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發展的戰略意義是什麽?
有學者指出,文化體制改革是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通過體制機制創新,才能形成充滿活力的文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並從四個方面提出了文化體制改革的途徑。壹是體制機制創新;二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第三,環境創新;四是人才隊伍建設。有學者指出,文化體制改革是作為文化產業的制度因素而存在的。文化體制改革是文化產業的制度安排,是文化產業發展的制度保障。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產業發展,應遵循其內在的理論邊界。文化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將是多重路徑的選擇,包括理論創新路徑:文化產業政策理論的全面創新;漸進式改革路徑:存量改革和增量改革並舉;思想路徑:建立全新的思想管理體系;規制路徑:構建文化產業的法律法規體系,從而實現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這對於把握中國文化體系的重心非常重要。壹些學者認為,當前的文化體制改革也是壹場深刻的革命。要保證這場革命的預期效果,首先必須創新文化體制改革的理論。要尋求文化體制改革的重大理論突破,必須建立新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文化管理理論,為文化體制創新提供理論支持和法律依據。二要改變黨管理意識形態的方式,為全面推進國家文化體系建設創造新的政治文明框架。從終極意義上說,黨的意識形態管理模式的轉變關系到黨能否長期執政。有學者指出,提高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必須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指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壹是逐步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經營的文化管理體制;二是以增加投入、增強活力、提高服務為重點,抓好公益性文化事業的改革發展;三是以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壯大實力為重點,抓好經營性文化產業的改革發展;第四,完善文化市場體系,規範文化市場秩序;第五,完善對外文化交流機制。這些建議使我們更加明確改革的基本思路,增強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壹些學者提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和具體措施。中國文化體制改革的根本途徑是充分發揮市場體系在文化生產、管理、經營和傳播活動中的積極作用,為文化生產和創新消除體制障礙,做出能夠調動人們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的制度安排和創新,為文化創新繁榮提供制度保障,為社會經濟政治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具體措施可以概括為兩點:壹是對於國家政治文化事業、公共文化事業和其他國家重點文化事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和傳播活動,“建立健全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各項事業自身發展規律相適應的現代事業單位制度”,使國家政治文化生產者、公共文化生產者和其他重點文化生產者能夠在黨的領導下,其次,將其他大多數國家的文化事業單位逐步推向市場,實現企業化、產業化、私有化、社會化、市場化,使文化企業成為具有內部激勵約束機制、權責利平衡的獨立活動主體,成為有積極性、創造性和活力的文化企業,為社會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這些措施對進壹步做好文化體制改革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筆者註意到幾個現象:第壹,關於文化體制改革的研究者相對集中。可以分為兩類:黨政部門的研究人員和研究機構,學術界特別是高校的研究人員和研究機構。第二,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內容上,現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文化產業、文化體制等相關概念及其關系的基礎研究;文化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研究:文化體制和文化體制改革的歷史研究等。第三,目前學術界大多數研究者的研究觀點比較壹致,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原因、目標、原則等重大方向性問題上基本沒有大的分歧。壹方面說明我國改革的壹系列方向性問題是高度壹致的,這當然有利於改革的順利進行,但另壹方面也說明目前在改革問題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尚未形成。單壹的觀點和認識很可能使我們在重大問題上的改革出現失誤,而且由於文化體制改革的特殊性,壹旦出現大的失誤,很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從以上總結可以看出,近年來,學術界對文化體制改革的研究雖然逐漸增多,但大多局限於對壹些重大問題的思考,深入研究相對較少,應用研究薄弱,缺乏系統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多集中於宏觀管理體制改革,與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要求不相適應。但同時也應該看到,越來越多的學者寫出了思路開闊、深度深刻的作品,對我國文化體制改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會有更多高水平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