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是西方政治思想傳統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過蘇格拉底與他人的對話,向後人展示了壹個完美的、優越的城邦。
柏拉圖把國家分為三個階級:接受嚴格哲學教育的統治階級、保衛國家的武士階級和平民階級。他輕視個人幸福,無限強調整個城邦和自己的“正義”。在柏拉圖眼裏,第三階級的人是劣等的,是可以被欺騙的。他賦予統治者至高無上的權力,甚至統治者“可以為了國家利益而對敵人或公民撒謊”
《理想國》的主題是正義,首先是國家的正義。柏拉圖認為,壹個好的國家應該有四種美德:智慧、勇氣、自制和正義。
壹個國家的智慧要求它擁有治理整個國家的知識,而只有少數人擁有這樣的智慧;壹個國家的勇敢屬於保衛它的衛士;壹個國家的自我控制是壹種和諧。當統治者和被統治者能夠和諧相處時,國家就會實現自我控制。壹個國家有這三德,就有正義。
哲學家熱愛智慧,但對壹切都好奇的人不是真正的哲學家。只有熱衷於尋求真理的人才是哲學家,這就涉及到真理的問題。
柏拉圖將世界分為可感知的世界和理念。那些只喜歡具體事物的人,比如美的語氣或形象,有見解但沒見識。只有知道美本身就是美這壹理念,並把它與具體事物區分開來而不混淆的人才是有見識的人。
柏拉圖通過“太陽”的比喻說明,正如太陽是可見世界可見的原因壹樣,善是觀念世界中壹切觀念存在的原因,是最高的觀念。他通過“線”的隱喻,進壹步將兩個世界分為四個部分:
第壹,形象;
第二,實物的形象;
第三,數學對象。靈魂把形象的物理對象當作形象來研究,只能從假設下降到結論;
第四,概念。靈魂從假設推至第壹原理,不再使用形象而是使用思想進行系統研究。
前兩部分屬於可見世界,後兩部分構成可知世界。
相應的,靈魂的狀態也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想象或臆測,信仰,理智,理性。
柏拉圖通過“洞穴”的比喻指出,認知的四個階段不是後天學習的發展過程,而是“靈魂的轉向”。因為靈魂本身具有壹種認知能力,教育只是使這種能力把握正確的方向,使其從黑暗轉向光明,從現象世界轉向現實世界,所以教育也是《理想國》的重要主題之壹。
柏拉圖設計了壹套理想的教育課程。除了體育和音樂兩門初級課程外,還必須學習算術、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天文學和同音詞等五門課程。按照這個順序,逐步將靈魂從可見的世界引向哲學,目的是培養國家統治人才,促進他們的靈魂轉向。
《理想國》的主題非常豐富。雖然是哲學經典,但內容包括政治學、倫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文學藝術等。這是因為當時的哲學是壹門綜合性的學問,各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還沒有分化成。《理想國》所包含的哲學體系可以說是壹個關於人的綜合理論,包含了各個學科的經典理論。現在人們研究西方文化傳統,都要追根溯源到希臘去找淵源,所以有“言必稱希臘”的說法。同樣,幾乎所有西方哲學社會科學都能在《理想國》中找到壹些原創的經典表述。
《理想國》是西方第壹部政治學著作,柏拉圖在其中論述了國家的起源、性質和結構等根本問題。他還區分不同的政權,比較它們的優劣,尋找它們的歷史發展規律。更重要的是,柏拉圖設計了壹套政治藍圖,既有烏托邦的理想色彩,又有階級國家的痕跡,對西方政治思想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