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人生沒有如果。
更好,從自己做起,擁抱現在,擁有未來!
這本書壹共九章,因為內容太多,壹張導遊圖又太大,所以導遊圖的每壹部分都是單獨拍的。
第壹章簡要介紹了什麽是積極心理學?為什麽要培養積極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不是心靈雞湯,而是壹門學科。它是壹種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知識,具有證據和邏輯。
第2章到第9章,每壹章都有正面人物。
第二章——情緒力量(引導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
每個人都有情緒,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更好的處理負面情緒?如何激發積極情緒,保持幸福感?
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有負面情緒,如何管理很重要。
第壹步:註意妳的心跳。心跳加快時,深呼吸冷靜下來再解決問題;
第二步:認知意識,采用自說自話的對話系統。這壹步的主要目的是實現妳的負面情緒;
第三步:完全接受自己和孩子的情緒。不要被情緒控制;
第四步:反駁不合理的認知。“ABC理論”:A代表發生的事件,B代表當事人對這壹事件的看法,C指個人基於這壹看法的情緒和行為反應。“ABC理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不是外部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和評論。所以,解決情緒困擾,不僅要著眼於改變外部事件,更要改變自己的認知,進而通過改變對事件的不合理認知來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第五步:選擇積極的行動。
正確對待情緒,正確處理。
第三章——韌性(給孩子壹顆堅強的心)
擁有韌性有很多好處,尤其是處理問題的能力。
如何提高應變能力?最重要的是正確對待錯誤。不要責怪每壹個問題,而是尋找解決方案,用愛去執行。
那麽什麽是真正的“愛”呢?要麽“寵”要麽“愛”,要麽“擊”要麽“愛”。其實“愛”也是有技巧的,與適當的拒絕、適時的表揚、適當的批評、適當的爭辯、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有效的催促相兼容。
“ABC模式”增強應變能力;
“A”(接納)對孩子的成長很重要。可以幫助孩子學會理解和接受事實,同時超越和克服這些事實。
“B”(行為),即用積極的行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想提高應變能力,就要培養“成長思維”。具體有以下幾點:① A .多鼓勵,少表揚,多描述,少批評。贊美壹些後天可以改變的特質。比如辛苦,辛苦等。有天賦固然好,但後天的努力不僅能解決問題,還能發展妳的技能和天賦。b .合理的因果分析(摘自第四章);② A .鼓勵樂觀面對失敗(成績不是唯壹的衡量標準,如何解決問題才是關鍵)。b .允許失敗,從失敗中獲得成長。c .問題的合理歸因。(b、c摘自第四章);3學會在孩子面前“示弱”。知識淵博,能力強大的人都會犯錯。及時接受並改正錯誤最重要。)。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言語,學會獨立思考和行動。
“C”(認知),有積極的心理預期,專註於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從而試圖改變現狀。當遇到困難或挑戰時,我們可以這樣引導:①接受這件事帶來的壹切負面情緒(不要克制,接受就好);專註於妳現在正在做的事情(當妳不關註負面情緒時,它們會減弱甚至消失);(3)制定計劃【列出可以控制的內容(如制定行動計劃、優化目標計劃等。)和什麽是控制不了的(比如別人怎麽想)];(4)立即行動(把妳的精力和註意力集中在妳能控制的事情上,努力把這些事情做好)。
第四章自我效能(幫助孩子建立“我能行”的生活態度)
自我效能可以決定人生選擇。如果我們發自內心地堅信自己能做好壹件事,那麽這種信息就會督促我們克服困難,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相反,如果妳認為自己做不了某件事,那麽在做事情的過程中就會因為缺乏自信而容易失敗。
我想談談“物非人”這壹點。這本書講述了壹個孩子在水上玩耍的故事。爺爺會對孩子說:“踩水不踩水不是好孩子。”表面上看,孩子可能真的不踩水了,但當孩子被定義為“不踩水=好孩子”“踩水=壞孩子”時,會極大地傷害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影響孩子對自己的正確評價。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對待事物而不是對待人。舉個例子,如果壹個孩子在玩水的時候弄臟了,那麽我們可以說:“妳很喜歡玩水,但是下次不弄臟就更好了。”這樣孩子的負面情緒就不會被放大,下次為了不弄臟自己,會更好的調整自己的行為或者改正自己的錯誤。不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也不會影響他們的自我評價。因為孩子知道:“雖然我把衣服弄臟了,做了錯事,但不代表我是個壞孩子。我還是個好孩子。”
還要註意鼓勵(鼓舞、鼓勵和為它加油)、欣賞(贊許、欣賞)和表揚(對好人好事的公開表揚)的區別,註意分寸。多強調過程,少強調結果。
看到孩子的好行為時,先描述他的行為,同時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後把孩子值得鼓勵和欣賞的行為總結成壹個詞。例如:
妳今天自己打掃了房間。多整潔啊!非常精心包裝!
妳把地板擦得很亮,桌上的書也擺放得很整齊。走進妳的房間,讓人感覺很舒服。
這叫主動讓自己的房間保持這麽整潔,不需要大人的幫助。
雖然妳現在沒有做好,但這只是暫時的。通過努力,妳壹定會實現妳的目標。
成長型思維的內容在第三章合並了,這裏就不贅述了。在這裏,我只談成長型思維的特點:
不怕挑戰,勇於挑戰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情。
正視困難,在困難面前不退縮,會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
努力工作,相信努力是成功的唯壹途徑。
善於反思,失敗後會積極尋找自己的不足,彌補不足。
積極學習,會思考別人的成功,積極學習探索。
第五章-自我控制(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壹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要凡事都用自制力,用在刀刃上。
有些消耗自制力的東西,可以有意識的遠離。比如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手機調成靜音,遠離辦公桌。
自制力是可以訓練的,從5分鐘到10分鐘→20分鐘→更長,循序漸進。
妳可以讓好習慣變成慣性思維,這樣可以減少自制力的使用。
1,設定小而具體的目標,要具體,比如不要說多運動,而是跑3公裏;
2.制定壹個具體的行動計劃並寫下來。
3.盡量排除外界幹擾,比如我之前說的,看書的時候把手機調成靜音;
4.找到行動的支持者,有同伴堅持下去;
5.設置視覺獎勵,比如在完成的項目上放壹朵小紅花。持續的正反饋可以加速良好習慣的形成。
第六章-自然優勢(激發兒童的內在潛力)
這壹章給了我最大的驚喜。這壹章告訴我“每個人都能擁有的24個優點”。我才發現我也有很多天生的優勢!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的家長會關註孩子明顯的缺點或錯誤,對孩子進行批評,通過“翻舊賬”來刺激孩子;有些家長習慣在孩子犯錯、調皮或表現不好時對其進行口頭攻擊——“如果妳連這都做不好,那妳以後還能做什麽?”“妳真讓我難堪”“妳比妳強”“妳笨得像頭豬”;有的父母喜歡“先教孩子後教別人”,總是在長輩或朋友家裏,甚至在公共場合教育和批評孩子;有些家長會在孩子有所成就的時候“警告”孩子:“這點成績不算什麽,不要太顯眼!”這些“警告”其實是在有意無意地告訴孩子“不夠優秀”、“不值得優秀”、“表現好是不對的”。
孩子已經沒事了。妳覺得他們為什麽總是這麽慘?
有些管教方式不僅會導致孩子失去自信,還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意識和價值感。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時候,給予理解和寬容,在孩子取得成功的時候,毫不猶豫地表揚他們。
註重優勢更有利於成長。不要總盯著孩子的缺點,要多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並充分發揮優勢來彌補劣勢。
下面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24個優點”(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必須擁有24個優點),供大家發掘。
智慧和知識:
創造力:喜歡思考壹些解決問題的新方法;
好奇心:興趣愛好多,對各種新奇事物充滿熱情;
豁達:經常能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好學:喜歡學習和探索,平時喜歡看壹些非小說類書籍;
見識:認識事物比較全面,別人認為他有超越他現在年齡的認識層次和水平。
勇氣:
勇氣:面對強烈的反對,妳能捍衛自己的立場,以理爭辯;
毅力:能夠堅持完成自己的任務,在任務完成之前絕不放棄;
正直:能夠取得別人的信任,別人會相信他能保守秘密;
活力:永遠保持熱情和活力,也會影響周圍的人。
人道主義:
愛情:珍惜與他人的親密關系,能夠關心和分享他人;
善良:樂於助人,照顧他人,喜歡做壹些力所能及的好事;
人際智能:在社會交往中舉止得體,能夠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和行為動機。
正義:
公民精神:能為了集體利益犧牲自己的利益;
公平:能夠公平公正地對待所有人,給予每個人同樣的尊重;
領導力:能夠推動團隊成員實現更好的合作,即使他們之間存在分歧。
節制:
寬恕和同情:很少對他人有怨恨;
謙虛謙遜:不認為自己比別人特別,平等待人,低調做人;
謹慎:遇到事情後,總要深思熟慮後再發表意見;
自我調節:能夠控制自己的飲食和情緒。
超越:
欣賞美:看到美好的事物,總能觸動內心深處的感情;
感恩:對生活中得到的壹切心存感激;
希望:總是對未來充滿希望,期待新的壹天;
幽默:可愛、風趣,與人相處時總是充滿笑聲;
靈性:比起物質生活,更註重自己的精神滿足。
每個人都有很多優點,有些是與生俱來的,有些是努力之後才能擁有的,有些可能是長時間的努力也達不到的。面對這些比重不同的優勢,要強化優勢,取長補短,利用優勢彌補劣勢。
家長要記住:不要告訴孩子“妳沒有這個天賦”“我們家沒有XX基因”(這是我的補充。)
第七章-專註(讓孩子體驗投資的快樂)
專註力也是壹種有限資源,使用方法可以參考“自控-資源”這個分支。
同時要知道,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專註力差,而是他們選擇關註自己覺得更有趣、更吸引眼球的東西。所以,判斷壹個孩子是否專註力有問題,不壹定要從他是否在學習中走神來下結論,而是要看他是否能長時間保持專註於某個感興趣的內容。
“伏流”是壹種最佳的投入狀態,是壹種高度專註和忘我的巔峰體驗。
怎樣才能獲得這種體驗?研究發現,壹般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①挑戰與技巧的平衡。如果太難,妳會抑郁、焦慮,甚至放棄;太簡單會平淡甚至苦澀。最好是任務難度略高於現有能力。
(2)明確每壹步的目標。目標不要太大,或者把大目標切割成具體的、容易實現的小目標,這樣才能保證妳在行動的時候知道下壹步要做什麽。
③家長及時反饋。跟上妳要去的地方。如果順利完成,及時鼓勵和表揚,增強他們繼續努力的信心;如果不理想,及時指導糾正錯誤,提高能力,以便在接下來的行動中更順利的完成目標。
用聰明的原則專註於目標。
①具體性。無論設定什麽目標,都要具體可行。當妳能專註於小的具體目標時,妳會逐漸進入加持體驗,專註力會壹步步提升;
②可測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我們是否達到了目標;
③可實現性。這與挑戰和能力相匹配的要求是壹致的,同時也要堅信自己能夠實現這個目標(因為在過程中我們會更加專註和專註,目標才能真正實現)。);
④相關性。指壹個目標與其他目標之間的相關性;
⑤時間限制。設定完成相應目標的時間框架。這是為了對抗拖延的習慣。
專註力是壹種有限的資源,所以除了利用它,我們還需要為它充電和儲存能量。其實很簡單,就是好好休息,真正的休息。
第八章-善良(鍛造孩子真正的競爭力)
善良是壹種天性,善良的人有更多的快樂和愛,幫助別人能帶來快樂。
但善良是沒有回應的。如果不加以判斷,不僅會成為壞人作惡的機會,還會給自己帶來危險。(我覺得有必要告訴善良的孩子,畢竟也有善行給自己帶來噩夢的案例,比如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韓國電影《素媛》)。
所以善良應該把握三個原則:
(1)教會孩子提高警惕。告訴妳的孩子幫助別人的正確方式,誰能幫,誰不能幫。
2教孩子分辨是否值得幫助。要教會孩子有自己的判斷力,分清哪些人哪些行為值得幫助。對於有不良記錄的人,不僅不應該幫助,還應該在適當的情況下進行懲罰。同時,正義需要堅守,但也需要智慧地維護正義;
③教會孩子保護自己的利益。不能為了幫助別人而讓自己遭受巨大的損失。比如看到有人落水,孩子不要下水去救別人,因為孩子可能不僅救不了別人,還會有危險。正確的做法是趕緊向大人求助;同時也要註意保護他人的利益,比如不搞小團體忽視甚至欺負沒有惡行的孩子;有時候妳必須對別人的要求說“不”。如果妳沒有能力或者非常不願意做某件事,妳還要去幫助別人,這很可能會傷害到對方,也傷害到自己。我們不需要壹直行善,但要壹直為別人而活。(在這裏我也想說,不要被道德綁架。)
善待他人,堅持自己的底線和原則。拒絕那些不值得幫助的人。否則,孩子的善行就是在縱容對方的惡行。
任何微小的事情都可以是壹件好事,比如妳坐電梯的時候,看到有人手裏拿著東西,問他要去幾樓,幫他按電梯按鈕;看到公廁的水龍頭沒關,就順手關了;看到小夥伴傷心,可以讓孩子安慰妳。兒童總是通過觀察和模仿成人的行為來構建自己的行為模式。所以,要培養壹個善良的孩子,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成為有愛心、有道德、有責任心的人,讓孩子去模仿。而這種影響對孩子的影響會更持久。
第九章——“王者之力”(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ACE+”理論:審美(美感)、創造(創造力)、共情(共情),第壹個字母在壹起就是英文單詞ACE,意思是“ACE,king”。其中,美感是根,創意是莖,共情是葉,“+”代表在“王牌”的基礎上對人類其他性格優點和美德的補充。
美感:美的體驗造就健康的人格。訓練:①引導孩子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種美(生活中不缺美,缺的是發現美的眼睛);2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真正的美是發自內心的,真正的強大是無論妳長什麽樣都接受);鼓勵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人(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欣賞事物,而不僅僅是事物的表象)。
創造力:分析和解決問題、創造新概念和新事物、想象和規劃未來的能力。創意的產生需要結合新穎性和適用性,二者缺壹不可。培養孩子的敏感性、流暢性、多面性、勤奮性和想象力,提高孩子的創造能力。
共情:即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產生認知意識,理解他人的情緒和情感。共情對孩子未來人際關系的建立、社會競爭力的提高、幸福感的感知都具有重要意義。培養:①引導孩子註意他人的感受(例:我知道妳們都想要那個玩具,但是妳把小明推倒了。小明摔了壹跤,多痛苦啊!他受傷了,妳拿走了玩具。如果是妳,妳會難過嗎?);②激發孩子在生活中的分享感和奉獻感;③保護孩子的好奇心;4和孩子壹起欣賞文藝作品。
後記:
收到書的那壹刻,我有點後悔。畢竟我還沒有孩子。看了有什麽用?
看完的時候,我有些後悔,後悔為什麽拿到書的時候會有後悔。
然後有點遺憾,這本書沒能早三十年出版。
最後,遇到壹本“欣賞”我的書,我覺得很幸運。書中很多案例也能引起我的興趣,加強我的閱讀興趣。
我們不能改變父母,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
這本書不僅適合有孩子的父母,也適合沒有孩子的成年人。(可能也適合能看懂的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