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書法時,首先要縱觀全局,對書法的表現力和藝術風格有壹個大致的印象。然後註意筆、結、章法、墨韻等部分是否法意兼備、生動活潑。
在局部欣賞之後,我們應該站在遠處觀察全局,糾正第壹次觀看時獲得的“總體印象”,並再次從理性的高度進行把握。註意藝術表現和藝術風格是否協調,作品哪裏精彩,哪裏還有不足,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充分欣賞。
2.將靜態圖像還原為運動過程並展開聯想。
書法作品是相對靜態的創作結果。欣賞時要遵循作者的創作過程,采用“移動視線”的方法,根據作品的先後順序,想象創作過程中用筆的節奏和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變化,使靜態的形象還原為運動的過程。即模仿作者的創作過程並正確把握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情感變化。
3、從書法形象到具體形象,擴大聯想並正確理解作品的意境。
在書法欣賞過程中,要充分擴大聯想,將書法形象與現實生活中類似的事物進行比較,使書法形象具體化。然後,從與書法形象相似的事物的審美特征中,可以進壹步聯想到作品的審美價值,從而理解作品的意境。
如果妳欣賞顏真卿的楷書,妳可以把它的書法形象與“景清按劍、樊噲執盾、金剛炫目、力士出拳”等具體形象聯系起來,這樣妳就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強健的體魄-陽剛-充滿英雄品質-嚴格和不可侵犯的特點,這與顏真卿楷書端莊和雄偉的藝術風格有關。
4.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訴求。
任何書法作品都是壹定文化和歷史的積澱,是特定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產物。因此,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包括創作環境)、作品所蘊含的獨特文化氛圍、作者的人格修養、審美情趣、創作心境和創作目的等,都大有裨益。對於正確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訴求。
清代王澍在《虛舟唐嫣·真卿》給濠州叔的題跋中寫道:“祭稿破不堪,其書失意失控。這個“高”有壹顆平和的心,所以很容易成為客人,也沒有像“犧牲侄子”那樣的奇怪崛起。所謂音樂相關方笑,話已嘆。情況不同,書法也不同。應該是合理的。”
可見,無論是作者的人格修養、創作心境還是創作環境都對作品的心境有相當大的影響。此外,書法作品受到特定時代的書風和審美風尚的影響,這使得書法作品體現出多樣化的文化氛圍。這無疑增加了書法欣賞的難度,同時也使書法欣賞變得有趣。
擴展數據
書法欣賞的局部分析
1,字法。字法是字的結構安排,即通過違和、正斜、疏密、增減、前後、松與緊、平與險、避與便等處理“畫點成字”,形成優美的漢字形體,是理想的漢字法。書法家們壹直把字的結構列為書法技巧中最重要的因素。因為再美的作文也只是形式問題,如果文字結構不好也很難稱之為好作品。
2.筆法。從字面上看,這是壹種筆法。從書法欣賞的角度來說,應該是用正確的筆寫出標準的點畫。點畫自然會隨著書的風格而變化。然而,古往今來的所有書評都認為“任何能給人美感的筆(線條或點畫)都應該是有力的”。這種力量在傳統書法中被稱為“筆力”。
判斷點畫是否具有“筆力”——即書法線條的審美條件——主要依據是“圓”和“澀”。圓是壹個三維概念,而不是壹個平面。圓潤的線條飽滿有力,具有浮雕感,可以顯示出豐富圓潤力量的力量。圓線是中鋒用筆的結果,即古人所寫的“點畫中使筆心動,點畫中使筆心出”的筆畫。
再來說說“澀味”。澀的不滑不滑。書寫用筆是線條沖破紙的阻力奮力奮進的藝術效果。筆鋒在紙面上遇到障礙和阻力,但筆鋒推進緩慢。障礙和反障礙顯示得越充分,線條就越能顯示出自身的力量感。
“圓”和“澀”也有內在聯系。圓圈是中心使用的筆,澀味也要求筆尖直立,人為地制造出壹種逆勢的澀味。古人說“橫鱗豎”,意思是寫橫鱗要像反向刮魚鱗壹樣產生壹定的阻力;寫壹個騎著馬奮力向前的肖像,卻用韁繩控制它,這是壹種蓄勢待發。劉熙載說:“如果妳想做壹件事,如果妳拒絕它,盡力與它爭論,妳會出乎意料地不順暢。”這樣的線條並不滑溜或軟弱,而是有壹種平靜、端莊、蓬勃和老氣的效果。
此外,書法線條的節奏也是評價和欣賞作品的重要條件之壹。書法線條的節奏,就像音樂中中音符的長短、高低、快慢壹樣,是無法直接描述的。它反映在書法中,不僅體現在線條的長度和重量上,還體現在筆畫的速度上。無論哪種寫作風格,運筆都不是壹個“勻速”的動作,而是隨著作家情緒和作文的要求而調整運筆速度,使欣賞者從作品中受到作家情緒的感染。
3.墨法。水墨畫是使用墨水的技巧。它是書法藝術形式中的壹個重要課題。“劇本和筆是墨做的”、“肉是墨做的,血是水做的”。沒有墨色的變化和協調,用筆的效果將難以達到。文字缺乏血肉,沒有生命。所以清代的包說:“書法以筆墨為基礎,墨是書法的壹把鑰匙。”。唐·孫·郭婷說:“如果它是幹的,它就會幹涸。”他還指出了用墨的要點。幹、潤、厚、幹是矛盾的規律。
用墨不要太幹,幹筆太多就幹了;不要有太多的水,太多的濕度會使妳肥胖和泥濘。杜甫詩雲:“水墨淋漓”是理想的水墨。即使時隔多年,它似乎也是剛剛寫就的,它的生命力是不可磨滅的。“不善用墨者,濃淡易枯,淡淡近稀。它們在幾年內被洪水淹沒,毫無生機。”
百度百科-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