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壹個演員近乎“毀滅性”打擊的休,以堅定的涅槃重生。對於這壹輪的網絡暴力,他可能只是把它當成壹個生死之後的笑話。
但是,那些亂噴的鍵盤俠們,為什麽還是對休帖裏的那句“錯了就是錯了”視而不見,或者故意無視?這樣斷章取義,歪曲事實,是壹種怎樣的欲望?
或許,有兩句名言可以說明壹二。
故林中木美,風必毀之;堆出岸邊,水流就會洶湧;行比人高,大眾不會。
這句話出自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李綱之手,如今已成為許多職場名言。
不管歷史上對這句話發生過多少次爭論,現實中還是壹遍又壹遍的重復,毀了很多剛走上成功之路的菜鳥。
如果可能的話,還是公開壹下那些亂噴的鍵盤俠的身份吧。他們可能有壹些企業經理,壹些工廠工人,壹些學生,壹些商販,還有壹些白領...這類人大多會有工作上的困難,學習上的煩惱,生活上的壓力,卻無法發泄到現實中給自己壓力的人身上。或者幹脆,他們有壹個成為“英雄”的夢想,高高興興的去闖蕩江湖。
他們的生活與電視上那些活躍在壹線的名人相差甚遠。
用什麽?這可能是他們潛意識裏閃過的三個字。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幾乎不可能直接面對這些名人,就像中了彩票頭獎壹樣。就算妳能遇到名人,敢於當面謾罵指責,大聲在名人微博下念出妳的留言,如果妳敢這麽做,估計壹萬個鍵盤俠也就剩下不到5個人了。
於是,在網絡的平行世界裏,他們終於找到了實現夢想的捷徑。因為在所有的名人社交網站上,消息都不會留下真實姓名、家庭住址,甚至性別不詳。但是這個時候,他們覺得自己踩到了所謂的名人。
於是,沒有了這層束縛,深埋在人性中的東西悄然發芽,生長,壯大。網絡給他們提供了面對名人的捷徑,而且是帶著面具的那種。
行為藝術與南斯拉夫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並稱“行為藝術之母”。20世紀70年代,她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表演了節奏0。這次行為藝術表演是她最著名的作品之壹。
她把自己麻醉了,意識清醒了,然後承諾觀眾可以在六個小時內做任何事情,不用負責。於是在6個小時裏,在擺脫了法律和道德的束縛後,壹些人的人性像惡魔壹樣被“喚醒”。這裏不詳細描述該過程。想了解的讀者可以去百度壹下。
這場行為藝術表演證明了壹件事:克制的重要性!無論是法律還是道德約束。
正是因為網絡的虛擬世界,鍵盤俠才有了“自由”的錯覺,才有了後面更精彩的“表演”。
不要責備說話的人,但要從他的話中得到警告;不要責備演講者,註意他的警告
這句話出自《詩經》,“言者無罪,聞之足以戒”,意思是指責自己的觀點和方法的人不應該承擔任何責任,但需要從中吸取有價值的東西,如果有,就鼓勵他們去改變。
“鍵盤俠”看到這句話大概會說:知我者,詩經也。有多少鍵盤俠站在這樣的高度,對別人指手畫腳,指責別人的錯誤。
他們認為自己的評價是“中肯”的,他們壹直在無私地為道德底線和社會安寧做出“貢獻”。
於是,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思想在“鍵盤俠”手裏誕生了,扭曲成了四不像。為什麽?原因太簡單了。休和“米之父”真的有必要承認自己莫須有的“惡行”並懺悔嗎?妳在開玩笑吧。
舉頭三尺有神明,網絡空間不是道德的角落,更不是法律之外的地方。鍵盤俠認為匿名消息只是壹種掩飾。他們可能無法想象有多少雙眼睛能看到他們,有多少種方法能找到他們。
《禮記·大學》裏有壹句話,“這叫內誠外貌,君子必慎獨”。只有真正做到“慎獨”,才能站穩腳跟。
所以,不要做鍵盤俠,遠離鍵盤俠,還網絡壹個健康的空間,維護社會真正有意義的價值觀。用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語言在網上留下自己的見解怎麽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