【解析】教師的工作總是落在好課上,好課的標準涉及課堂的方方面面。
5.ABE【解析】測驗和考試也應該為教學服務,教學的效果不應該是隨機的。
6.ABCDE【解析】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而結合起來開展活動的結構。
7.CD【解析】設計教學法主張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目的和內容,設計自己的學習過程。
8.BCD【解析】外部分組是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或興趣進行分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