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家庭環境的影響,韋伯的弟弟阿爾弗雷德·韋伯後來成為壹名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1876年的聖誕節,年僅十三歲的馬克斯·韋伯為父母寫了兩篇歷史論文,題目分別是《論德國歷史的發展與皇帝和教皇的作用》和《論羅馬帝國從君士坦丁到民族遷徙運動的歷史》。14歲時,韋伯開始在書信中引用荷馬、西塞羅、維吉爾、列維等人的作品。在他進入大學之前,他已經讀過歌德、斯賓諾莎、康德和叔本華的理論。年輕的韋伯對研究社會科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1882年,韋伯進入海德堡大學法律系。和他的父親壹樣,韋伯選擇了法律作為他的主要研究領域,並在大學時加入了與父親相同的俱樂部。除了學習法律,年輕的韋伯還學習了經濟學、中世紀歷史和神學。他還在斯特拉斯堡短暫加入了德國國防軍。
1884年秋天,韋伯回到家鄉柏林大學學習。在接下來的八年裏,除了在哥廷根大學的壹個學期和短期兵役外,韋伯都留在柏林深造。韋伯和父母住在壹起。除了繼續深造,韋伯還做過實習律師,最後在柏林大學擔任講師。1886年,韋伯通過了律師“Referendar”考試,成為壹名見習法官。在1880年代後期,韋伯繼續他對歷史的研究。1889年完成題為《中世紀商業組織史》的博士論文,獲得法學博士學位。兩年後,韋伯寫了壹本名為《羅馬農業史及其對公法和私法的重要性》的書,並完成了他的教授資格考試(Habilitation),因此韋伯成為了壹名正式的大學教授。
在韋伯即將完成博士論文的那壹年,他開始對當時的社會政策感興趣。1888年,他加入了壹個名為“社會政治聯盟”的組織。這個專業團體的大多數成員是當時屬於經濟史學派的德國經濟學家。他們把節約作為解決當時廣泛社會問題的主要方法,對當時的德國經濟進行了大規模的統計研究。1890年,工會設立了壹個專門的研究項目,以測試日益嚴重的東部移民問題(Ostflucht):當時,由於德國工人逐漸遷移到迅速工業化的德國城市,大量外國工人遷移到德國東部的農村地區。韋伯負責這項研究,並撰寫了許多研究成果。最終報告得到了很好的評價,並被廣泛認為是壹項傑出的觀察性研究,這鞏固了韋伯作為農業經濟專家的聲譽。
1893年,韋伯娶了壹位遠房表妹瑪麗安·施尼特格,她後來成為女權主義者和作家。這對新婚夫婦於1894年搬到弗賴堡,韋伯被聘為弗賴堡大學經濟學教授。1896韋伯還被母校海德堡大學聘為教授。壹年後,韋伯的父親去世了,而在去世前兩個月,父子之間恰巧發生了壹場激烈的爭吵,這成為了韋伯壹生的遺憾。在那之後,韋伯患上了失眠癥,他的性格變得越來越神經質,這使他越來越難以成為壹名教授。他的精神狀態迫使他減少教學量,他在1899的學期期間離開了。韋伯在1900年的夏天和秋天在壹家精神療養院住了幾個月,然後在年底和妻子壹起去了意大利旅行,直到1902年4月才回到海德堡。
在1968+0890年代早期的幾年頻繁工作後,韋伯從1898到1902年底沒有再發表任何作品,並最終在1903年秋天辭去了教授職務。在擺脫了學校的束縛後,韋伯和他的同事沃納·桑巴特在那壹年創辦了壹本名為《社會學與社會福利檔案》的社會學期刊,韋伯擔任副主編。1904年,韋伯開始在這本雜誌上發表他最重要的壹些文章,特別是題為《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壹系列論文,這些論文後來成為他壹生中最著名的著作,也為他後來研究文化和宗教對經濟制度的影響奠定了基礎。這篇論文是他在世時出版的唯壹壹本書。也是在那壹年,韋伯前往美國,參加了當時在聖路易斯舉行的社會和科學會議——這也是與世博會有關的會議之壹。盡管韋伯的表演越來越成功,但他仍然覺得自己無法再勝任固定的教學工作,所以他繼續保持私人學者的身份。1907韋伯得到了壹筆可觀的遺產,這使他能夠繼續專心研究而不必擔心經濟問題。1912年,韋伯試圖組織壹個左翼政黨,將社會民主主義者和自由主義者結合起來,但最終沒有成功,主要是因為當時的自由主義者仍然擔心社會民主主義的革命思想。
韋伯是現代社會學的奠基人,他在組織管理中關於行政組織的觀點對社會學家和政治學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不僅考察了該組織的行政管理,還廣泛分析了社會、經濟和政治結構,並深入研究了工業化對組織結構的影響。他提出了所謂的行政組織制度理想理論,其核心是組織活動應由崗位或職位而不是由個人或世襲地位來管理。他的理論是對泰勒和法約爾理論的補充,對後世管理科學家尤其是組織理論家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在管理思想發展史上被稱為“組織理論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