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戰爭的影響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歷史學家和學者習慣將中法戰爭分為兩個階段,第壹階段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在中國東南部。中法戰爭之所以爆發,當然與越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法國人首先入侵的是越南,而不是中國。出於吞並越南的目的,法國多次對越南發動戰爭,長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越南向鄰國中國求助。為了避免唇亡齒寒的局面,中越兩國團結壹致,共同抗擊法國的入侵。
為了掃清占領越南的障礙,法國人發動了對中國的戰爭,並先後擊退了清政府的軍隊。由於害怕法國的軍事力量,清政府渴望和平,並與法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向法國割讓土地進行賠償。中法戰爭的影響和戰敗的慘淡事實籠罩著清政府,清政府的統治越來越艱難。某種程度上,中法戰爭的影響也反過來作用於越南。失去中國保護的越南在軍事上被孤立,並在壓力下與法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並使大片土地成為法國的殖民地。
中法戰爭時期
中法戰爭是清末壹場頗具爭議的戰爭,也是清政府的壹場不敗之戰。在這場戰爭中,不僅有中國和法國參與其中,還有當時清政府的附屬國家越南。為什麽越南會卷入這場戰爭?中法戰爭的時間是否包括法國入侵越南的時間?
清朝末年,列強紛紛踏上中國的領土,渴望從中分壹杯羹,法國就是其中之壹。法國和越南之間存在歷史遺留問題,越南當時是中國的附屬國,是中國的西南門戶。因此,法國以越南沒有履行歷史承諾為借口,於8月1883開始進攻越南,中國開始在雲南進行防禦。同年,65438+年2月,正是在中國,清政府爭奪山西,這正式成為中法戰爭的開端。中越軍隊相繼撤退,但黑旗軍的勝利給了雙方談判的機會。次年5月,雙方舉行第壹次和談,通過清政府的妥協實現了暫時的和平。
壹個月後,法軍開始從水路進軍中國,中法戰爭的主戰場是從越南到中國東南沿海。起初,他們使用各種旗幟,清政府計劃找壹個中間人進行調解,但法國在馬尾的不宣而戰使清政府進行了反擊,但中國始終處於劣勢。在海戰進行的同時,陸地上的戰爭從未結束。1885年3月,老將馮子材率領軍隊徹底戰勝法軍,取得了偉大的勝利。這讓清政府找到了談判的機會,最終在6月9日1885,因為清政府的盲目妥協,中法戰爭的時間被定格在了此時。
中法戰爭從1883到65438+2月和1885到6月持續了近兩年。清政府在這兩年的壹系列表現為其迅速倒臺埋下了伏筆。
中法戰爭中簽訂的條約
中法戰爭持續了壹年,雙方進行了多次和談,戰爭也停停停。每壹次和談都是清政府的退步,每壹次和談都需要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所以中法戰爭中簽訂的條約並不是壹次形成的。
為了開辟壹條通往中國的道路,也為了與越南的歷史糾紛,法國首先開始進攻越南。法國進攻越南成功了,但也遭到了黑旗軍的阻擊,失去了總督。眼看法國開始進攻越南,清政府知道下壹步就是進攻中國,於是開始在雲南集結軍隊,準備隨時抗擊法國。然而,慈禧太後證實這對她沒有好處,她認為如果不打電話給中國就沒事了。
於是他開始派李鴻章進行第壹次和談。在第壹輪和談中,清政府承諾從越南撤出所有軍隊。然而,在談判的途中,法國繼續進攻越南,除了黑旗軍外,沒有人抵抗。當時越南是中國的附屬國,於是中法兩國開始了第二輪談判。在這場中法戰爭中簽訂的條約包括:承認法國為越南的保護國,允許法國商品進入中國,清政府出面解決黑旗軍問題。但這不是終點。最後,法國人進攻了中國。法國人開始攻占中國臺灣省,然後在馬尾宣戰,清政府終於開始抵抗。清政府在抵抗的同時試圖找到和談的砝碼,中國軍隊在陸戰中的勝利最終讓他們再次回到談判桌前。除了之前生效的所有條約外,中國還需要法國同意才能修建鐵路。
中法戰爭中簽訂的條約並不包括賠償和土地割讓等事項,這讓當時的清政府高層認為沒有錯,但這也打開了中國土地的大門,錯過了唯壹的勝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