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在抗疫期間,城市也被關閉。美國媒體將中國的封城評價為“侵犯人權”,而意大利的封城則是“為其他國家做出了巨大犧牲”。再比如最近斯裏蘭卡網絡上攻擊中國的聲音。中國駐斯裏蘭卡大使館在推特上對此作出了積極回應,隨後推特公司封禁了中國駐斯裏蘭卡大使館的官方賬號。顯然,這不符合西方壹貫倡導的“我不同意妳說的每壹句話,但我捍衛妳說話的權利”的理念。
作為對西方輿論打壓的回應,中國還在今年3月發布了《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從“公民和政治權利形同虛設、經濟和社會權利得不到保障、少數族裔遭受欺淩和排斥、婦女面臨嚴重歧視和暴力、弱勢群體處境艱難、移民受到非人待遇、別國人權遭到肆意踐踏”等七個方面闡述了美國人權的缺陷和不足。
總的來說,輿論戰目前是客觀存在的。從形式上看,西方處於攻勢,中國處於守勢。
1.為什麽會有輿論戰?
至於為什麽會有輿論戰,我覺得需要從縱向和橫向來思考。縱向來說,中國和歐美國家的歷史背景不同,塑造了東西方不同的民族性格。
(壹)歐美“以鄰為壑”的傳統
歐洲的總面積約為65,438+0,065,438+0.6萬平方公裏,與中國的960萬平方公裏幾乎相同。歐洲人口約7.4億,是中國人口的壹半。然而,目前歐洲有48個國家和地區,這比中國的省份數量還多。
不僅是現在,自希臘文明以來的幾千年裏,歐洲壹直處於分散和分裂的狀態,英法之間、法德之間也存在長期的鬥爭。法國的拿破侖和德國的希特勒也給了鄰國沈重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國家的生存是建立在自我保護的基礎上的,而鄰國將始終威脅著自己的安全。長此以往,就會形成“損人不利己”的心理。國家安全只能靠獨立奮鬥來實現,所以以鄰為壑的傳統塑造了他們的“奮鬥”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