현재 위치 - 법률 상담 무료 플랫폼 - 법률 자문 무료 플랫폼 - “做中學”用法讀本新農村建設對法治發展有哪些新要求?
“做中學”用法讀本新農村建設對法治發展有哪些新要求?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概念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提出。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提出了“小康社會”的概念,其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下,以全新理念為指導的農村綜合改革的新起點。

中央明確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具體目標,即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雖然它只有20個字,但它涵蓋了廣泛的內容。那麽,什麽是新農村?新農村和以前的農村有什麽區別?或者說,中國未來的農村會建設成什麽樣?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將新農村理解為“因地制宜建設具有不同民族和地域風情的民居,住房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應有盡有;生態環境好,人居環境美,特別是在環境衛生治理能力上,要體現新的時代特征。同時,要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新型農民;要移風易俗,倡導科學、文明、法治的人生觀,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有學者認為,新農村就是要讓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5000元。全村80%以上的房屋為磚混結構,80%的家庭擁有彩色電視,50%的農民配備了電話(包括手機),80%的農民對村務決策和運作感到滿意,95%以上的農民在村裏感到安全。農村道路是水泥路或柏油路,村裏人畜飲水是自來水。至少在每個自然村,有學者對新農村建設的五個方面進行了解讀,認為生產發展意味著“人人有事做,家家戶戶有錢賺”;生活舒適意味著“不愁吃住,不愁醫藥”;鄉風文明是指“鄰裏如壹家,遵紀守法”;村莊的整潔是指“村村如畫,壯壯花開”;管理民主就是“村官拿意見,村民說了算”。諸如此類的各種理解不勝枚舉。

什麽是“社會主義新農民”

新型農民是新條件下社會和國家對農民這壹農村積極分子的美好期望。國家應該通過各種輿論的引導來提供各種培訓,以完成對農民業務、知識和習慣的培養。培育新型農民是建設新農村的根本舉措。只有新農民才能創造新農村,只有形成新農村和新農民,才能提高國家的整體實力。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把培育新型農民作為根本舉措,通過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為增產增收、改變村容村貌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與農民素質不高有直接關系。“十壹五”期間,我們必須把開發農村人力資源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措施,加快實施免費義務教育,按照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標準培養新型產業農民和農民工,大力實施以農村實用技術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的“陽光工程”,有針對性地舉辦相關技術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