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經濟中的就業崗位數量是固定的;
第二,老年人和年輕勞動力之間有很強的職業替代性。
此時,延遲退休會增加老年勞動力的供給,從而擠出年輕勞動力,導致年輕勞動力的失業率上升。這種觀點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青年失業率高的國家很流行,並制定了壹些政策來鼓勵老年員工提前退休。然而,後來的發展表明,這些政策的實施未能有效提高年輕勞動力的就業水平。這種觀點也越來越受到質疑。因此,第壹個假設也被稱為勞動合成謬誤。
在關於移民對遷入地就業率影響的研究中,這壹“謬論”經常被提及。這壹假設認為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是外生的。然而,事實上,老年勞動力數量本身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勞動力的總需求,進而影響年輕勞動力的就業率。
例如,老齡化勞動力的增加增加了勞動力的總供給,從而導致邊際勞動力成本下降和最優產出規模擴大,從而導致勞動力總需求增加。或者說,退休後消費水平將大幅下降,延遲退休導致的老年勞動力增加可以擴大消費,從而提高勞動力的“衍生需求”。
因此,許多機構和學者認為,老年勞動力供給的增加有利於經濟發展和就業率的提高。例如,世界銀行認為,從長期來看,老年勞動力的供應可以擴大經濟規模並增加總需求,從而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博爾施-潘素和施納貝爾利用德國數據進行的實證分析為上述觀點提供了證據。
目前的實證研究給出了不壹致的證據。研究發現兩者之間存在很強的替代關系,同時也發現兩者之間並不存在替代關系,甚至是互補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幾個:1。這與樣本國家的發展階段有關。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發展速度相對穩定,各年齡段教育結構穩定,難以出現劇烈的產業結構調整;
對於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發展迅速的國家來說,經濟體制、產業結構和教育水平在短短幾十年內發生了巨大變化,市場對不同勞動力技能的偏好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老年勞動力和青年勞動力的職業替代相對模糊。2.與樣本細分程度有關。
例如,張川川和趙(2014)區分了不同性別對年輕勞動力就業的影響。劉成進壹步細分了延遲退休對不同行業年輕勞動力的就業影響。不同的勞動力群體分割方法也會導致結論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