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第二年(1334),他被任命為同知元,遷中國任政治特使、同知樞密院事、禦史大夫、中書右丞相。至元六年(1340)十月,任中書右丞相,大改伯顏舊政,恢復科舉取士。鄭錚三年(1343),脫脫擔任《遼史》、《宋史》和《金史》的主編,並擔任首都總統。
鄭錚九年(1349),他回來擔任中書左丞相。鄭錚十年(1350),任命脫脫為中書右丞相,發行新鈔“直正交鈔”,派賈魯治理黃河。他的成就卓越,贏得了洪水災民的心,被譽為“聖人”鄭智十壹年(1351),黃河農民起義爆發,紅巾軍被鎮壓。鄭智十五年(1355),他被罷官流放到雲南,後奉中書平章詔被送到宗。鄭智二十二年(1362),趙學復職。
擴展數據
字符貢獻
文學
他被任命為石三總統時,主修宋史,著有《文藝誌》八卷,以《宋史》為主,刪重補缺。* * *錄有9818、119972卷宋代書籍。為了記錄宋代的藏書和《宋史著作總目錄》,分類混亂,記錄錯誤很多。在史書記載的目錄中,它是“最雜”的。《宋史·宋藝文序》對宋代全國藏書進行了概括性論述,是研究宋代藏書史的重要文獻之壹。?
書法
白林,江南第壹世家(鄭氏宗祠),是鄭義門的祖名。懷公遷居浦江後,將原來的項燕溪改為柏林溪,以示不忘自己的根。元朝宰相摘下家書中的“白林溪”三個大字立碑。據《易門鄭祭書》記載,“柏林溪”石碑立於崇義橋邊,年久失修,早已損毀。乾隆十八年(1763),舊碑移至柏林溪橋頭,由寺內磚砌而成。在原來的地方建壹座新的紀念碑(原來的紀念碑已移至寺廟展出)。
參考百度百科-脫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