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有壹塊空地可以種莊稼。a和B討論在這塊土地上應該種什麽作物。前壹分鐘A還說要種玉米,下壹分鐘又說不要種玉米。針對A的說法,B說:“妳的兩個意見我都不同意。”
在這裏,A的說法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錯誤,因為他同時肯定了這塊空地上“玉米該種”和“玉米不該種”這兩個矛盾的判斷。對於A的說法,B的說法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因為排中律認為兩個相互矛盾的判斷不可能同為假,而B只是認定上述兩個判斷為假。
也就是說:這塊地要麽種玉米,要麽不種玉米,二者必有其壹。
排中律要求在同壹思維過程中,不能同時否定不能為假的命題(矛盾和對立)。
邏輯錯誤:
排中律要求保持思維本身的清晰性。如果壹個想法被認為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它將很難理解和不知所雲。
違反排中律的邏輯錯誤是壹個悖論。
有人建議老李或者老王去,我覺得不合適。如果老李和老王都不去,我是不同意的。
在討論被告人是否犯貪汙罪時,有人說:“不能認為被告人犯了貪汙罪,也不能認為被告人沒有犯貪汙罪。我認為被告犯了介於貪汙與不貪汙之間的罪。”
在討論是否應該禁煙時,某個人說:“我不贊成禁煙。煙草是這個國家的重要產業。但是...畢竟吸煙有害人的健康,所以我不贊同不禁煙的觀點。”
上面的例子否定了對同壹件事的兩種相互矛盾的說法,所以表達的思想很模糊,犯了不可忽視的錯誤。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排中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