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確認識和理解什麽是“法律意識”。
所謂法律意識是指大學生對法律規範的態度和價值觀。例如,大學生應該對日常生活中各種行為的合法性有壹個正確的評價。法律意識將直接影響大學生能否承擔建設祖國的任務。
2.深刻認識增強法律意識的重要意義。
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可以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法治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目標,是社會公平正義的保障。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提升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增強大學生法律意識是依法治國的要求。大學生不僅要依靠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服務社會,更要依靠自身的法律意識帶動全社會更好地推進法治理念的落實。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助於大學生角色的社會化。
3.加強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
法治的主體是人民,而大學生顯然是法治建設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執行者。大學生必須深刻認識到自己是法治主體,積極學習、遵守、運用、執行和保護法律。大學生法治意識的培養是增強其法律意識的關鍵。
4.加強法律至上意識的培養。
面對親情、友情和愛情,法律應該放在哪裏?答案的選擇將直接決定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強弱。大學生必須完全服從法律的權威,任何道德標準都不應淩駕於法律之上。大學生要時刻以法律為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
5.大學生應自覺接受法律意識教育。
無論是在校期間還是畢業後,大學生都應該有意識地接受法律意識教育,這不僅是因為壹些新法律的出臺和完善,還因為我們自己的心態也在不斷變化。只有不斷學習和接受教育,才能堅持對法律的敬畏。
加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不僅有利於社會的發展與和諧,也有利於他們的自我保護。只有法律意識提高了,我們才能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自己的價值,實現個人理想。