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現狀及原因分析
(壹)集體上訪,主要集中在農村土地征收。據統計,因土地征收引發的農村群體性事件占我國農村群體性事件的65%以上。土地征收直接關系到被征地農民的切身利益,成為社會問題的“敏感地帶”。近年來,群眾信訪主要反映土地征收問題,因涉及面廣且壹般為農村群體利益,容易形成集體信訪。
(二)信訪總量大、涉及面廣。從信訪材料分類來看,群眾反映的問題主要是征地補償、違法占地和權屬糾紛,以及地質礦產、土地出讓和轉讓等問題。指控的對象和範圍很廣,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和方面。例如,博白縣焦玲縣大龍村和橫塘村的4,565,438+0村民反映,65,438+0,998用於修建亨利公路,但補償費未得到落實。反映的問題涉及當地交通局、焦玲鎮政府和兩個村委會。又如玉林市的二環路和玉二路。有100多戶被拆遷安置,10多年來壹直沒有解決發證問題。涉及人員較多,原榆林市縣級人民政府承諾安置拆遷戶並發放土地使用證。雖然城西鎮和城北鎮政府已經進行了安置,拆遷戶也已建成入住,但恒通公司因涉及各方面問題,無法幫助其辦理用地手續。
③存在不同程度的異常上訪。在“不鬧不成解、小鬧不成大鬧”的錯誤思想支配下,壹些上訪人員串聯、聚集人數眾多,組織化傾向明顯,信訪秩序不規範,有的甚至影響正常工作秩序。如玉州區城北鎮信訪“專業戶”羅某,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因鎮、區、市責任場界發生爭議,到鎮、區、市相關部門上訪超過壹天,並在鎮人民政府作出處理決定、人民法院不服壹審、二審判決後繼續無理上訪。羅某還申請在水田(原爭議土地的水田)建房,但因不符合條件未能申請批準,之後每天上訪鬧事,影響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深入分析國土資源信訪的現狀,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體制改革和社會發展。既有幹部,也有群眾。我認為主要有七個方面:第壹,在當前的社會轉型和體制轉軌中,社會保障機制尚未完善。由於法律法規的更替和社會的發展,壹些人的利益受到了觸動,從而引發了壹些社會矛盾。第二,人民的民主意識增強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的思想越來越開放,民主和維權意識不斷增強。三是歷史遺留問題多且復雜,協調難度大、時間跨度長、解決成本高。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很難按時結算。四是個別幹部宗旨觀念、群眾觀念淡薄,形式主義嚴重,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少,不認真排查解決,導致矛盾和問題久拖不決、愈演愈烈。五是個別基層幹部對《信訪條例》學習不夠,對維護社會穩定工作認識不足、職責不清、工作措施落實不到位,造成工作被動。第六,壹些人法制意識淡薄,存在錯誤的上訪心態。他們認為上訪的人越多或者去更高級別的地方上訪,領導就會越重視,問題就會越快得到解決。人們往往習慣於連續上訪,而不是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這擾亂了正常的上訪程序。第七,宗族和幫派勢力的影響和蔓延。壹些村莊搞家族政治,只要不符合自己家庭的利益,他們就會千方百計地阻礙它,或鬧事或上訪,壹些村莊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宗派問題。
二、對策
提高認識,加強對國土資源信訪工作的領導。
全面推進依法信訪工作是落實依法治國方略、轉變工作作風、密切幹群關系的保障。做好當前國土資源信訪工作,首先要加強對國土資源信訪工作的領導,精心組織,取得成效。要發揮信訪組織作用,制定措施,認真做好信訪調查、指導協調和任務分流督導檢查等工作。要堅持領導接待日制度,做到領導親自接待來訪群眾、親自閱批群眾來信、親自參與查辦案件,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要把信訪工作作為“壹把手”工程來抓,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主抓、其他領導抓、鄉鎮長抓的大信訪格局。領導要充分認識到做好信訪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樹立“抓信訪就是抓穩定”的理念,樹立國土資源信訪無小事的理念,切實履職盡責做好國土資源信訪工作。嚴格落實崗位職責,按照“黨政壹把手負總責”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完善責任體系,明確責任人,納入目標管理,加強監督檢查,做到“五保”“三保”。“五包”即責任單位、責任領導、責任人、辦理要求和完成時限;“三包”即包調解、包跟蹤、包反饋。
(2)建立健全各項制度。
按照《信訪條例》規定,制定並落實信訪事項登記、受理、告知、轉辦、交辦、督辦、督辦、復查、復核、結案和答復等制度,確保信訪事項辦理時限符合規定、結果符合政策規定。例如,榆林市局結合實際,制定了《榆林市國土資源局辦理群眾來信登記制度》《榆林市國土資源局接待群眾來訪制度》《榆林市國土資源局信訪事項復查復核制度》《榆林市國土資源局信訪事項保密制度》《榆林市國土資源局信訪事項定期分析報告制度》, 《榆林市國土資源局信訪備案制度》《榆林市國土資源局信訪辦公室職責》《榆林市國土資源局信訪工作人員守則》《榆林市國土資源局集體信訪事項處理工作方案》《榆林市國土資源局信訪工作制度》《榆林市國土資源局信訪工作政務公開制度》。
(三)完善“三項機制”
1,矛盾釋放機制。處理群眾集體上訪,必須堅持矛盾化解並重、教育引導並重。要堅持正確處理原則,認真分析事件原因,準確把握事件性質,按照“不能散而不聚、不能激動、不能解決”的總要求,多管齊下綜合治理,防止個別問題擴大化、簡單問題復雜化、經濟問題政治化。同時,要堅持原則,知利害;對個別不法分子利用群眾壹時的不理解挑動矛盾、制造事端的,要堅決依法懲處。
2.分級負責機制。要確保群眾集體上訪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必須明確責任、落實制度。要堅持逐級上訪制度,引導群眾到事件發生地所在區域上訪,到轄區停訪,既有利於調查核實,又能避免盲目停訪影響穩定。要堅持分級負責的原則,“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門、辦好自己的事”,同級解決問題,不移交矛盾、不擴大事態、不推諉責任。大量的群眾上訪發生在基層,解決也必須依靠基層。穩定當地群眾,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要堅持集中辦理方式,根據信訪事項和案件程度確定具體辦理部門。及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報告重大信訪突出問題,取得當地黨委、政府支持,依靠有關單位、依靠群眾,借助社會力量參與矛盾調解,達到最佳調解效果。如博白縣國土資源局在調解博白中學擴建征地信訪問題時,得到了博白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各單位幹部組織強有力的工作組,深入農戶認真開展法律法規和政策宣傳教育,依靠群眾教育群眾,讓群眾積極支持教育事業發展,使被征地農民滿意地拿到了征地補償款,矛盾糾紛得到妥善化解。
3.強化“監督機制”。通過有效的監督,人民群眾的信訪問題能夠盡快得到解決,過去存在的不辦、緩辦、小事緩辦、大事緩辦、新戶拖舊戶的信訪狀況能夠得到改變。同時,要加強信訪監督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采取事前檢查、事中跟蹤監督和事後檢查的方式,加強對信訪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的監督,推動相關部門加快工作節奏,提高工作效率,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減少推諉、拖拉、推諉、扯皮現象。
(四)做好預警預防,突出源頭治理。
1,加強基層國土資源信訪工作。國土資源信訪問題的源頭在基層,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的落腳點也應在基層。基層穩定了才能保證大局,因此,必須大力加強基層國土資源信訪工作。配齊配足專職信訪幹部;人員要充實加強,以適應當前繁重的信訪工作任務。同時,要加強基層信訪幹部的培養、選拔和使用,選拔配備壹批文化素質高、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幹部到信訪工作崗位。要通過辦班、以會代會等多種形式做好基層信訪幹部培訓工作,不斷提高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改善來訪接待條件,繼續加強群眾來訪接待中心建設,完善中心內部配套設施,加強工作管理,提高中心整體運行效率。充分運用政策、法律、經濟、行政、思想政治等手段化解矛盾糾紛。積極推進國土資源信訪信息化建設。信訪信息網絡平臺是暢通信訪渠道、減少越級訪和重復訪的重要舉措,也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民主決策的重要數據庫。要加大對市縣兩級信訪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指導力度,對縣級硬件設備給予支持,盡快推進信訪信息系統建設,盡快實現互聯互通,減少壹信多訪,降低群眾信訪成本和信訪成本。
2.堅持“兩頭抓、中間帶”的原則。要堅持“兩頭抓、中間帶”的方法,做好初信初訪工作,努力提高信訪事項壹次性辦理成功率;做好老上訪人的訴求工作,減少群眾重復上訪次數,避免越級上訪;帶動和引導廣大信訪群眾顧全大局、按程序辦事、遵守規則、逐級上訪,跳出穩抓穩,避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通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從根本上遏制群眾集體上訪愈演愈烈的勢頭。
3.建立信息官網絡。信訪壹般發生在事件發生後,其時間特征的滯後性決定了空間處理的被動性。因此,要實現從被動應對到超前預防的轉變,必須突出重點、把握關鍵。群眾的重點、難點、熱點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和充分了解是非常重要的。為做好信訪信息工作,建立了縣、鄉、村、隊四級信訪信息員網絡。在每批群眾來訪前及時了解群眾來訪的相關情況和信息,及時發現、及早掌握可能影響社會穩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問題,將各類矛盾和隱患解決在基層。同時,充分利用地(市)、鄉(鎮)、村、隊四級信訪網絡和熱線的功能,積極預防信訪苗頭,充分發揮信訪網絡和熱線的作用,將信訪工作與土地執法監察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榆林市國土資源局對土地和礦產資源違法案件以及農村土地占用和房屋建設糾紛案件更加公開和敏感,這些案件容易在中午引發群體性事件。在接到土地礦產違法案件或農村村民建房引發的糾紛等信息後,應在較短時間內根據職責通知轄區內的縣局和國土所,或采取市、縣、鄉(鎮)三級聯合執法行動迅速處理,使土地礦產違法案件或建房用地糾紛得到及時制止和處理,將由此引發的群體性事件解決在萌芽狀態。據統計,2004年至2006年7月,榆林市國土資源系統共收到群眾舉報土地礦產違法或土地占用糾紛400余件,均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和處理。又如:博白縣建立縣、鄉、村三級信訪信息網絡以來,全縣國土資源信訪數量較往年大幅下降。2006年,* * *受理群眾來信來訪45件,與2005年同期相比下降22.4%。
4、暢通信訪渠道,加大宣傳力度。采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信訪條例》,使《信訪條例》的精神為群眾所知、為群眾所接受,使群眾真正懂得如何依法信訪。除了日常的領導接訪外,還要開通舉報電子郵箱、領導熱線、行風熱線等渠道,接受群眾的投訴和咨詢。例如,2006年5月,玉林市國土資源局在玉林廣播電臺進行了道德熱線直播,領導認真回答了聽眾提出的問題,處理了13起道德熱線案件。
(五)創新工作機制,提高處理問題的質量和效率。
1,建立矛盾和牽頭聯動排查調處機制。人民內部矛盾必須提前調查並解決在萌芽狀態,這樣處理的行政成本才能低,同時也不會損害黨和政府與人民的感情。否則,小事可能會被拖成大事,甚至釀成群體性事件。在實際工作中,根據“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需要建立先進的人民內部矛盾聯動排查調處機制。重點抓好以下兩項工作:壹是主動出擊,變群眾上訪為幹部下訪,精準排查。深入基層、與民交心,對可能影響當地社會穩定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意義重大。及時發現,做流動排查,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不留死角。二是切實加強與政府、公安、檢察、法院等部門的協調配合,把各類矛盾和隱患解決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三是及時做好基層調解。對發現的矛盾糾紛要認真研究,根據不同特點妥善化解。
2.發生矛盾時,共同努力解決問題。人民群眾反映的許多問題原因復雜,涉及面廣。壹旦發生矛盾,僅僅依靠國土部門的力量往往難以解決。只有形成黨政統壹領導、部門協同、統籌兼顧、標本兼治、各負其責、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問題才能得到圓滿解決。要建立依靠群眾、依靠社會力量參與的矛盾調解機制。從具體實際工作來看,依靠人民群眾、依靠社會力量和資源來化解壹些矛盾糾紛,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也避免了部門與群眾的直接沖突。依靠群眾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就是要充分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有正義感和威望的群眾代表、矛盾糾紛當事人親友等的作用。
3、嚴格責任追究,將信訪工作人員納入公務員考核體系。對於信訪工作中的失職、瀆職行為,嚴格按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信訪條例》的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同時,對信訪工作進行考核。對於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每年都給予表揚和獎勵,獎罰分明。進壹步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完善信訪工作考核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