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온라인 법률 자문 - 中國參與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中國參與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2003 -2004)中歐互補,反對單極世界。

2003年,歐洲人主動“邀請”中國加入伽利略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中國欣然接受。

將中國納入歐洲,不僅使壹些歐洲國家的領導人賺取了足夠的政治資本,也極大地緩解了伽利略計劃的財政狀況,為伽利略進入中國這個極具吸引力的市場奠定了基礎。2004年,中歐正式簽署技術合作協議,中國承諾投入2.3億歐元巨資。

中歐在高科技方面的合作,實質上打破了美國主導的歐洲對華武器禁運,相當於廢除了針對中國這樣特定國家的ITAR,從法律層面為最終解除對華武器禁運打開了壹個口子。(2005 -2007)歐洲政治轉向聯合美國排擠中國。

2005年,伽利略發射了第壹顆“中軌道”實驗衛星,這標誌著歐盟伽利略計劃從設計到運行的轉變。

然而,2005年,歐洲政治開始轉向,親美政客相繼上臺,歐洲航天局與美國“修好”。歐盟開始排擠中國。中國不僅沒能進入伽利略計劃的決策機構,還被歐洲航天局在發展技術合作方面故意設置的障礙所阻撓。中國非常不滿。

在此背景下,中國開始將目光轉向北鬥系統。2007年發射的第四顆北鬥壹號導航衛星取代退役衛星,北鬥系統開始啟用。2007年底,中國成功發射首個“中軌道”導航系統,標誌著北鬥系統在技術和規劃上取得重大突破。(2008 -2009)“北鬥”原來是歐洲衛星。

中國決定“單幹”,是因為他實質性參與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受挫。2006年6月+2006年10月,中國宣布將在未來幾年發射導航衛星,發展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2007年底,覆蓋全球的北鬥二號系統計劃浮出水面。

直到2008年4月27日,伽利略的第二顆實驗衛星才發射升空。此時距離上次發射已經快4年了,比原計劃晚了5年。

北鬥二號的誕生不僅大大降低了歐洲伽利略系統與美國GPS競爭的欲望,也稀釋了伽利略未來的市場前景。北鬥二號在技術上比伽利略更先進,定位精度甚至達到0.5米,深深震撼了歐洲人。另壹方面,之前伽利略計劃的推出刺激了美俄加快技術更新。新壹代GPS和新壹代GLONASS的定位精度迅速超越伽利略,伽利略逐漸失去了技術上的相對領先優勢。

按照國際電信聯盟的壹般程序,中國已將擬使用的衛星發射頻率告知該組織,該頻率正是歐洲伽利略系統準備用於“公共管理服務”的頻率。

渠道是稀缺資源。帶頭的美國和俄羅斯分別擁有最好的頻率,中國喜歡的頻率被認為是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第二好”頻率。

根據“誰先用誰先得”的國際法原則,中國和歐盟在這壹頻率上成為競爭對手。然而,2009年,中國發射了三顆北鬥二代衛星,並正式發射了該頻率。但歐盟連預定的三顆實驗衛星都沒拍全,註定要失去頻率的所有權。

伽利略系統的基本服務包括導航、定位和定時。特殊服務包括搜索和救援(搜救功能);延伸應用服務系統包括在飛機導航和著陸系統、鐵路安全運行調度、海上運輸系統、陸上車隊運輸調度和精準農業中的應用。

伽利略計劃是1999年初在歐洲正式啟動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旨在獨立於GPS和GLONASS。目前全世界使用的導航定位系統主要是美國的GPS系統,歐洲人認為不安全。為了建立歐洲自己控制的民用全球導航定位系統,歐洲人決定實施“伽利略”計劃。

1996年7月23日,歐洲議會和歐盟交通部長會議制定了《關於建設歐洲聯合運輸網絡的* * *共同綱領》,其中首次提出了在歐洲建立自主定位導航系統的問題。這個* * *相同的計劃成為了未來“伽利略計劃”的基礎。1999 65438+10月13歐洲議會批準了歐洲委員會提交的題為《建設歐洲多式聯運定位導航網絡:歐洲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發展戰略》的報告。1999 2月10日,歐洲委員會在其題為《伽利略-歐洲參與新壹代衛星導航服務》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伽利略計劃。規劃分為四個階段:論證階段(2000-2001),論證規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落實具體實施措施;系統研制和在軌驗證階段(2001-2005);星座布局階段(2006-2007年);在運行階段(從2008年開始),其任務是系統維護、提供運行服務和按計劃更新衛星。

該系統計劃由30顆中高度圓軌道衛星和2個地面控制中心組成,其中27顆為工作衛星,3顆為備用衛星。衛星高度為24126km,位於三個軌道平面內,傾角為56度。除了30顆中高度圓軌道衛星,該系統還有兩個地面控制中心。當時預計該系統將於2008年建成,總投資36億歐元,以商業運營的模式完全用於民用。

伽利略系統由空間部分、地面部分和用戶組成。空間段由30顆MEO衛星組成,分布在三個軌道上,每個軌道平面上有10顆衛星,正常運行9顆,備用運行1顆;軌道表面的傾斜度為56度。地面部分包括全球地面控制部分、全球地面任務部分、全球區域網、導航管理中心、地面支持設施和地面管理機構。

伽利略系統的基本服務包括導航、定位和定時。特殊服務包括搜索和救援(搜救功能);延伸應用服務系統包括在飛機導航和著陸系統、鐵路安全運行調度、海上運輸系統、陸上車隊運輸調度和精準農業中的應用。

伽利略計劃是歐洲自主獨立的全球多模衛星定位導航系統,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定位服務,實現完全非軍事的控制和管理,可以進行覆蓋全球的導航定位功能。伽利略系統可以與美國的GPS系統和俄羅斯的GLONASS系統在多個系統中合作,任何用戶都可以在未來使用壹個接收機來收集每個系統的數據或每個系統的數據的組合,以滿足定位和導航的要求。伽利略系統可以分發實時的米級定位精度信息,這是現有衛星導航系統所不具備的。同時伽利略系統可以保證在很多特殊情況下提供服務,如果出現故障可以在幾秒鐘內通知用戶。伽利略系統的應用特別適用於對安全性有特殊要求的場合,如運行中的火車、導航車、降落在路上的飛機等。這套民用系統將為海陸運輸提供極大的便利,將為歐洲的公路、鐵路、海空運輸、歐洲防務甚至徒步旅行者提供精度達1m的定位導航服務。與美國GPS相比,伽利略系統更先進、更可靠。美國GPS提供給其他國家的衛星信號只能發現地面上10m長左右的物體,而伽利略的衛星可以發現1m長的目標。壹位軍事專家形象地說,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可以找到家。

雖然伽利略的預期目標很超前,但目前伽利略計劃的實施存在很多問題。由於歐盟成員國對項目的規模和投資存在分歧,項目的啟動被推遲了幾個月,隨後該項目又因各種原因被推遲。歐空局計劃投資3000萬歐元搶占頻率的GIOVE-A2也未能如期發射。歐洲官員表示,該計劃的最終完成時間將延長至2014。

伽利略系統是歐洲想要和美國GPS競爭的衛星導航系統,技術的先進性不言而喻。目前實驗衛星已經在軌測試,用歐洲話說就是“上車”,同時還在大力吸收合作夥伴。2003年9月6日,歐盟與中國草簽了中國參與伽利略計劃的協議。10年6月9日,雙方就此項目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參與伽利略計劃是迄今為止中歐最大的合作計劃,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在國際合作領域邁出了歐洲化的第壹步。既要加強目前進展良好的中歐合作關系,也要為未來雙方導航系統可能出現的頻率重疊、衛星軌道、幹擾等大量問題做好準備。

新華網巴黎3月12日電(記者黃涵)總部設在巴黎的歐洲航天局3月12日說,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的4顆衛星當天成功完成首次地面定位,標誌著該系統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歐洲航天局公報說,當天上午,歐洲航天局位於荷蘭諾德韋克的技術中心通過伽利略系統成功定位了地面經緯度和高度,精度為10米至15米。這也是歐洲首次使用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進行定位。歐洲航天局伽利略項目經理哈維爾·貝內迪克托(Javier Benedicto)表示,這壹成功是全面測試伽利略導航系統的基本步驟。

伽利略系統的前兩顆衛星於201110年6月發射。目前太空中有四顆衛星,可以組網進行地面三維定位。

根據計劃,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將由兩個地面控制中心和30顆衛星組成,其中27顆為工作衛星,3顆為備份衛星。目前,由四顆衛星組成的微網正處於測試階段,預計2014年底投入運行。作為該項目的主要牽頭機構,歐洲航天局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再發射4顆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