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但為什麽不先學習法律知識,而是學習職業道德呢?
中國近代著名法律教育家孫先生曾說:“只有知識的人,決不能算是法律人才;我們除了要有法律知識外,還要有高尚的法律道德。因為如果壹個人的人格或道德不好,他的知識或技術越高,就越會危害社會。如果壹個學法律的人沒有人格和道德,那麽他的法律越精致,他就越會玩弄法律和犯罪。”可見,法律職業道德的培養是維護法律職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這對於90後法律人來說更為重要。
(2)那為什麽90後律師學習職業道德這麽重要?
1、90後,我們是與世界發展潮流和趨勢同步的孩子。我們是獨立的,不喜歡被束縛。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被貼上了“缺乏責任感”、“自制力差”、“浮躁”、“沖動”和“惰性”的標簽。
“缺乏責任感”意味著我們很難肩負起未來維護公平正義的重大責任;
“自制力差”讓我們隨時面臨被社會邊緣灰色地帶誘惑的危險;
“浮躁沖動”會影響我們對法律問題的理性思考判斷,會出現違反職業道德的行為;
而“惰性”會阻礙我們在法學學習道路上不斷成長的步伐。
因此,我們成了最容易受外部影響的群體。例如,對各種社會現象的壓力和不滿可能會使我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或多或少地偏離。90後的道德品質受到了考驗。
2.作為法律專業的90後大學生,以及壹群正在成長的律師,我們身處校園,除了實習機會外,從未以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實踐過法律。因此,我們對法律職業道德和概念沒有深刻的理解,很難在這方面建立堅定的信念。因此,我們更有必要培養自己高於壹般人的道德品質,嚴格遵守法律職業道德,塑造良好的職業道德觀念,努力承擔作為法律人的社會責任。
(2)然而,目前法律領域各種令人擔憂的現象無時無刻不在沖擊著我們的信仰,壹次次沖擊著法律人的職業道德底線,極有可能突破90後法律人薄弱的道德底線,產生惡劣影響。
舉個例子,
2008年,臺球冠軍李政因處理經濟適用房房號而涉嫌欺詐。律師虞照在為傑克辯護時,被法官詢問具體的辯護意見。另壹方面,律師趙明確表示,應該受到比詐騙罪更重的指控,比如“非法集資或合同詐騙”。他的話過於隨意和相關專業知識不紮實的問題對當事人不利。這種突如其來的“倒戈”現象使刑事辯護律師的職業道德越來越受到關註,這與壹名職業律師的要求背道而馳。
此外,在鄧玉嬌案件中,兩名律師林夏和夏楠壹改其堅定冷靜的職業形象,在媒體面前“多次痛哭流涕”並“向媒體求助”,缺乏基本的證據知識和實事求是精神,這也考驗了律師的職業道德。
更有甚者,曾有壹位20多歲的年輕法官在法庭上公開指責被告的老律師“少說話”,而那位律師是壹位資深教授,曾參與《法官法》的編纂,退休後擔任律師壹職。
像這樣的例子都指向了當今法律人的職業道德,而這些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實必然會影響90後正確職業道德觀念的建立和形成。
因此,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將來步入社會從事法律工作,成為“刀尖上的舞者”。如何以公平公正的態度劃出優雅委婉的弧線,如何讓我們自己在處理法律問題時的步態翩翩起舞而不沾塵埃,如何讓睿智、理性、神聖的法律人形象在法律舞蹈中熠熠生輝,需要我們90後大學生從現在開始就做好熱身準備,樹立高尚的法律信仰。
梁啟超曾寫下波瀾壯闊的《少年中國論》:培養未來的中國青年是中國青年人的責任。因此,今天的責任不在於別人,而在於我的青春。年輕人的智慧意味著國家的智慧,年輕人的財富意味著國家的財富,年輕人的力量意味著國家的獨立,年輕人的自由意味著國家的自由,年輕人的進步意味著國家的進步。
讓我們看看不斷成長的90後法學家,他們必將“前程似錦”,並在未來肩負起中國法律界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