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法官是隨機挑選的。在案件審結前,不得泄露審查內容,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不正當利益。為保障國家法官安全,儲備國家法官,草案規定,任何人不得泄露其姓名、特征、聯系方式等信息,也不得直接或者間接識別其信息。違者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新臺幣1萬元以下罰金。
據中央社報道,司法法院秘書長盧泰朗表示,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法草案(初稿)的完成,可以追溯到1976年的《刑事審判參與審判條例》,從《專家參與審判條例》、《國民參與審判條例》、《人民觀察審判條例》,直到今年的司法體制改革,再到全國會議。
國民評委成為新壹代恐龍評委?
對草案有不同意見。比如臺大法學教授李茂生在臉書上說,“反正我不管,就讓坤民(刁民)當恐龍(恐龍法官)吧!”而他說:“以後如果妳對某個具體的案子不滿意,可以罵自己人。記住,國家法官是不允許講秘密的,所以被罵了就不允許頂嘴。最後,李茂生說,“我們最期待的是無罪推定原則、證據法和量刑的適用。絕對值得壹看!
臺灣省人素質如何?
如前所述,2065438+2004年底,臺灣省法院參照國際上的司法制度,進行了“緩刑制度”的試行。(在陪審團制度下,由人民組成的陪審員的意見與法官的意見相競爭;在緩刑制度下,涉案人員無權做出最終判決,最多只能要求法官解釋。這樣壹種與眾不同的司法參與方式,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而三年後的今天,人民對賦予人民權力的“陪審團制度”仍有很多疑慮。很多人認為“國民的司法素質趕不上歐美國民。”
然而,2015年,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高等法院法官克雷格·伊斯科(Craig Iscoe)來到臺灣省觀看民事分庭改革協會舉辦的“模擬陪審團法庭”。會後,他認為在中實行陪審團制度沒有問題,並說臺灣省人的智慧和決策力不亞於美國的普通公民。
(圖片取自pixabay)
現在下載知乎新聞APP,給妳移動壹代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